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銀行貸款收緊的當下,鐵道部大密度籌集資金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面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又該如何提供幫助?針對當前熱點經濟問題,本刊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
1、在銀行貸款收緊甚至停發的情況下,鐵道部加大密度使用發債的方式籌集資金,會不會影響鐵道部在銀行的信用評級,對它的繼續籌資造成威脅?
郭田勇:形式上會有一些影響,但中國鐵道部具有雙面性,鐵路按照商業化運作的同時不改變其作為政府機構的性質,由于這樣的特殊性質,它在融資上不會有太大難度。
2、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鐵道部大密度發債籌資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郭田勇:現在主要任務是要做好平衡工作,從總量上對整體經濟加以控制。
3、房地產持續走低,會對中國的商業銀行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郭田勇:商業銀行是與房地產業相關性比較高的行業,商業銀行資產中房地產占比高。由于這樣的高關聯性,一旦房地產出問題,就比較容易對商業銀行造成影響。
4、在利率沒有市場化的前提下,以溫州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在銀行方面能得到什么樣的支持?政府的表態有多大作用?
郭田勇:這和利率市場化沒有太大關系,現在政府所能做的只有微調,也有其他辦法,比如發行中小企業債券,這些舉措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融資問題。但未來真正解決還要依靠深化金融改革,推進市場化。
5、您曾經提到外匯儲備是我國人民的血汗錢,現在面對歐債危機,中國政府的救助底線應該在哪里?
郭田勇:關于底線的爭論很多。歐債取決于歐洲國家的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方式,以及居民生活工作方式,如果這些不發生改變,救助就會像抱薪救火,錢一扔進去就燒光了。我們救助的底線應該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模式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
6、近年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環境的惡化是否完全是貨幣緊縮的惡果?
郭田勇:從內因上看,中國金融改革不夠深化,中小企業融資難是長期的難題。從外因看,外部條件發生的變化使整個融資環境變得更加困難。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企業工資上漲,各方面成本上漲比較快,中小企業盈利空間被壓窄了,致使其融資的可能性變差。
7、我國銀行業持續呈現全行業的高盈利狀態,其經營風險又低于國際水平。這種情況會在今后有什么樣的改變?如果不變,對產業經濟的影響在哪里?
郭田勇:未來應當深化改革、開放市場,讓民間資本來辦銀行,使銀行業能夠充分競爭。在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個別經營差的銀行風險度就會變大,銀行業也能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8、在中信銀行《中國私人銀行客戶特征與未來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您提到存在“大零售”和“事業部”兩種模式,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打破壟斷的方式應該是什么?
郭田勇:“大零售”和“事業部”是為了方便各家銀行進行管理,這樣的模式有利于開拓市場,降低金融成本。并不是每家銀行都要選擇這樣的模式,中小銀行應當根據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經營、管理方式。
9、胡潤最近發布信息指出,中國富人階層大量資產投放在海外,根據您的調研,這個比例是什么樣的?
郭田勇:中國實際上放在海外的資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