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第一艘航母似乎啟航在即。海內外媒體紛紛預測中國第一任航母艦長的人選。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曾經大規模選拔具有戰斗機飛行員資格的現役軍官學習海軍業務,并專門搞了飛行艦長班。當時國內外媒體便推測,中國此舉是為了航空母艦做準備。
相信那批飛行艦長雖然有雄心壯志,在漫長的等待中,難免會想自己這一輩子是否注定只能成為一個先行者。就如同上世紀60-70年代,中國所培養的第一批航天員一樣,在漫長的等待中終老。他們中的某些人根本沒有機會看到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上天。幸運的是,這批飛行艦長不光能夠看到中國的航母服役,他們中的某一個人還會成為這艘航母的第一任艦長。
航母上除艦長之外,還有什么至關重要的崗位?
以美國航母編隊為例,有3個人物是最主要的指揮官。
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艦長,而是整個作戰群的司令員。
雖然航母本身是一個威力強大的作戰機器,然而其戰斗力主要來自于艦載軍機的力量。美國的航母本身僅僅擁有非常有限的自衛防空武器,所以它每次出動至少要帶上2-3艘水面護衛艦艇和1-2艘水下攻擊艦艇,同時還要有相應的輔助補給船只隨行。這樣的兵力構成了一個基本的航母作戰編隊。
航母作戰編隊的最高指揮長官,自然是整個作戰群的最核心人物。要成為編隊指揮官,除了擁有指揮主力水面艦艇的經驗之外,至少還要有多年的編隊指揮經驗,以及完成高級海戰指揮課程。由于現代編隊作戰除了應對敵軍之外,還需要處理好戰區內非敵方軍隊海空力量的關系,所以編隊司令不應該僅僅是一名作戰專家,同時還要具備豐富的國際法、國際關系以及外交方面的知識。因此,從整個航母作戰群來看,編隊司令才是最高指揮官,同時也是能力最為全面、經驗最為豐富的海軍軍官。
另外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是所謂的超級飛行聯隊指揮官,也就是整個編隊中的戰機總指揮。
實際上,航母的強大戰斗力全部來自于其艦載航空兵。美國核動力航母正好是一個聯隊的戰機編制,下面共有8-19個飛行中隊。之所以將這個總指揮命名為超級聯隊指揮官,是因為他雖然是資深的戰斗機飛行員,但是一般并不升空作戰,而是留在艦上制定空中作戰計劃和進行遠程指揮。超級聯隊指揮官是一個跟航母艦長平級的指揮官,直接對編隊司令負責。
最后一位重要人物自然是航母的艦長。
不過美國的航母艦長權限并不大,他僅僅是這艘巨型戰艦的艦長而已,沒有指揮艦上航空兵的權限。在越戰之前,美軍航母艦長權限要大得多,艦上的航空兵也受其指揮。然而,隨著空中作戰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號等核動力航母的加入,使得艦載航空兵的數量和戰斗力變得空前強大。如果同時負責操艦和指揮空中作戰,艦長將分身乏術。同時,兩者的指揮位置也相差甚遠。一般情況下,艦長主要在航母的艦橋,這樣可以俯視整個航母的操作以及航行姿態。而空中作戰的指揮官則必須要在艦體內的戰情中心,因為這里是整個編隊的情報匯總之地,編隊指揮官的位置往往也在這里,艦長自然不可能上下來回跑。越戰之后,美軍航母艦長反而變成了3個人中最靠后的一個職務。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航母艦長不會是個次要職務。
首先,中國即將服役的只是一艘傳統動力的中型航母,其航空兵編制是40-50架的規模,僅有美國的一半。這個規模的航空兵力僅能維持最基本的防空、反潛能力,空中進攻能力有限。因此,可以不設置專門的超級聯隊指揮官。
同時,還要考慮到中國航母的使用經驗近乎于零,而專業化的分工其實是需要非常成熟的分工體系。中國海軍面臨的問題是,航母上的專業人員不足,仍需要積累經驗。
實際上,這艘翻新航母的主要作用還是培養未來的航母操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