自上周大盤在政策底發動反攻行情以來,市場熱點集中在傳媒、環保、軟件、農業等受惠政策利好的主流板塊,其中,天舟文化、雷曼光電、中電環保、久其軟件、荃銀高科、萬向德農等龍頭品種連續漲停,黑馬個股不斷涌現,令人目不暇接。不過在這些市場主流品種的炒作光環掩蓋下,仍有不少重組個股表現依然靚麗,如摘帽股云煤能源(600792)、重組股*ST偏轉(000697)等復牌后也連續沖擊了三、四個漲停板,而另有暗流涌動的破產重整股如*ST金頂(600678)、*ST科?。?00035)等則被有心人士默默吸納,靜待來年的重組機會。本周我們將再續上一期欄目的重組股話題,探討了這個板塊存在的事件套利機會。
重組博弈策略,跟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的主題投資和概念炒作完全是兩碼事,他們側重于市場熱點的猜測、跟風和擊鼓傳花式炒作,屬于短中線交易的趨勢投資。兩種交易策略孰優孰劣或因其風格不同而難以評判,但是重組博弈品種的最大優點在于不考慮大盤,只考慮目標個股的質變程度;不跟蹤市場熱點,只斟酌目標個股的安全邊際;沒有忐忑不安,只有組合投資,以及足夠的耐性。因為重組期間伴隨著重組事件的起起伏伏,個股基本面和市場估值波動區間的改變,夾雜著了股價的漲漲跌跌,但大多重組股股價的波動核心已經定格為上漲——這是由該股基本面的趨勢所決定的,這也是指數沒辦法徹底干涉極端個股走勢的核心原因所在。所以,對于重組股而言,假如在重組預案開始之前就介入,一直持有到利好公布、炒作完結見頂之際,所獲利潤自然不菲。但問題在于重組時間介入點難以把握,特別是上一期我們提到的重組不確定性,其間的風險不言自喻。
不過,市場上還有一種能規避一定風險的重組模式,即產業資本的增持資金或重組意向方和實力資金的提前介入,這樣的話就大幅降低了博弈風險——即使重組失敗,假如我們的購入成本大致相當于產業資本增持資本,則未來虧損出局的概率極小。這種重組博弈模式目前在股改重組、暫停上市、破產重整股中比較常見,前面兩個例子在前期跑出的大黑馬中屢見不鮮,如股改重組成功的國海證券(000750)和ST光明(000587)、恢復上市的*ST白貓(浙報傳媒)和*ST夏新(象嶼股份)等,后一種破產重組模式在眾合機電(000925)、新太科技(600728)等過去一些牛股身上也出現過,去年和今年也分別跑出了*ST偏轉和*ST盛潤(000030)這兩匹大黑馬。
具體而言,破產重整一般程序是:債務人提出申請——法院受理——管理人拿出重整計劃方案——重整結束——推出資產重組計劃,一般公司股票會在法院受理重整公告發布復牌之日起的20個交易日后停牌并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一旦重整實施完畢,公司有望獲得新生。例如,本周二(1日)*ST金頂、下周四(9日)*ST科健隨著法院受理重整申請,已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將為重組博弈陣營增添又一新力軍,目前正在申請重整等待法院批準受理的還有*ST鈦白、*ST石峴等,未來亦有望加入該隊伍,而最近被否決的*ST中華等則要等到下一次申請了。
一般來說,重整過程中債權人只能獲得較低如20%的債權清償率,又或出資人讓渡較大比例股份實施債轉股,這都意味著公司原有債務將大幅“打折”,從而獲得驚人的債務重整收益。如果后續重組順利推進,個股基本面脫胎換骨,股價就能迎來鳳凰涅槃般的飛躍。但另一方面,雖然說破產重整過程一年左右就能完成(以法院受理正式進入重整計),但這一進程也有可能換來的是漫長等待,甚至有重整計劃失敗進入破產清算可能(不過目前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仍未有此先例)。當然如能判斷產業資本或潛在重組方,無疑能降低一定的風險,如本周一邁入破產重組進程的*ST金頂,在停牌前便遭到海亮金屬貿易集團的大手筆增持(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分別增持*ST金頂595萬股和95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45%)。另外,根據投資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分配倉位和資金,進行組合投資來參與這一博弈事件,也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