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關系”
中國的很多詞都難以翻譯給國外的人聽,比如“你的關系放在哪里”。這里的“關系”,不是那個“一切靠關系”的“關系”,而是指檔案、公積金賬戶、社保賬戶等人事、行政關系。說白了,除了那個裝在信封里的神秘“檔案”,其余的無非是社保體系。如果失業了,“關系”會被轉到人才市場,你每年還要為此支付一筆“檔案管理費”。
最有趣的是這樣的現象。一些文藝工作者,比如演員、作家等等,你以為他們是“自由職業”,而結果往往他們的“關系”是放在一些事業單位的。一位演員告訴我,他與單位之間的默契是,只要他一年為單位排夠一定數量的戲,其余時間便可自由活動;如果沒有排夠單位的工作量,就需要向單位支付一定數量的賠償金。他笑著說:“這些年來,真搞不清楚是單位在養我,還是我在養單位。”
還有一位作家,對自己的“關系”所在地一直模棱兩可,“關系”一直在一家說不清楚是做什么的事業單位里面。為了表示自己和這個“單位”沒什么關系,她強調說:“我已經20年沒去過那里了。”但事實是,20年來,她其實一直是這個事業單位的職員,而不是“自由作家”。
其實她用不著掩飾什么。很容易理解,一個人在沒有可以掛靠的“關系”時所面臨的恐慌。因為找不到這種可以寄存的“關系”,去銀行開賬號時都要面臨白眼。有了“關系”,你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就業單位”一欄填上“單位名稱”,從而在周圍人的眼里算有了“正經工作”。我想,這大概就是那些著名作家、演員寧可花錢也要養著“關系”的原因吧。
(來源:《金融時報》)
“白蘋果”引發的血案
為了一部白色iPhone 4,你會做什么?近日,大批顧客在北京蘋果專賣店門前排隊購買最近發布的白色iPhone 4,部分顧客與店員發生沖突,導致專賣店關門數小時。
在蘋果三里屯旗艦店門前,一扇玻璃門被打碎,有4人被送往醫院。蘋果發言人稱,人群“開始失去控制”,員工們“采取措施保護自己和顧客,關上店門并阻止人群進入”。這并非北京首次出現爭相購買iPhone導致沖突的事件,但這肯定最能展示出中國蘋果旗艦店門外對蘋果產品快速增長的需求。
在過去一年,中國消費者對蘋果的胃口大增。蘋果1月公布,截至去年12月25日的2011財年第一財季在中國的銷量翻了兩番,達到26億美元。分析師說,被推遲發布的白色版iPhone 4在亞洲的需求一直比在美國大。在中國,自白色iPhone 4于上個月發布以來,三里屯蘋果店就吸引了長長的隊伍和大量黃牛。黃牛開始搶購,然后在店外加價501元,以5500元的價格兜售16G的iPhone 4。
(來源:《華爾街日報》)
賺中國富翁的錢
中國富豪對名酒永不滿足的欲望,使得試圖利用這一需求盈利的公司迅速增加。在蘇富比拍賣行去年全球酒類銷售中,60%的銷售額來自香港。2010年,該拍賣行出售了價值8830萬美元的酒,其中5260萬美元在香港,2100萬美元在倫敦,1470萬美元在紐約。
中國有錢人對名酒的興趣使酒的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高度。例如,2008年份的拉菲紅葡萄酒的價格從去年的4400英鎊漲到1.4萬英鎊。投資于葡萄酒的基金公司的利潤也猛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塞爾汗?西迪克說:“雖然名酒可以被看做可投資資產,但其價格行為并非與其他大宗商品迥異,因此也許不能提高投資組合的多樣性。”一些名酒投資者已經賣掉了他們收藏的部分名酒。收藏人士克里斯?德伯格和戴維?弗羅斯特據說以六位數的價格賣掉了收藏的波爾多葡萄酒。
(來源:《星期日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