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一年一度的青年領袖評選,對本刊并非易事。其難度首先在于,“青年”一詞與“領袖”一詞之間,似乎天然橫亙著時間這條隧道——青年雖然嶄露頭角,卻還沒有經過歲月的鍛造和打磨;而領袖,則意味著時間的積淀和驗證?,F實中,風騷一時,甚至曇花一現的“英雄”太多了?!扒嗄辍比绾巍邦I袖”?如何甄別他們是一時的,還是可續的?
更重要的是,“領袖”們當下遭遇的挑戰、面臨的困境,前所未有。今日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們,從接受萬眾頂禮膜拜到眾叛親離,似乎發生在一夜之間。昔日的“領袖救星”今天被視為“民賊獨夫”。民心向背不是驟變,而是漸變。這種漸變——民間力量挑戰威權勢力,民有民治民享挑戰王有王治王享,公民的自我教育挑戰自上而下的單向度教育,遍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社會各領域,正成為時代精神的風向之變。
百度總裁李彥宏曾是風光無限的IT領袖,作為一個創業成功并影響巨大的年輕人、知本家,曾被青年們、大學生們崇拜有加,但其企業接連暴露出商業欺詐、信息屏蔽、侵犯知識產權問題后,李彥宏也走下了領袖神壇,名望大跌,甚至被直斥為“騙子、小偷”,雖然,他還領導著一家市值數百億美金的企業,他還是中國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
再觀互聯網上專家、學者、名流、官員形象的嬗變,在傳統媒體時代,他們曾是各領域的大小意見領袖,是“縱做鬼也幸?!钡某晒θ耸?,而今,他們的論點、論據、邏輯、品位、情操、人文科學素養、思考的方式與深度,無一不逐人逐條地被各方檢視,正是在這種來自民間的、海量的、巨細靡遺的挑剔中,大小領袖們、成功者們暴露出了知識的短板、人格的缺陷、品位的低陋……凡此種種,在微博世界表現得尤為明顯。
有互聯網文化研究者說,在互聯網上,每一個網民都是平等的個體,大家具有平等的話語權。傳統時代的尊卑貴賤,被互聯網拒之門外。任誰想借助現實世界的身份在網絡上繼續高人一等、威風八面,都是癡心妄想。
這似乎是一個領袖失勢的時代,一呼萬應的時代已然逝去,取而代之的是眾聲喧嘩,甚至,關于領袖、成功的定義本身也眾說紛紜,意義與價值被重新評估。價值與利益的日益多元,辯論的相對自由充分,客觀上帶來了思考的廣度和深度,這個時代,領袖與專家失勢,民眾地位上升,但同時也有人發出清醒的聲音:群眾成為群氓的危險,絲毫不小于專家成為“磚家”、領袖成為階下囚的危險。
回到青年的話題,在大量的文學作品與宣傳口號中,青年都代表著活力、激情與進步。但青年學者、本屆青年領袖當選人劉瑜在反思五四運動時卻提醒我們:“雖然青年對于歷史進步的貢獻卓然,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卻是:在整個20世紀,青年在充當暴政的幫兇方面,卻是難堪的功不可沒。人們贊美青年的勇敢和叛逆,但另一面的現實則是,青年常常用隱身于群體的方式來追求個性,用為專制者沖鋒陷陣的方式來表現叛逆,其勇氣背后往往是選擇性的沉默。當然可以為青年辯護的是他們單純、易受騙、易被煽動。集體化運動多年以后,一個蘇聯前積極分子卻說:我們被欺騙,是因為我們想被欺騙?!?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臭名昭著的沖鋒隊(SA)和黨衛軍(SS)可以說是希特勒的個人部隊,而它們正是以自告奮勇的德國青年為主力。便是60年代西方青年,在為反戰、平權發出正義呼聲的同時,卻令人遺憾地對另外一些國家更腥風血雨的紅色恐怖保持了選擇性沉默,甚至做起了啦啦隊?!?br/> 無疑,這個“退步”青年的群體,還包括中國“文革”時的“紅衛兵”——原招商局董事長秦曉年輕時的身份之一。這位曾經的紅衛兵改革開放后成了大型國企的掌門人——普通人眼中的權貴階層,現在卻熱衷于啟蒙價值的宣揚和民主社會的推動。
秦曉的轉變來自兩次大惑,其中一次是他21歲插隊的時候,“國家搞得亂七八糟,好人都給打下去,我再怎樣崇拜毛澤東,也不能接受了。”他經常引用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里面的一段話,“我們從小到現在被各種謊言灌滿了,當他成熟起來的第一個標志就是他要嘔吐,重新用理性去認識世界?!?br/> 看來,“青年”并非一個天然正面、美好、進步的褒義詞??陀^地說,青年是一個充滿著糾結、試錯、自省的人生階段。今天的中國,也是一個價值多元意見紛呈的社會,要求青年的統一、社會價值觀的統一無益有害,也是徒勞的。
但與此同時,一個美好的社會也是全體民眾的共同期望,這樣的一個社會要和諧永續地發展,必須要有社會共識——社會各界意見、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這個共識、最大公約數的建立,除了從美好社會的原點開始探討外,別無二途。秦曉思考的結果是:“經濟發展的背后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價值的正當性?這個價值正當性,表現在對每一個中國人權利、自由和理性的認同?!?br/> 任何人都是教育的結果,無論這種教育是否在書本,是否在學校。同為青少年,有年方十三就官習甚重的武漢“五道杠”少先隊副總隊黃藝博,也有廣州舉牌抗議地鐵公司翻修計劃傷財毀憶的高中生陳逸華。
我們可以看到,教育的不同,父母學校社會價值之差異,培養出的孩子是如何天壤有別。而這些年輕者年少者,未來必成為我們社會的中堅,夢想美好社會的我們,希望哪種教育下培養出的孩子主導我們的社會呢?
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時說:“第一流的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在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比谓逃诿绹髮W的學者徐賁曾問學生:什么是美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美德?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說是“誠實”。又問,什么是政治家必須具備的美德?回答還是一樣:誠實。
道德,誠實,還是誠實,無法再樸素的詞語,卻是一個美好社會的根基,無論青年老年,無論領袖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