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還沒有贏家
“9?11”10周年了,10年前發生在紐約世貿中心的那一場恐怖襲擊,不止是美利堅民族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災難。那被數十億電視觀眾同步見證的爆炸巨響,標志著恐怖主義已成為全人類的敵人。
不到一個月后,紐約市民在突如其來的大停電中所表現出來的鎮靜、淡定、有序和從容,其意義是跨國界的,它告訴世人,將目標對準無辜平民的恐怖襲擊活動,并不能摧毀人類文明社會的一切。
盡管獲得了征服伊拉克、阿富汗的“勝利”,但美國至今仍陷入欲罷不能的泥淖,它失去了整整10年的時間……超級大國露出了窘態和疲態。
本?拉登雖然被擊斃,但恐怖主義滋生的氣候和土壤依然存在,極端恐怖襲擊活動時起時伏,成為各國最不可捉摸的心腹大患,發生在挪威的屠殺事件,再度向全人類敲響了警鐘!
這場戰爭迄今還沒有勝者,紐約的包容和寬容,似乎仍找不到更令人信服的理據!
楊錦麟(資深媒體人,香港衛視執行臺長)
《紐約死與生》
10年前,剛入大學軍訓,7點到食堂吃早餐,所有電視都在播放這段新聞,有一些人在電視機前歡呼,仿佛美帝國主義被擊垮,一個個綠軍裝,像極了紅衛兵。其實,死傷都是平民,和我們一樣,努力地掙扎著生活的平民,在政治陰謀和利益面前,做了炮灰。跟自己一樣的生命被漠視和摧毀,有什么好歡呼的?
——丁瓜瓜喜寶(新浪網友)
在成百萬噸的瓦礫廢墟中尋找死難者的遺物,小到一枚戒指。這就是偉大的文明,以及這種文明所熏陶下的普通民眾的光輝人性。這種文明不需要優秀傳統的庇護,這種人性不需要璀璨光輝的史冊來證明,它就在那,是一種我們已經缺失的習慣。
——都市胡帥(新浪網友)
《吳念真 把臺灣一代人留下來》
還記得作家龍應臺的《目送》序中提到,在臺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流傳最廣的是《目送》,而在大陸點擊率和流傳率最高的卻是另一篇《不相信》,通過這些也可以映射臺灣現在更多在乎的是親情和道德,而我們卻還在糾結于對社會的迷惑和苦惱,造物弄人啊。
——鄭州志遠(新浪網友)
平和和洗練一樣,是經歷浮華之后的沉淀,是坦然真實,一是一,而不是以一充十的自欺和欺人。疾速發展的同時,會有不少順勢而來的浮沫,細節經不起推敲,也自然無法持久。終需真心誠意,方得花好月圓。
——Daisy人在紐約(新浪網友)
魔術人生
本刊記者 衛毅
8月12號下午,我和同事梁辰在甘肅武威市人民醫院采訪了塵肺病人馬江山。晚上,我收到他的短信:“衛老師:您好,我是馬江山,我是2004年發現塵肺病的,2005年4月份各醫院檢查,最后蘭州的專家診斷是塵肺病。在這幾年當中,我為了養病,一直還在外面打工維持生活,才走到現在的這步絕路……我最后的希望是政府和各界好心人能幫助4個孩子和妻子劉冬梅,還有就是在你們的幫助下,走上維權這步路,謝謝你們:好心人一生平安!”
像馬江山這樣的塵肺病人,希望通過維權獲得應有的賠償,但每當他們想維權的時候,政府就對他們進行維穩。如同中國各種維權群體一樣,他們的路剛起步就被堵住了。
9月5號晚上,我睡覺前看了一下微博,其中一條像悶棍敲了下來:馬江山去世了。幾乎一夜無眠。我把馬江山的短信發到微博,希望大家能看到他這條“遺囑”,能夠讓他的家庭得到幫助。梁辰忙了一天,跟馬江山的家人聯系,將其妻子的銀行賬號核對后傳至網上。
馬江山有4個小孩,8月12號那天,妻子劉冬梅和大女兒在醫院照顧馬江山,小女兒和兩個弟弟在家。他們太小,幫不上忙,老人們去地里收麥子了。中午12點,我們問3個小孩,你們有午飯吃嗎?小孩們說,有,家里人做好了。他們去開櫥柜的時候,我在想:也許沒有肉,可能是土豆,因為這里盛產土豆,還可能是幾個饃饃……小姑娘把一個藍色的塑料盆拿出來,沒錯,是饃饃,但不是幾個,只有大半個。
這就是中國西北農村一個塵肺病人家里發生的故事,如同一場魔術,有著超出你想象力的結尾。馬江山去世4天之后,我正準備為他寫些東西,早上醒來,又從微博上看到了馬江山母親去世的消息。我覺得,冬天來了。
國家形象片
本刊記者 張歡
新澤西紐瓦克機場國際航班入境大廳,滿坑滿谷的國際友人,白的、黑的、黃的、棕的,男女老少,各種語言,非常熱鬧。
興許是為了緩解旅客排隊等待的情緒,也是給頭一次來美的朋友介紹下美國,大廳里到處都是液晶電視屏,循環播放同一個主題——國家形象片。
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國家形象片初看實在忒不給力,幾分鐘的片子看下來,居然沒有一個認識的,全是路人甲乙丙丁傻笑。偶爾放幾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風景,比如華盛頓紀念塔、大峽谷、林肯紀念堂,鏡頭也都是一晃而過,而且都是為了襯托下一組在此生活的群眾。
雖然是路人排列組合,但連看幾遍還都不煩。雖然是路人甲乙丙丁傻笑,但是笑得都很真誠,尤其是里面出現各色勞動人民——賣魚的伙計、星巴克服務生、開擎天柱的司機,人民都很單純,眼睛都很亮,臉上的自信一看就是發自內心的。
音樂很激昂,配了很多美國人民熱愛運動的鏡頭——沖浪的、跑步的、殘疾人用手拖輪椅走荒原的、扣籃的。節奏很明快,熱血很沸騰。
在激昂奮進的音樂中,最后一個鏡頭給了自由女神。幾個世紀來,無數渴望自由的人民來到這片新大陸時,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建筑就是這尊巨大雕像。
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世界聞名,今年中國國家形象片還曾經播放,我運氣不好,沒能趕上。不過借助互聯網,也觀看了一遍,驚喜連連,人物咱全認識——章子怡、范冰冰、周迅、丁磊、馬云、李彥宏、吳宇森、陳凱歌、宋祖英、袁隆平、吳敬璉、楊利偉……
回想美國國家形象片,腦子里只有一個印象,這個國家人民真簡單,笑得真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