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話與方言應并存并用
12月1日,《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經省政府第十一屆82次常務會議通過。日前,該規定在廣東省政府網站掛出,并將于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廣播電視節目播音以普通話為基本用語,“使用方言播音的,應當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者省廣播電影電視部門批準。”該規定將對現有方言節目產生哪些影響?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之間如何權衡?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山大學中文系語言學教授莊初升。
實習記者 施展萍
1、有人認為,這個規定涉及到的方言條款并不存在傾向性明顯的限制方言意圖。你如何看待?
莊初升:從近日媒體的報道看,這次規定中的條款整體上和2001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沒有多大的出入。2001年出臺的這部法律已經明確指出了哪些情形下可以使用方言,如播音用語,但是必須經過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的批準,并沒有明令禁止。
2、相比我國其他方言的沒落,為什么粵語能在國家推廣普通話的舉措中依舊活躍?
莊初升:這與當地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生態密切相關,我認為全國很難找到第二個像廣州這樣熱愛本土方言和文化的地方。這種現象應該要保護,而不是打壓。從大道理上說,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消除各地區、各民族、各族群之間的語言隔閡,實現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交際工具的交際功能。推廣普通話并不是為了消滅方言。當然,方言也不可能人為地被消滅。
3、你如何看待各地方言節目的不俗收視率?
莊初升:這說明方言區的公眾有這樣的文化訴求。最近幾年,方言節目在夾縫中生存,卻很受公眾的歡迎,比如杭州臺的《阿六頭說新聞》、重慶臺的《霧都夜話》、汕頭臺的《厝邊頭尾》等等,年度收視率都很高。
4、面對國家強力推行普通話的舉措,這幾年來,廣州地區語言使用環境發生著什么樣的變化?
莊初升:上世紀50年代,廣州當地人基本上不會說普通話。現在,廣州市民的普通話水平已經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這與廣州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比較高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地域性的人員來往多,對普通話的需求更加迫切。此外,這與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有關系。
5、這次新規定的出臺是否有更嚴格的要求?會真正對粵語節目造成影響嗎?
莊初升:我覺得影響不會太大,因為這類節目已經適應了政策環境,一定會在夾縫中求生存,不需要太擔心。
6、這個規定執行之后,現有廣播電視節目中粵語所占比例是否會被壓縮?
莊初升:這種問題政府不應該管太多。在沒有違背全國推廣普通話這一原則的前提下,地方電視臺的方言節目比例應該交由市民和市場來決定。
7、現有粵語節目如何自然過渡到“經批準”的狀態?
莊初升:最好的辦法是分頻道,一部分節目純粹用普通話,一部分節目完全用方言播報。節目由市場需求來選擇,電臺、電視臺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8、不少民眾面對這樣的限制有抵觸情緒,甚至將粵語和普通話對立起來。如何看待民眾的這些情緒?
莊初升:這是一個誤會。漢語語言學界有比較一致的認識,一般都認為粵語只是現代漢語的一種方言,是因為它的主體成分和特點都來源于古代漢語。大眾之所以會認為粵語是一種區別于漢語的語言,是因為它作為一種南方方言而與普通話差別較大。
9、如何看待媒體在語言推廣上所起的作用?
莊初升:媒體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有效、更顯著。根據抽樣調查,最近10年普通話的使用比例提高了20個百分點。推廣普通話取得這樣的成效,與電臺、電視臺有很大的關系。
10、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之間如何平衡?
莊初升:普通話與方言應當并存并用、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如果所有方言都消失而只剩下普通話,那么普通話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嚴重地退化。普通話需要發展,方言是個重要的原動力。另外,保護語言的多樣性之于保護文化的多元化是個根本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