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將于10月初發表施政報告,近日分批會見各界人士,征詢他們的意見,理所當然也會見了香港立法機關的議員和政黨。會面后,一位議員一度引述曾蔭權的話,說外圍經濟環境或令本港出現“通縮”。
通縮?大家聽后都嚇了一跳。今天升斗小民深受物價飛漲之苦,香港將來反而可能出現通縮?當一眾記者以為發現了重大新聞、紛紛打聽之時,事態出現轉折,無論是與會的其他議員,還是行政長官辦公室的發言人均稱,曾蔭權當時說的是衰退(recession)而非通縮(deflation)。
該議員后來在回復記者進一步詢問時表示,記憶所及曾蔭權沒有用英文講recession,之后又含糊其詞,說無論recession或deflation,都是指“無通脹”,“是類似的事”云云。衰退與通縮是類似之事?我想很多經濟學家都不會同意。
有時說錯了最好干脆認錯,沒必要“死雞撐飯蓋”愈描愈黑,除非你有里根般的幽默和口才。
1980年,當里根挑戰時任總統卡特時,有一次混淆了“衰退”(recession)與“蕭條”(depression)兩個名詞。他原本想說卡特帶來了“衰退”,卻誤說成“蕭條”。經濟學家都知道,兩個名詞的定義有著嚴格的界定和區分,后者較前者要嚴重得多。當記者正準備對里根的疏忽或無知大挑骨頭、大加炒作時,其演講撰稿人格林斯潘(即后來那位呼風喚雨的聯儲局主席)竟慌忙與他劃清界限以求自保,避免危及自己的專業經濟學家形象。怎知,里根卻及時成功“補鑊”,開玩笑似的解釋道:
“當你的鄰居失業時,那是經濟衰退;當你自己失業時,那是經濟蕭條;而當卡特失業(即連任失敗)時,那就是經濟復蘇。”
本專欄上期曾提到,美國史上最有幽默感的總統首推林肯和里根,事實上,他們說過的笑話及幽默佳句,都曾輯錄成書,如《林肯的智慧》(《The Wit and Wisdom of Abraham Lincoln》)、《里根的智慧》(《The Wit and Wisdom of Ronald Reagan》)等,均一紙風行。
上期介紹了林肯,這期說說里根,他也是一個擅長以自嘲為自己解困的領袖。
里根這位老人家其實是一個頗為懶惰散漫的總統,他不單是放假放得最多的總統,有關他貪睡以至開會時打盹的新聞更是不絕于耳。某次午夜時分爆發了一個外交危機,他的左右手Meese選擇不去吵醒熟睡中的里根,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丑聞風波,結果里根如此自我解嘲:
“我已經向一眾同事交代清楚,從今以后,如果有大事發生,無論在一天當中的哪一時刻,都要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哪怕是正在開著內閣會議的時候。”
要說里根自嘲最多的,則是有關他年齡的問題。
里根就任時已年屆70,是美國史上最年長的總統。因此年齡問題便一直是其政治對手揶揄甚至窮追猛打的重點。好在里根每次都能以自己的睿智、幽默和自嘲,將尷尬一一化解。
1984年,里根競選連任,當他與民主黨的蒙代爾進行完第一場電視辯論后,《華爾街日報》在第二天的頭條這樣寫道:“健康議題:美國最年長的總統是否已經開始露出老態?里根的辯論表現讓人憂慮其執政能力。”議題開始發酵,里根的選情出現變量。里根豈會如此輕易就范?到了第二場電視辯論,當一位資深記者現場提問,企圖再以其年齡來作文章時,里根把握機會反擊,幽了對方一默。
“我希望你知道,我是不會拿年紀作選戰議題的。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無經驗大作文章。”
現場觀眾立時爆出一陣笑聲,連對手蒙代爾也不禁莞爾。
一次,當里根出席美國太空協會午餐時,又自嘲道:“太空航行最吸引人的地方,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就是當你飛得越快,你就老得越慢。(全場爆出笑聲)相信大家如今明白,我大力支持太空探索的真正動機吧。”
還有一次,他又以生日來開玩笑:“我剛剛從Dixon回來,參加完我歷來最大的一次生日會。那是我39歲生日的34周年紀念。(全場爆出笑聲)我有一個生日蛋糕、好多好多洋燭、一大群朋友以及一個運作正常的自動灑水系統。”(全場再一次爆出笑聲)
就是因為里根多次拿自己的年齡開玩笑,這個話題便不再成為禁忌,別人見他如此看得開,也慢慢失去以此來攻擊他的動力。這就是自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