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簡歷
姓名:李華軍,網名:先鋒,1971年5月生,碩士,注冊會計師。
入市時間:1993年
投資風格:對價值成長股進行趨勢投資。
操盤感語:投資,是買公司,不是買指數。
2011年,中國股市3000點失守,2900點失守,2800點,2700點相繼被擊穿,去年7月低點2319點也淪陷。許多人虧損累累,資產大大縮水,連一些在2010年賺了大錢的機構,也大呼進入2011年太難賺錢了……
然而,當我慕名來到這個廣東的小島,走進這個邊遠漁村,尋訪隱居在這里的“漁村黑馬王”李華軍時,我不禁為他的投資業績而震撼——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大盤指數從3478點跌至2706點,而他的賬戶資金整整翻了兩倍!而從2006年到現在,5年多時間資金增值了30多倍。
再細看賬戶的歷史交易,他買進的幾乎都是表現卓越的成長股龍頭。遠的不說,僅2010年以來,他先后捕捉到包剛稀土、海通集團、萊寶高科、愛爾眼科、萬邦達、精工科技和中恒集團等一“群”暴漲的黑馬股!
為什么一匹匹飆漲黑馬股,他都能捕捉?而且獲利如此豐厚?他究竟有何神勇功夫?
8年股市“抗戰”,四壁圖空
1993年,李華軍帶著近20萬元開始參與中國股市。
作為中國股市的“莊股鼻祖”,界龍實業(600836)于1994年2月24日上市。當時的滬深股市可謂風雨飄搖,兩市大盤指數剛剛經歷過50%的下跌。3月上旬,界龍實業就在這“腥風血雨”之中,開始了其中國第一莊股的瘋狂表演。
大盤指數節節敗退,由800點跌到了694點,而界龍實業卻連漲7天,較2月底上市的時候上漲85%。
3月11日最精彩的一幕上演,界龍實業一開盤就直飛云天,到了午后已經比開盤時上漲近三成(注:當時未設10%的漲跌停板制度)。股市暴富的神話在目瞪口呆的股民眼前活生生地上演,當天買進的人欣喜若狂,更多沒有買界龍的人瘋狂填單“搶進”。
而就在此時,界龍實業卻突然翻臉,股價瀑布式的暴跌,至當天收盤的時候股價已經跌到了18.5元,比23.2元的開盤價還要低兩成多,多少剛才還眉飛色舞的表情紛紛凝結在驚愕的臉上。
在資本大鱷表演之后,股市如同一潭死水,靜得幾乎沒人敢涉身其中。李華軍于3月7日16元開始買入,3月9日21元融資買入,3月11日25元再次融資買入,先后共融資了18萬,但11日界龍實業的“翻臉”,便讓他爆倉,在20元全清,虧損了14萬多(見圖1)。這真是黃粱一夢??!至此,李華軍在股市淘的第一桶金毀于一旦
。
界龍實業上的炒作慘敗,使李華軍大傷元氣。他決定離開股市休息一段時間,反思一下自己的錯誤和教訓。沒想到這次的休息卻救了他。從1994年4月份開始,股市一直跌跌不休,一直跌到7月底的325點。8月1日,證監會出臺了“三大救市政策”股市才又活躍起來,他也才又重新進入了市場,但此時的他,追逐莊家主力的熱情已不在了。
1996年股市大牛,不斷有垃圾股飛上天,李華軍也跟風炒作垃圾股,曾經炒作的東北電3天就翻了一倍,從5元直接漲到了10元以上,但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又讓他“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1999年5月19日到2000年這段時間,科技網絡股風云再起,李華軍又加入到了科技概念股的追逐中,他感覺股市賺大錢的機會終于來了。1999年12月30日,他以8.5元買入上海梅林(600073),2000年1月4日,上海梅林連續6個漲停,他到2000年1月24日18元賣出,不到一個月竟翻了一倍。
不過,泡沫終究是要破滅的。2000年2月28日,當他60元殺入綜藝股份(600770),準備大干一場,再做一波大行情的時候,市場卻和他開了個玩笑,第二天該股即跌停,然后一直下跌。直到2000年6月,他忍無可忍下,在33元左右全部割肉出局,虧損了60%(見圖2)。
那時,他天天在反思:從1993年入市到2000年,投資股市8年了!8年,抗戰都成功了,而自已到頭來,卻一無所獲,四壁圖空。
學巴菲特投資法,斬獲250%收益
跟莊,失??;炒概念,還是失敗。投資的路真可謂步步充滿坎坷。但在失敗面前,李華軍從沒有停止他的投資探索之路。直到有一天,他聽了一堂巴菲特投資方法的講座,令他頓開茅塞。他制定了計劃,以巴菲特為老師,認真學習他挖金礦的技術。
從2002年起,他先后攻讀了MBA,考取了注冊會計師,又讀了十幾本股票的書,基本確定了以“價值投資為主、技術操作為輔”的理念。雖然在實踐中幾經失敗,但他一直相信中國的股市是一座金礦,當2006股市重新走牛后,他說服妻子,把準備買房的15萬元全部投入到了股市中,因為他認為股市比房產更有投資價值。
在如火如荼的行情中,李華軍按照巴菲特的投資邏輯,首先挖掘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當時五糧液是與茅臺齊名的高檔酒,2006年銷售收入73億,股價8元,總市值不到200億;貴州茅臺48億銷售收入,股本9.4億,股價5元,總市值470億。相比茅臺,五糧液屬于嚴重低估。因此,他開始重點關注五糧液。
當時五糧液股改時派發了認購和認沽權證。李華軍研究后的結論是,權證有很大的杠桿作用,隨正股漲跌,認購價越高杠桿越大,五糧液認購權證到期認股時的認購價是6.98元,五糧液的股價9元左右,當時市場上認購證的價格是3.7元左右,杠桿2.5倍,很有投資價值。
大盤自2005年6月6日創下調整新低998.23點后,近一年的時間逐步攀升到1300多點,基本處于上升通道中。五糧液股票從2006年3月31日股改除權后一路上行,2006 年4月24日突破前期高點后開始兩天的調整,27日繼續上漲,形成突破之勢,此時大盤環境處于正面,是絕好的買入時機,李華軍便開始重倉介入五糧液認購權證(030002)。該權證在2006年4月28日低開后一路上行,他再次加倉,當天五糧液和五糧液認購證均漲停。后面的8個交易日中,五糧液股票漲了60%多,而五糧液認購權證(030002)漲了接近3倍,2006年5月17日最高到11.67元。2006年5月19日看到五糧液股票短期上漲動能衰竭,故將五糧液權證也全部賣出。
在這次“輝煌戰役”中,由于他挖掘價值低估的股票,同時利用權證的杠桿作用,使他的收益成倍放大,10天獲利高達250%(見圖3)。
萬科投資成與敗,價值模型有瑕疵
價值投資就是要求買入有值得投資的好企業。而買入好的企業的股票,不一定都能賺到錢。李華軍在投資萬科A中的成與敗,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點。
萬科A(000002)可謂是國內地產股的佼佼者,不論是規模、聲譽及業績都可成為地產股的標桿。李華軍于2007年7月10日以20.5元買入萬科A,一直持有,直到大盤創下6124的高點后,為回避較高的系統性風險,于2007年11月5日以37.2元賣出,4個月獲利80%多。
隨后的時間里,萬科A跟隨大盤一路下跌,2008年6月16日,10股送6股除權后,繼續下跌,6月20日股價已跌至10元以下,當天股價企穩放量,從基本面看萬科業績依然很好,估值很便宜。李華軍記得巴菲特的一句名言說:當別人貪婪時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要貪婪。于是他計劃抄個大底,20日當天他以9.8左右元重倉買入萬科A。
隨后幾天,萬科A并沒有因為他的“貪婪”而止跌,而是跟隨大盤繼續探底。為了能堅持到底,怕自己因情緒波動賣出萬科,他干脆關了電腦,出去旅游了半個月。當2008年8月7日他回到家再看時,萬科A的股價已到了8塊錢。他依然選擇了堅持。直到2008年8月22日萬科A的股價跌破了7元時,他的信心徹底喪失了,6.9元全部清倉,兩個月虧損了30%多。后面一個多月里,萬科A繼續下跌,股價最低到了4.8元(見圖4)。
這是他用價值投資法,遇到的一次挫折。他深深思考著教訓究竟在哪?漸漸他明白了,價值投資并非買到一只好股票長期持有那么簡單。要利用價值投資模型投資股票,必須對企業的了解非常徹底,對它的價值判斷不能出現大的偏差和企業內部經營情況的變化要有能力及時了解。同時,買入的價格要有足夠大的安全邊際。
另外,在股價沒有企穩時抄底是個風險很大的操作;抄底后,又以價值投資,堅持持有為策略,沒有進行止損,從而造成巨大虧損。價值是隨企業的發展而變化的,估值更是和股市環境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動態地調整價值的評估,尤其是在A股這樣還不成熟的市場,企業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都很大,且散戶和主力機構信息的嚴重不對稱,若散戶套用巴菲特的價值持有操作方法將面臨難以回避巨大風險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