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車(601299)于10月10日最終宣布放棄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102億元的方案。為解資金饑渴癥,方案改為配股方案,融資額亦由原來不超過107.4億元調整至102億元后,在配股方案下再度縮減至不超過71億元。
這一急切的融資需求凸顯了中國北車對資金的饑渴,而在“7·23”鐵路事故之后,中國北車的股價已然大幅滑落,遠低于最初給出的定增價格7.19元/股,甚至也遠遠低于定增方案調整后的6.1元/股。
中國北車董秘謝紀龍對定增方案改為配股方案的評價是:采用配股的方式,是一種回饋中國北車股東的做法,采用配股的方式更便于公司大股東的資金注入。
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更多的中國北車中小股東認為,在股價大幅下跌后,公司拋出配股方案帶有強行融資的嫌疑,而“便于大股東資金注入”的說法更難以讓人理解。
融資“做局”嫌疑
從2011年2月以來,中國北車的股價即步入下降通道,從最高9.64元/股,跌落至最低4.40元/股,跌幅巨大。特別是“7·23”鐵路事故之后的下跌更令人措不及防。事實上,配合這樣的股價表現,以及中國北車融資方案的調整和改變,不少投資者都有落入“騙局”的感受。
深圳投資者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