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豬周期”
回顧過去三十余年的通貨膨脹史,中國的通脹主要由食品價格波動所主導,而中國特有的飲食結構使得豬肉價格顯得尤為重要,業界甚至戲言是“豬主導了股市”。
既然豬周期如此重要,那么豬肉價格又是由什么決定的?研究者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其中不乏匪夷所思、令人啼笑皆非的觀點。有人認為疫病和天氣是主因。有人認為貨幣是罪魁禍首,豬也是個貨幣現象。有人認為豬群內部的大豬小豬能繁母豬等“豬口結構”決定了豬周期,因此一年有兩百天奔波于各地豬場之間,實地調研母豬的真實存欄量。也許每個宏觀經濟的觀察家都有一套自己的關于豬的故事。
但有趣的是,這些形形色色的關于豬肉的不得不說的故事,大多有意無意忽略了這樣一個重要的經驗事實,就是豬肉價格和整個經濟范圍內的價格壓力存在著顯著的一致性。例如在2004年和2007-2008年的豬周期中,豬肉價格的升降與整體價格壓力的漲落存在相當強的一致性。在兩個周期中,生產資料價格、各種服務的價格以及豬肉價格都在同步快速上漲。歷史上其他時期的情況是類似的。
實際上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案例,即經濟中出現廣泛和持續的價格上升,但生豬價格在趨勢性下降;我們也很少看到這樣的案例,即廣泛的價格水平低且穩定,但生豬價格持續上升。通過仔細研究歷史數據,我們相信豬周期本質上是宏觀經濟周期的表象,而不是母豬的繁殖周期或生豬的補欄周期。
那么從宏觀角度來看,通脹的中期趨勢是什么?中國通脹將發生趨勢性的轉折。今年3季度也許就是通脹的季度高點,8月份可能就會開始下降,到明年年中可能會從目前6.5%的高位回落到3%左右的水平。隨著通脹的回落和政策預期的改善,資本市場所面臨的流動性壓力將得到階段性緩解。(高善文)
“中國制造”面臨拐點
商務部數據顯示,近3個月以來,出口價格總指數已經超過出口數量指數。瑞士銀行日前發布報告稱,過去兩年里,中國輸往美國和歐盟的低端輕工業制造品占當地市場的份額已在50%左右的水平見頂,其出口正在經歷拐點。
監管部門警示房地產風險
目前多家銀行收到通知,要求對近期炒作升溫的商業房地產保持高度警覺,密切關注投資投機活躍且未采取限購的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風險。各銀行尤其是非金融機構不得頭腦發熱,盲目增加信貸投入。
散戶恐慌稱新危機來臨
據調查,悲觀恐慌情緒正籠罩著廣大散戶,股民中很多人已心灰意冷,認為漫漫熊市即將來臨,一些股民表示兩年內不碰股票。就在悲觀、恐慌、失望的情緒彌漫整個市場時,也有極少數股民開始悄悄抄底。(萬晶)
意大利已請求中國買入國債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意大利政府希望中國購買“相當大數量”的意大利國債并對該國展開大規模投資以幫助其早日走出金融危機,中國投資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率領的一個代表團近日訪問了羅馬,該公司可能會投資意大利戰略行業。(張美奇)
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面臨下調
惠譽可能會在兩年內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惠譽在4月份已將中國長期本幣債務評級前景下調至“負面”。此外,惠譽還指出下調日本信用評級的可能性高于50%。而巴黎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及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預計將馬上面臨穆迪評級機構的降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