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了一個多月之后,國際板細則傳聞的出臺再度引發了市場的關注。7月20日,市場傳聞國際板細則將于近期出臺,其條件為境外上市滿3年,發行前6個月月均總市值不低于300億元,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不低于30億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不低于10億元,境內業務發展良好等;另有傳聞,首批國際板上市公司將以CDR方式,首單將花落韓國的三星電子。
在經歷了短暫的沉寂之后,國際板細則出臺的傳聞再度打破了資本市場的平靜。然而在上海國際板漸行漸近的背后,關于國際板推出的必要性以及時機是否成熟的爭論也日趨白熱化,部分專家認為,國際板的倉促開板將為國際資本的回流大開方便之門,進而危及中國國家金融安全。而更有甚者,久不露面的中國最牛公募基金經理王亞偉,也在近期配合電話采訪了有關國際板的問題,似乎,國際板已經“呼之欲出”了。
受此傳聞影響,國際板概念股一度拉升,包括東睦股份、張裕A、中國國貿、雙匯發展等。日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目前距離推出A股國際板已越來越近;可口可樂、紐交所、奔馳等跨國公司都表示出對在國際板上市的濃厚興趣,匯豐控股更是在多個場合表達了爭做國際板第一股的強烈信心。
不管怎么樣,筆者對此都認為是“狼來了”!面對中國孱弱的資本市場,那些國際資本大鱷會有口軟的時候嗎?所謂的與國際接軌,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中國的資本市場,搞了那么多板,現在情況如何?主板、中小板、權證、創業板、股指期貨等等,“殺小散戶”的方法越來越多,卻不見保護小散戶的權益法增加?
如果市場一旦推出國際板,勢必對中國目前的A股市場造成極大的沖擊,先不論那些6、7倍左右的“世界500強”企業登陸A股造成估值再度混亂;再者,國際板進來,肯定是為了“圈錢”的,沒有發現A股資本市場有哪一家肯真正為股東盈利分紅的。中國投資者的劣根性似乎就是天生的,愛賭、爛賭。
從目前技術調整上看,上證指數走勢略差深成指,雖然上證指數的30日均線也拐頭明顯向上了,但是,目前上證指數已經跌至30日均線附近。結合著近期市場的調整價跌量縮,估計上證指數的30日均線將是結束短線調整的位置。而深成指目前已經回踩了半年線,不過半年線距離其指數太近,估計真正回撤至年線支撐,才算是真正短線洗盤調整結束。
從大盤的周線系統來看,目前趨勢正在慢慢地向中線走好的方向轉變,深成指的10周線已經開始拐頭向上,且周K線始終都落在10周線之上,且周線里的MACD指標也開始金叉翻紅,這顯示市場一切都好。至于上證指數,雖然周K線這幾周都落在10周線之上,但是10周線沒有明顯拐頭向上,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與滬市大多數是權重藍籌股相關,且目前市場的大多數藍籌股還沒有啟動的跡象,市場表現稍微滯后了。顯然這也與目前的經濟周期有關,這跟08年底的情況有些類似,當時的藍籌股也是在中小板的個股表現了之后,在經濟數據看到向好了之后才展開主升浪。
因為深成指這個領先指數揭示市場的方向準確度更強一點,所以我們對后市稍微樂觀一點,但是,無論如何,上證指數的隱患(10周線還未和深成指產生共振拐頭向上)這一點我們也需要謹慎和小心留意。一旦發現不妥,我們即刻要做好相對應的交易措施。
無論如何,目前市場環境安全,只要選好個股,踏準節奏,都可以安全盈利,而至于選股的理念和方法,大家也可多加琢磨與學習充電。做好投資,一看大盤,二看選股,三看操作,其中,最難者即是選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