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介紹: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
歐洲央行3日宣布,將歐元區主導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25%,這是歐洲央行在新任行長馬里奧·德拉吉上任后的首次貨幣政策決策。根據西方媒體解讀,雖然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但此次降息略顯意外,可能意味著歐洲央行已決定扭轉今年4月啟動的加息勢頭。此次降息會產生何種影響?深圳電臺先鋒898(FM89.8)上午9點至10點播出的《創富贏家》節目主持人孫小美與特約評論員國世平就此展開了討論。國世平表示,歐洲央行宣布降息之前面臨著兩難選擇,降息會導致歐洲的通脹水平進一步惡化,但不降息又會影響歐洲的經濟。此外,由于歐洲并未滿足中國的合理要求,因此,中國在歐債問題上采取了保留態度。
孫小美:歐洲中央銀行3日召開了月度貨幣政策會議,此前分析人士認為,該會議將討論歐債問題,但未曾料到會宣布降息,您怎么認為?
國世平:歐洲央行宣布降息確實出乎意料,因為目前條件還不太成熟。歐洲要求將通貨膨脹控制在2%以內,但現在通脹率已超過3%,降息無疑會進一步惡化通脹水平,在這種背景之下,降息勢必會引發爭論,這也就是業界評述此次降息為“意外”降息的原因。
不過深入探究,就會發現,歐洲央行意外降息純屬無奈。降息會加大通脹,不降息又會導致資金成本高居不下,最終影響歐洲的經濟,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此外,歐洲選擇在這個時候降息也是有考慮的,此舉會牽制美國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可能基于歐洲央行降息舉措而慎用加息。畢竟亞太諸國都在采取加息政策,這會給美國帶來一定的壓力。
孫小美:歐洲曾高調宣稱,他們有能力在一年的時間內將通脹控制在2%以內,您認為此番表態是否有夸大嫌疑?
國世平:這種表態的確有夸大嫌疑,可能只是想展現某種姿態。歐洲幾十年幾乎都保持恒定的物價水平,不像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物價有時上升,有時下降,通脹水平也就處于起伏狀態。歐洲今年因為各種原因,其通脹水平達到3%,如果歐洲局勢繼續惡化,不排除升至4%的可能性。在我們看來,4%的通脹水平或許不算高,因為我們的通脹率高達6%。但是中國民眾不會因為通脹水平達到6%而普遍要求加薪,而歐洲會這么做。歐洲的薪酬體系與通脹率掛鉤,如果通脹率升至4%,歐洲工薪階層也會要求薪酬同比上漲4%,由此帶來勞動成本的普遍提高,本來歐洲的勞動成本在世界范圍內就算比較高的。因此,歐洲是不會容忍過高的通脹率的,但是說在短時間內將通脹調節下來也非易事。
孫小美:胡錦濤主席在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上表示,解決歐洲債務問題主要還是要靠歐洲。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對援歐問題有所保留甚至是拒絕?
國世平:目前各國對中國都有一個非常大的誤解,認為中國很有錢,并且急需尋找投資渠道,其實歐洲比中國有錢多了。我們非但不是超級富豪,反而極度缺錢。國內到處都是資金短缺問題,溫州需要600億元的融資,但是錢從何處來?鄂爾多斯、河南以及海南三亞等將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一旦全國范圍內普遍出現問題,那么我們根本就拿不出足夠的資金來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人特別愛面子,好像對歐投資就是援助歐洲,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中國和歐洲的關系應該是互惠互利的關系,不存在援助一說。現在歐元依然比美元要貴一些,如果我們拋掉低位的美元而買入高價的歐元,那么必然產生巨大的匯兌損失。事實上,中國自去年買入歐元以來就一直虧損,現在若繼續買入無疑是加大虧損。更為重要的是,歐洲對中國并不厚道,我們要求歐洲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且要求歐洲取消對華高科技產品和武器的禁運,但歐洲一直沒有正面表態,換言之,中國并沒有因為購買歐債而獲得實惠。因此,中國有必要在歐債問題上有所保留。
(本專欄由深圳電臺先鋒898《創富贏家》節目與《股市動態分析》雜志社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