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世界又一棵“常青樹”倒掉了。這一次是也門總統、執政33年之久的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
不過,他沒有像突尼斯前總統本?阿里那樣流亡他鄉,也沒有像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那樣籠中受審,更沒有像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那樣被捕處死、飽受凌辱。一紙協議,讓他和平交權,體面下臺,還為自己和親人謀得司法豁免權,多名家庭成員依然保留軍政要職。好一樁劃算的交易。
可是,他真的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嗎?別忘了,他有一個外號叫“也門之狐”。
“朕即國家”
薩利赫出生于也門北部一個小部落,因為勢單力薄,不得不依附于強大的艾哈邁爾部落。當時,也門還處于南北分治狀態。艾哈邁爾部落領導北方部落聯盟,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連王室都畏它三分,經常派特使前來請示國家要務,大到頒布法令,小到修條馬路,均需得到北方部落聯盟首肯。
對于部落中的次序等級,薩利赫從小耳聞目染,對權力十分向往。為早日躋身上層,他沒念幾年書,十幾歲就參加了武裝部隊。
他的年齡是一個謎。他的個人網站上說,他生于1946年3月21日,但坊間盛傳他實際生于1942年。另有一種說法,憲法規定公民年滿40歲方有資格擔任總統,而薩利赫1978年掌權時“恰巧40歲”。2006年大選時,連官方都沒有一個準確說法,一會兒說64歲,一會兒說65歲。
不管怎樣,薩利赫的心中充滿野心。1962年,也門北部發生軍事政變,王室被推翻,阿拉伯也門共和國成立。薩利赫得到來自同一部落的總統加什米的賞識,被任命為塔伊茲市軍事首領。
1978年6月,加什米遭暗殺身亡。不到一個月,薩利赫成為也門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他上臺后點的第一把火就是處決了30名官員,其中不乏他的好友,他們被指控參與了暗殺行動。
冷戰時期,南部也門成立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是蘇聯的“小兄弟”。薩利赫審時度勢,決定投靠西方陣營,以立場換援助。隨著蘇聯的衰敗,南也門實力大減。薩利赫瞅準時機,做出有生以來最大膽的一個政治決定:與南也門談判,實現統一。他只有一個條件:統一后的也門只有一個總統,那就是他。經過數年交涉,1990年5月22日,薩利赫出現在南部港口城市亞丁,手里揮舞著也門共和國國旗。
薩利赫在軍隊和部落中根基深厚,令其統治堅不可摧,國會不過是個“傀儡”。1997年,國會批準他擔任陸軍元帥。至此,他成為也門軍銜最高的人。兩年后,在也門統一后的第一次總統直選中,他以執政黨“全國人民大會黨”黨魁身份參加競選,贏得96.2%的選票。
這次選舉后,國會修改憲法,將總統任期從5年延長至7年,國會任期從4年延長至6年,并創建了一個111人的顧問委員會,全部成員由總統任命,具有立法權。
2005年7月,在慶祝薩利赫擔任總統27周年的紀念慶典上,他宣布將不再參加2006年9月的總統選舉。然而,就在選舉前3個月,他改變了主意。他說,當初決定不參加競選,旨在“為和平移交權力鋪平道路”;如今“食言”,實乃“迫于廣大也門人民的呼吁,盛情難卻”。在這次選舉中,他以77.2%選票獲得連任,任期至2013年。
經多年苦心經營,薩利赫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演繹了“朕即國家”的現代“傳奇”。據外媒報道,80%的也門人不知道,除薩利赫外,這個國家還有其他領導人。
“權術大師”
別看薩利赫沒讀過幾年書,玩起政治來,卻是無師自通,揮灑自如。這在他冷戰時期的“聰明站隊”便可見一斑。在不少外國政要眼里,他是“中東最狡猾的領導人”,一個能夠玩轉各種關系的“權術大師”。
1994年,南北也門統一不久,原南方領導人因無法忍受北方欺辱,重新打出獨立旗號,引發內戰。薩利赫明白,僅憑自己的北方軍隊,很難擊敗裝備精良的南方軍隊。于是,他拉攏各主要部落達成一項協議:誰能幫他打敗南方部隊,就可以保留繳獲的蘇式武器裝備。這一招立竿見影,眾多部落紛紛站在薩利赫一邊。結果,內戰只持續了3個月,就以南方領導人出逃國外而告終。
在登上權力中心初期,為鞏固自己實力,薩利赫可謂“團結了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上世紀80年代,在阿富汗與蘇聯人打游擊的阿拉伯武裝人員需要一個新的家園,薩利赫欣然張開雙臂擁抱他們。條件很簡單:支持我的政權。《簡氏情報評論》對此評價道:“為恐怖分子提供庇護已經成為也門一個產業。”
2000年,薩利赫的“好客”結出了“惡果”:10月12日,一艘滿載高能量炸藥的小型氣墊船突然沖向停靠在亞丁港的美國海軍“科爾”號驅逐艦,造成17名水兵死亡。美國震驚,要求薩利赫鎮壓涉嫌恐怖襲擊的伊斯蘭武裝力量。
“9?11”后,美國對也門更加警惕,因為那里是本?拉丹領導的“基地”組織的一個重要根據地。本?拉丹雖然出生于沙特阿拉伯,但他的“恐怖主義事業”卻始于也門哈德拉莫特地區。這回,薩利赫再次認清大局,果斷與美國結盟,投身其領導的“反恐事業”。
2002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也門利用無人機發射導彈,炸毀一輛載有恐怖分子的汽車,車上6人全部死亡,包括“基地”組織在也門的頭目哈里提。這一做法被美國稱為“也門模式”,即經所在國允許,利用軍事力量打擊該國境內的恐怖分子。僅靠這一點,薩利赫每年從美國獲得巨額援助。
不過,在美國看來,薩利赫對于打擊境內恐怖分子似乎并不積極,至少效果不佳。2006年,多名“基地”組織成員逃離薩那一所戒備森嚴的監獄。美國大為光火,認定他們得到了政權內部人士的幫助。這些人越獄后,組建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總部就設在也門。此后發生的多起恐怖主義事件均與這個組織有關,包括2009年圣誕節美國底特律劫機未遂事件、2010年在英國和迪拜截獲的郵包炸彈等。
盡管薩利赫反恐不得力,但美國別無選擇,只能與之合作,并不斷增加援助,2010年的反恐援助高達1.5億美元,人道主義援助4250萬美元。同時,美國的特種部隊還幫助也門訓練軍隊。即便如此,薩利赫仍覺得遠遠不夠。外交部長庫爾比說:“我們在反恐上花的每一個美元,原本都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也門目前面臨兩大危機:一是北方什葉派發動叛亂,二是南方分離勢力東山再起。美國懷疑薩利赫挪用反恐物資對付國內危機,從而影響了反恐“大業”。而且,在處理這兩大矛盾時,薩利赫均利用伊斯蘭圣戰武裝力量為自己效力,而這股力量在意識形態上與“基地”組織只有一線之差,令美國深感不安。
分析人士稱,薩利赫是在利用美國對“基地”組織的過度敏感攫取錢財和軍火,“基地”組織不過是他手中的一張牌。
“蛇頭上跳舞”
玩弄權術、平衡利益,讓薩利赫在權力峰巔風光了三十余載,卻讓他的國家滿目瘡痍,危機四伏。全國2500萬人口,40%每天消費不足2美元,三分之一處于長期饑餓狀態;1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近一半沒有上過學,也沒有工作。阿拉伯半島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也門一樣,有如此多乞丐。他們在飛速行駛的車流中行乞,搶在服務員收拾餐桌前掃光殘羹冷炙。“丐幫”已經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道風景。
英文報紙《也門時報》主編納迪亞?艾爾-薩卡夫說:“如果你是一個也門年輕人,你沒有任何理由懷抱希望,沒有任何理由相信自己的生活會比父輩幸福。”
最令國人不滿的是,薩利赫將國家權力高度集中在自己和家人手中,而“家天下”的結果必然是嚴重腐敗。網上一份廣為流傳的資料顯示,也門的政府要職、軍隊高層以及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壟斷企業中,無處不見薩利赫家族的身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長子擔任特種部隊和國民衛隊司令,手中握有國家最精銳的部隊;他的侄子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掌管國家情報機密。
今年1月開始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游行,導火索就是薩利赫指使的一樁憲法修正案。該修正案取消了總統只能擔任兩屆任期、每屆任期為7年的條款,將總統任期改為5年,總統有權提名自己無限連任。顯然,此舉旨在從法律上將總統終身制合法化。他甚至有意讓兒子“繼承”總統職位。
多年來一手遮天的經驗,讓薩利赫誤以為這次也一定能馬到成功。誰知,突尼斯革命將“阿拉伯之春”帶到也門。成千上萬示威者上街游行,要求他下臺。薩利赫再施鐵血手腕,堅決鎮壓,卻導致更猛烈的抗議,多名議員辭職,國際社會一片譴責。
迫于壓力,薩利赫4月23日同意辭職。可是,他一邊承諾美國會簽署辭職協議,一邊派遣支持者圍攻美國大使館制造混亂,同時又以反對派領導人未出席簽字儀式而拒絕簽署辭職書。就這樣,他先后3次找各種借口,在最后時刻拒絕交權。
6月3日,總統府遭襲,薩利赫肺部中榴彈,身體40%面積燒傷,命懸一線,旋即被送往沙特治療。即便如此,他依然不甘心就此退出。
3個月后,他纏著繃帶殺回也門。他在電視講話中承諾,將“在不久的將來放棄權力”。他的助手后來解釋說,言下之意是“我不會很快交權”。
海灣合作委員會擬定了一份調解協議,承諾薩利赫只要交權,可以換取免于起訴,否則,聯合國安理會將實施制裁,從凍結他的資產開始。薩利赫權衡再三,決定接受協議。路透社評價說,這幾個月,薩利赫是在“蛇頭上跳舞”。
11月23日,薩利赫在利雅得簽署調解協議,和平交權。在簽字儀式上,他稱過去的9個月是一個“巨大的陰謀”、一場“政變”、一次“權力掠奪”,“我們在這場危機中毀掉的一切,將用很多年時間才能重建。”
就這么退場了嗎?
想必沒幾個人會相信。
根據調解協議,薩利赫將在30天內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哈迪,目前仍擔任名譽總統,直到90天后的新總統選舉。他的親戚仍有很多身居要位,而哈迪無論在政界還是軍方均無根基,未來的政治角力恐怕仍難逃薩利赫勢力的掌控。
對于一個嗜權如命又有多次出爾反爾記錄的人來說,30天太久,一切皆有可能。正如《時代》周刊所言,他是“最危險的一張多米諾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