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有點冷,今年的金秋有點寒,近期股市逐月擴大的跌幅,也逐漸將恐慌氛圍向實體擴散開來。底在哪兒?
不可否認,大盤從技術面已經很難看。月線圖中,7、8、9月三月滬指跌幅分別為2.18%、4.97%、8.11%!顯然,下跌呈現加速狀態,尤其是9月,滬指是縮量大跌,或者理解為一種無量空跌。通常情況下,價格波動趨勢還有慣性向下的可能。在向下之后,會不會出現類似于2319點時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看到2319點前的三連陰(-7.67%、-9.7%、-7.48%),也總會期望三連陰后出現低開高走的情況。更何況,9月滬指最低點2348點離2319點僅僅只有29點,技術支撐總會讓技術分析者期望該點不會被多方輕易放棄。
期望只是理論上的。在近來綿綿陰跌下,大眾的期望已經在慢慢的改變,分析師改變的是不再用數據說話,投資者改變的是對抄底已了無興趣,IPO改變的是發行價的一降再降,市場似乎對滬指2319點的下破在逐漸達成共識。這就是趨勢,當價格的趨勢逐漸由多空分歧轉向多空一致后,價格將會按照既定趨勢運行下去,直至某種力量導致多空一致再度出現分歧,并偏向某一方。很顯然,經過近三個月空方無情的出擊,9月市場達成共識就是下跌,價格自然會繼續下跌,作為投資者,只能去找尋、去等待改變趨勢運行的某種力量的出現,在某種力量沒有出現之前,任何交易行為都是無意義的,目前如此一致的系統性風險,你的策略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否則,你將會屢戰屢敗,打新也會因破發招致損失。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不管你結合A股表現承不承認這個觀點,不可否認的是,9月全球實體經濟的變化,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股市。我們無法準確理解與分析歐美情形,當然更談不上把握,但我們已經見證到國際化的趨勢,歐美股市或者歐美實體經濟的悲觀論調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情緒,這種情緒的渲染與發泄,也讓我們對我們的經濟倍感困惑,加上近期因高利貸因素而頻頻爆發的資金鏈斷裂導致“老板外逃”傳聞,更是助長了日后經濟的不確定性。此情此景,只會助長投資者對現金的回籠操作,不再輕易投資,即便有錢,也是很難有資金進入到實體或者股市來的。
此時,改變趨勢的某種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十月可能有契機。而通脹壓力下,貨幣政策很難在口頭上出現松動,于是單純政策性的救市或者單純類似于4萬億的貨幣救市,已經很難改變股市的現狀。投資信心的恢復或者實體經濟的逐漸轉暖,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就決定了股市的疲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常態。短期而言,單就股市而言,如果大股東不斷的增持、回購,如果IPO或者再融資由企業自行申請推后,如果大盤股主動的自發維護股價,那么,投資者可能在略感溫暖中逐漸恢復信心,一旦契機出現,由大盤藍籌股掀起資金流入潮,滬指變盤就是大概率事件,其中十月上市的中國水電等巨型新股上市就可能會成為一個導火索。
十月仍有下跌空間,但下跌已經接近極致,極有可能否極泰來。筆者預計滬指十月波動空間在2300-2500點。操作上,本月滬指見底反彈前應繼續謹慎觀望,無論多空,不輕易交易。一旦放量反彈、人氣恢復、熱點集中且持續,則可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