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股份(000898)9月27日晚公告2011年凈利潤暴增7.77億元之后,僅過兩天,9月29日突發更正公告,宣布今年凈利潤增加額降至3.88億元。雖然兩次凈利潤的變動都是源于會計處理方式上的調整,但是短短兩個交易日凈利潤就縮水3.89億的現實確實讓投資者別有一番滋味。
記者發現,鞍鋼股份這一利潤變動基本上屬于“紙上富貴”,即公司基本面并未改善,凈利潤也沒有增加,僅僅是在會計政策上進行調整,公司大玩“會計戲法”的背后,今年三季度卻可能出現單季虧損。
減法變加法資產折舊“與時俱進”
由于對業績會產生直接影響,上市公司調整折舊年限一直被投資者所關注,而像鞍鋼股份這樣典型的重資產企業,類似的調整對于業績的影響更為明顯。翻查過往的歷史,鞍鋼股份曾多次調整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從公司公開資料可以發現,該公司分別在2003年、2006年及2008年縮短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而當時公司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理由是,可減少企業所得稅支出,節省現金流量,加速設備,技術更新改造等。
9月27日鞍鋼股份公告更改折舊年限的具體方案為:房屋由20年變更為30年,建筑物由20年變更為30年,機械設備由10年變更為15年,動力設備由11年變更為10年,工具及儀器由7年變更為5年,其他保持不變。
這一次,更改的理由是,設備主要是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和裝備水平及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都有所提高,同時,對比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固定資產折舊情況,公司的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高于同行業大多數公司。
鞍鋼股份此時不再提當初的“減少企業所得稅支出,節省現金流量,加速設備,技術更新改造”等理由,原因何在?
記者從深圳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了解到,類似鞍鋼股份這樣的調整并不少見。而這些公司進行會計調整,更多的原因是“過去業績好,計提折舊可以多些,折舊年限短些,而現在業績不好,只好將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由減法變加法,延長折舊年限,少算計提折舊,大幅減少每年背負的年度折舊額,多出些利潤,以便粉飾一下難看的報表”。結合鞍鋼股份的情況看,會計調整的原因或許也在于此。
在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才僅僅2.2億元,同比2010年上半年下滑接近9成,而且凈利潤的構成包含了來自政府的0.92億元補助。
不過,不管是鞍鋼股份宣布的凈利大增7.77億元還是增加3.88億元,都沒有太大的意義——所謂的利潤大增都是“紙上富貴”,因為引起凈利潤大幅變動的,并不是鞍鋼股份經營方面的好轉,而是由于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引發的會計處理變化的結果,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的經營問題。
三季度有可能出現單季虧損
9月29日的更正公告將“公司決定從2011年7月1日期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更正為“公司決定從2011年10月1日起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自10月1日開始調整,緩解后期公司經營壓力,全年不至于虧損。但3季度公司無法享受到折舊政策調整帶來的優勢,因此3季度公司可能將面臨虧損的壓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鞍鋼股份的產品結構集中于板材,2011年汽車、造船、機械等板材的主要下游行業增速均出現明顯放緩,更要命的是,占公司產品三分之一冷軋是今年以來價格走勢最差的鋼種,上半年市場冷軋價同比下降近300元/噸,而其他產品價格均同比上漲500元/噸以上,這使得公司的全部產品銷售均價低于全國鋼鐵綜合價格漲幅4個百分點。
2011年1-6月,海關到岸鐵精礦均價為160.9美元/噸,與2010年下半年均價相比上漲10.5%,由于鞍鋼股份本部所需礦石以關聯交易的模式采購自集團公司,定價標準半年一變,定價模式為參考上一個半年度礦石港口到岸價的均價再給予5%的折扣,因此,長江證券分析師也認為:參考青島港礦石到岸價格予以簡單假設,下半年定價基準環比上半年還有約12%左右的漲幅。
面臨板材產品售價降低,銷量下降,礦石原料價格繼續攀升三重影響,鞍鋼股份三季度的業績虧損或許不是一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