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央行爭相注入流動性
9月15日,歐洲央行、美聯儲、瑞士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表示,將在年底前協同執行三次美元流動性招標操作,為歐洲銀行業注入美元流動性。時隔一周,美聯儲公布議息會議決議:一方面,決定延長其持有的證券的平均久期,準備2012年6月底之前購買4000億美元剩余期限為6年至30年的國債,并賣出等量的剩余期限為3 年或更少的國債;另一方面,將其持有的機構債和MBS 到期后的本金再投資于MBS。
美聯儲的兩個措施明確傳達了其政策意圖:降低長期借貸成本和房貸利率,從而增加市場流動性,特別是大量購買長債,降低其收益率及投資者預期,使資金從長債流入短債和其他品種,市場流動性增加,短期供給增加。但由于這項“賣短買長”的所謂“扭轉操作”,并不能有效刺激經濟,再加上美聯儲在聲明中警示“重大”經濟下行風險、IMF 也發布報告稱“發達經濟實體復蘇乏力與財政金融不確定性急劇攀升疊加在一起,全球經濟已進入一個新危險時期”,全球市場掀起了新一波避險狂潮:股市、大宗商品、新興市場貨幣等高風險資產紛紛大幅下挫,印尼等少數股市一天之內就暴跌近9%,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白銀暴跌近17%,黃金暴跌近6%,倫敦期錫盤中重挫近10%,原油價格跌破80美元大關,美元成為唯一的避風港。
國內經濟進入弱周期階段
8月份中國經濟增長緩慢回落,投資增速略低于預期,工業產出的增速也在放緩,但受出口多元化帶動,出口表現繼續好于預期。對日本和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彌補了對美國出口增速的下滑,三至四季度的出口增速仍有望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8月進口增速也超預期,印證國e758ffbf1c978fceb301abf2e69dd8ac內需求并不太差的判斷,從資源類國家進口增速繼續維持高位,同時隨著日本震后重建的推進,從日本的進口也在慢慢改善,全年進口增速有望達24.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PI在連續數月加速上漲之后,漲幅出現預期中的回落。CPI見頂回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出臺緊縮政策的壓力,外圍動蕩也使得國家不宜再出臺緊縮政策。但6.2%仍屬于偏高水平,遠遠高于國家容忍的年度調控目標的5%(原先是4%)的水平,而根據我們預測,11月份之前CPI漲幅很難回落到5%以下。溫家寶總理最近在《求是》雜志發文表明,要盡量使得物價漲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兩個月國家繼續保持目前緊縮政策基調的可能性較大。
綜上,當前的經濟增長形勢表明轉型已經悄然發生,轉型開始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一方面,成本提高降低投資回報率,抑制投資;收入再分配使得總體物價水平上升;政府官員的政績觀有所改變,從注重速度到注重質量。另一方面,要素價格改革推動更新改造投資;中西部投資、三四線投資、消費性投資有效提升;收入提高,消費條件改善也有助于消費提高。在國內經濟轉型、國際經濟再平衡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處于弱周期狀態。未來一段時間國內經濟將呈現明顯的弱周期特征:經濟增速從高增長到較高增長;從大起大落到更穩定增長。在需求緩慢減速的背景下,政策將相當長時間處于穩定期。
資金面緊張顯現
從市場層面看,目前影響股市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日益趨緊的資金面。資金面的緊張從以下三個方面已顯出征兆:一是四大行連續3個月發生儲蓄流失,二是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爭奪戰持續不斷,三是個別地區民間借貸資金鏈問題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