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潛規則”這一概念的吳思先生說:所謂的“潛規則”,便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卻在實際上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規矩”。那么,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中共,黨內是否有潛規則?
上海市委黨校黨史黨建部副主任周敬青的答案是:“有!”
從2008年開始,這位年輕的女研究者就大膽地選擇了“黨內潛規則”這一敏感課題進行研究,她發現,“黨內潛規則如網似霧,在黨內無所不在、無孔不入,清除起來也往往如陷迷陣,如纏絲網,云里霧中,無從下手。”
“黨章被某些人視為只是‘貼在墻上、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宣傳。真正用來指導言行的,卻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黨內潛規則,就像一只無形的手,調節著黨內的關系,而黨章卻束之高閣。”
“確實已經到了該把黨內潛規則曝曬于陽光之下,并盡最大努力對其進行徹底鏟除的時候了。”周敬青說,現在,她的課題組已完成20萬字的書稿,希望在十八大之前出版,推動中共深度改革。
是時候曝光“黨內潛規則”了
人物周刊:怎么會想到要研究“黨內潛規則”,我們說得更多的是社會的潛規則,你如何想到黨內潛規則這個概念的?
周敬青:潛規則這個概念2005年吳思就提出來了。潛規則提出來之后,這個概念其實也是鋪天蓋地了,比如說職場潛規則,演藝圈潛規則,球賽也有潛規則……那我們黨內也相應地有潛規則。
之前,比如像中央黨校的蔡霞,也提到過關于黨內的潛規則,其實我們學者也已經從各個角度對于黨內潛規則進行研究了。
中國共產黨很重視制度建設,出了很多制度,比如說反腐敗、干部選拔任用等。然而一些大要案,比如上海社保案,表明我們黨的制度和規定受到了踐踏,如陳良宇用人拉幫結派,這個小幫派中一些領導干部成為“兩面人”。
一方面帶著大家制定各種制度,包括廉政制度;另外一方面,自己又帶頭鉆制度的空子違反制度。他進監獄之后自己寫回憶錄,講自己是“兩面人”。我記得講了8個一面,一面是什么另一面是什么。
也有官員自己回憶,比如說領導簽字,如果是個空心的圓圈,表示這事不辦了;如果是個實心表示要辦;如果字斜著寫就是可以拖著……所以,實際上領導怎么簽字他都是有這樣的講究。
黨內潛規則為什么需要研究?因為潛規則在發揮作用,當我們把這些東西放在陽光下,讓大家來了解潛規則的時候,可能就會比之前意識增強。
人物周刊:黨內的潛規則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敬青:在黨組織的運行全過程,在黨內意識形態中、黨內決策執行中、黨內選人用人中等,無不有黨內潛規則在作祟。比如:理想信念的“不認主義認實惠”、“不認組織認個人”;“百鳥朝鳳”式只唯上不唯下型決策、“三拍干部”的“糊涂型”決策、“現實利益算計”的“玩程序”型決策;黨內選人用人的“少數人獨掌用人權”、任人“唯錢、唯親、唯順”的利益優先,干部選任過程中的“平衡關系”、“帶病提拔”,干部考評中的“唯GDP原則”和“唯政績論”等等。
人物周刊:黨內這個潛規則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滋生的呢?為什么到現在你覺得是一個合適的時機來曝光?
周敬青:潛規則中國古代文化中就有,為什么吳思把它寫出來,因為我們用常規來解釋歷史難以解釋清楚,當把它放在一個潛規則的視角下,利益算計就變得清晰,真正遵循潛規則的獲利最多。而遵循制度的,有時候反而可能會受到一些排擠,或者就是我們講到的“清官淘汰”。所以潛規則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間,已經是根深蒂固的。
中國共產黨,實際上是在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傳統這樣(的背景)中起來的,也難免會受到潛規則影響,像劉少奇當年在西柏坡的時候,就講道:建國以后,我們會不會像國民黨一樣腐敗?有可能,完全有可能,因為我們是由封建專制產生的。
人物周刊:您的意思是,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就存在潛規則嗎?
周敬青:我們黨在建國之初,應該說風氣還是比較好的政黨,那個時候,潛規則沒有多大的空間。
人物周刊:那時候有利益驅動嗎?
周敬青:有利益。你像毛澤東一揮手,大家就都到北京去串聯,這實際上是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他揮手說了算。現在誰揮手能說了算?(當時)鐵路都不要錢了,吃飯也不要錢的啊。他那時候是跟權力過分集中、是跟計劃經濟體制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但是那個時候這個腐敗特權之類的,倒不像現在這種表現形式,那個時候比較平均主義,吃大鍋飯。
人物周刊:就是潛規則其實也跟經濟環境有關。
周敬青:對,(現在)物欲橫流啊。那時候物質貧乏。人的思想觀念是在左的思想引導下的思維方式,不是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敵人,不是我們的敵人就是朋友。但有沒有潛規則呢?也有。比如說我研究林彪。林彪怎么跟著毛澤東,毛澤東要是上天安門城樓,要跟在他后面幾步,來的時候要比別人早到幾步,要怎么迎著他,怎么緊跟。我覺得也是一套潛規則,但是他跟著的目的是不要被打倒,根源無非是權力。
民主逼退“潛規則”空間
人物周刊:你之前還做中外政黨制度比較研究,在國外的政黨中,也有類似潛規嗎?
周敬青:潛規則也分類,有良性的和不良的。我們這次所講的黨內潛規則全是不良的,在消解著黨的制度。政黨制度越是完備,潛規則越沒有生存的空間。像德國社民黨,在這個政黨內部,腐敗一般不太容易發生。因為有嚴格的政黨法約束,而且還有嚴格的財政報告。
像英國,實際上是低薪的。那低薪怎么養廉呢?最主要的就是相關開支在網上都要公開。有一個蘇格蘭的政府秘書長,經過他手中的開銷達到了幾十億。這幾十億怎么開銷的?他說你在網上都可以查到。這些國家比較注重公開透明。實際上潛規則也最怕陽光,無非是要把它暴露在陽光之下。
所以說一方面制度完善,另一方面就是盡可能地公開透明。
人物周刊:你的意思是西方國家的政黨制度,可能更加完備。在你歸納的一系列潛規則中,比如類似“公家的錢不用白不用”之類,也并非僅在黨內盛行,是否整個社會都有一種普遍的“潛規則文化”?
周敬青:這是廉政文化的問題。一個社會缺乏民主土壤和公民的民主意識、監督意識,實際上就是我們國家的貪腐文化滋生的土壤,實際上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讀幼兒園,老師家長怎么給老師送點禮,給我孩子弄個班干部當,這是賄賂文化。這還跟制度不健全有關系。
最近美國有一個案例,洛杉磯下面的貝爾市,有一個荷蘭老太太,市政府叫她去打掃衛生,運垃圾。老太太從廢紙中間,發現了市長的工資, 七十多萬美元,比奧巴馬的工資還高。因為公務人員工資是由城市議會來定的,給定得很高,不透明。老太太發現后,就天天上街去演講,說這個市長用納稅人的錢,整個市的公務員的工資包括警察局長的工資都特別高。她上街揭發,后來這個市開市民會議,那個市長就宣布說,從現在開始我們工作人員的工資要降低90%,市長本人就不要錢了。不要錢也不行,后來他還是被抓了。
我們中國的腐敗,不是有個比喻說,腐敗就像臭豆腐一樣,聞著臭吃著很香,人人都恨腐敗,但是一邊恨腐敗,一邊卻都在腐敗。所以面對腐敗,有些黨員開始是無可奈何但又無能為力,無能為力之后他又怎么辦呢,他又從個人的利益出發,又不得不遵循,這形成了一種惡圈——他不僅從中獲利,其實也深受其害。
(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