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克利在任上繼承并強化了3M大力扶持創新的傳統——獎勵科技發明,允許失敗嘗試,倡導員工用15%的時間從事獨立研發并提供資助基金
奧巴馬大概沒有想到,自己試圖修復與企業界關系的努力會被貼上“反商業”的標簽。
炮轟者是3M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喬治?巴克利,他警告稱,制造商有可能因此將生產線從美國轉移至加拿大或墨西哥。
巴克利自2005年以來一直掌管著3M這家經營多樣化的百年制造企業,他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企業有這樣一種感受,在美國很難做生意。原因包括監管、稅收、華盛頓貌似反商業的政策,以及對待科學的態度。我們知道奧巴馬具有羅賓漢般劫富濟貧的本能,他是反商業的。”
奧巴馬在前兩年任期中與企業時有摩擦。自去年11月民主黨敗走中期選舉之后,奧巴馬政府對商界采取了更為和緩的論調。在巴克利做出上述評論之前,前者正在精心與商界進行接觸。
“巴克利的言論讓我感到驚詫不已。”白宮辦公廳主任威廉?戴利撰文反擊稱,“兩年前我們的經濟直線下滑,現在已經開始增長。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無論是巴克利發表的那類言論,還是那些懷疑奧巴馬是否全心全意致力于美國經濟復蘇的人,都是不足為信的。”
奧巴馬是否言行一致其實對3M已不重要,這艘制造業航母近5年在巴克利的指引下,早已駛離美利堅的懷抱,這也正是巴克利向奧巴馬叫板的資本。
“你不知道他們會推出什么”
雖然不如通用、波音、微軟等美企為中國人所熟知,但事實上,3M的產品卻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的員工大多會這樣告訴你:“在街上行走,大部分銀行和餐飲連鎖店的招牌是用3M材料的,經過的轎車車身和車內很多材料都是3M提供的;在乘坐地鐵的時候,地鐵上無縫的半透明廣告貼膜是3M獨有的;辦公室里的記事貼便條紙是3M的;在你打手機時,手機里不下十幾種材料和器件也是3M的。”雖然,你也許不知道這些。
百余年間,3M從一個依靠5個年輕人起家的采礦公司,發展至如今囊括通信、交通、醫療、建筑、辦公等諸多領域的全球性多元化科技企業。惠普的共同創始人威廉?休利特極為崇拜3M,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他們下一步會推出什么”。
這家公司先后發明了6萬多種產品,平均每天推出1.5項產品發明。創新精神彌散在3M的每一個細胞之中。
上世紀90年代,3M的增長趨緩,一向崇尚人才內部培養的百年老店開始進行反省。2005年12月7日,繼詹姆斯?麥克納尼后,巴克利成為3M公司109年歷史上的第二位“空降”總裁。
巴克利沒有辜負3M的選擇,并將創新精神推向極致。
甫上任他便開始實施“增長新政”,在2006和2007兩年間一口氣完成了37項收購。而在加盟3M之前,巴克利在賓士域集團擔任CEO。他同樣是通過大量的收購擴張為該集團帶來輝煌業績。
巴克利大刀闊斧的創新之舉與3M謹慎行事的傳統形成鮮明對照。他直言,3M一度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太顧慮風險的存在了”。
“我們有45個技術平臺,有6萬多種產品。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因為我們有創新精神很難有這么多產品。從公司層面來講有一些比較鼓勵創新的文化在里面。”3M中國區公共及政府事業部總經理楊大昕表示,“我們公司尤其是研發人員做本職工作的時候可以把15%的時間拿出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是任何事。”
在麥克納尼時期,3M公司約定俗成的“15%自由創新時間”被取消。去年,巴克利訪問上海時向媒體證實:“我的前任并不支持‘自由創新時間’,但是在我上任以后,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因此我又恢復了這個‘自由創新時間’。”
3M在麥克納尼執政期間實現了年利潤率22%的增長,但該公司聞名商界的創新活動卻遭到了束縛,研發人員已記不清上一個新產品被發明出來是什么時候的事了。巴克利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就是麥克納尼時代嚴格的規范和程序。
他在任上繼承并強化了3M大力扶持創新的傳統——獎勵科技發明,允許失敗嘗試,倡導員工用15%的時間從事獨立研發并提供資助基金。巴克利花了整整3年時間,使當時已略顯暮氣的3M重新煥發了創新活力。
創新是個無秩序的過程
現年64歲的巴克利是鋼鐵工人之子,青少年時期曾在工廠打工,后獲得南安普敦大學和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工程學聯合博士學位。他有數年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獲得了十幾項個人專利,還是個園藝迷。因此,巴克利有著科學家天生的好奇心,做事不拘一格,對于新事物的探索與追求已內化為其性格的組成部分。
據稱,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通常接近14個小時,回復郵件從不讓秘書代勞,員工往往會在給他發郵件之后15分鐘內收到回復。即便是給華爾街分析師們演講時用的PPT,也幾乎是他自己完成的。“從我的大腦到鍵盤再到屏幕上,這是一個充滿創意的過程,我很難將這個過程交給別人。”他說。
這種氣質恰與3M原有的工程師文化渾然一體。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工程師出身的巴克利對曾被前任奉為圭臬的“六西格瑪”管理原則十分不感冒:“創新本身就是一個無秩序的過程,你不可能在創新中實施‘六西格瑪’標準,然后說創新進度有點落后了,我打算安排下周三想出一個好點子,下周五再來兩個。”
他打了個比方,如果按照“六西格瑪”的市場預估體系,3M公司在1974年發明的弱性粘膠紙就會因找不到用途而夭折在實驗室,上世紀80年代至今風靡全球的“報事帖”便條紙也就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反對者不僅僅只有巴克利。“為發明創新制定時間表,這真的很困難。”在3M工作了30年的機械工程師克雷格?奧斯特抱怨說,MBA出身的麥克納尼不懂創新流程,“六西格瑪”的規定抑制了實驗室的工作。這一觀點代表了3M內部大多數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立場。
巴克利在所有涉及創新和研發的環節上果斷停止了任何關于“六西格瑪”的操作和行動,使3M原來沒有層級或部門界限、強調自主的創新文化得以歸位。公司成長的重心,也由利潤和過程控制轉向了發展和創新。
盡管兩年前出現了經濟衰退,巴克利仍然讓當年的研發開支保持在10億美元以上。身為3M顧問的管理大師拉姆?查蘭說:“喬治用他的個人時間、精力和關注來加速創新機器的運轉,賦予研究人員更大的自主權利,開闊他們的思想,并敦促他們重振3M的輝煌。”
“作為公司的CEO,我更像是公司的‘首席創新精神官’,或者說‘創新拉拉隊長’。我會不斷地在各種場合,如內部講話、開會、演講或給員工寫信,強調創新是如何的重要,鼓勵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給他們自豪感,讓他們知道公司和我對他們的重視。”巴克利認為,領導者需要去承擔創新的風險,并創造出一個適合創新實驗的環境,而員工則需要知道創新的重要性并將其轉化為行動。
初掌公司時,他與部門主管克里斯會面,后者對磨砂紙的業務發展狀況和前景并不看好,巴克利反問他:“我認為磨砂紙的前景很誘人,為什么不誘人?”
“我認為誘導員工創新的方式是:向多年來被灌輸某些東西不重要的人們,提出簡單的意見。”克里斯后來受到啟發,改變了原有的想法。
數字能證明創新的魅力:3M近5年內推出的產品收入已回升至營業總額的30%,而到2012年有可能上升至35%左右。這5年恰好是巴克利接手3M的5年,商界稱之為3M的“創新復蘇”時期。
“我還不急著去釣魚呢”
按照3M公司的傳統,CEO年滿65周歲時將自動解除聘用合同,這也意味著巴克利將于明年2月——他的下一個生日來臨時正式退休。3M的董事會將在近期決定是否開始起用新CEO進行過渡交接,抑或讓巴克利呆到明年合同到期。
據3M透露,合適的繼任者將從公司內部尋找,可能的接任者是安全保護服務部門的讓?盧比、醫療健康部門的布萊德?索爾以及負責海外銷售的桑林。
但巴克利似乎仍干勁十足。“我現在還不急著去釣魚呢。”今年1月的一次電話會議上,他毫不掩飾希望留任的愿望。
對巴克利的“利好”消息是,大衛?瑪萊恩剛剛接替了公司原CFO帕特里克?坎貝爾的位置。“坎貝爾的卸任可能會把巴克利的退休時間延長到2012年之后。”花旗銀行分析師迪恩?德雷認為,這家制造業航母不大可能在一年內對兩個最高職位作出調整。
而3M的員工似乎也對這位平易近人的CEO依依不舍。“他太出色了。”公司投資組合經理奧利弗說。
該公司的股價在巴克利的任期內上漲了18%,超過了同期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13%的增長。即使在金融風暴席卷美國的2009年,3M仍然發布了超過1000種新產品。
巴克利帶領3M渡過經濟危機的努力贏得了下屬的喝彩,除了重新將重點轉向研發,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開發,更是為公司獲得了三分之一的銷售額。
是的,巴克利一直都認為,資本就應該投向環境更加友好的地區。
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3M公司今年一季度銷售額為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2%。而每個區域的銷售增幅也都保持在兩位數:亞太21.0%,拉美與加拿大19.5%,歐洲13.1%,美國本土10.2%。其中,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一季度的增幅明顯,達到24%,銷售額占3M公司全球總銷售額的34%。
新興市場的崛起讓3M領導層信心滿滿。“當我們看到需求正在復蘇,我們就當即決定向海外增加資本,以滿足當地的增長。我們說話的時候,這種變化就在發生。”新任CFO大衛指出,為了充分利用海外市場的增長優勢,今年是公司歷史上首次將更多的資本投向美國本土以外。
巴克利證實,2011年有65%-70%的資本支出將用于美國本土以外的地區,其中有一半資金將投向亞洲地區。
“我們在亞洲和拉美看到了大量的機會,并正向這些地區注入資金。”巴克利一直對奧巴馬政府的經濟政策持批評態度,對國內經濟形勢的不明朗發出警告,但卻對海外市場表現出相當的樂觀。
盡管奧巴馬政府試圖對企業使用更加溫和的語氣,但巴克利卻明確表示不吃這一套:“我只看一個人的實際行動,而不是花言巧語。”
他還抨擊美國移民政策的限制使人才獲取簽證的難度增加,迫使一些研發工作不得不在海外進行。
“我們有68%的博士來自國外,他們大部分想留在這里,但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簽證。”巴克利在接受明尼蘇達公共廣播電臺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把科學家送到中國、印度和德國,還在當地建實驗室。這當然是很好的戰略考慮,但我們也別無選擇。如果我們不能把人才留在身邊,還把人才送給對手,我們的規模將受到很大的局限。”
事實上,3M公司對于海外市場的重視從未中斷,而中國由于人口基數龐大,自然成為該公司擴張版圖中的重點。
從1984年11月在上海注冊成立中國有限公司至今,3M公司在中國已建立了12家公司、7個生產基地、25個辦事處、1個研發中心和3個技術中心,員工超過5700人。
“中國市場的增速非常強勁,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我們除了美國市場以外最大的市場。”巴克利向媒體透露,未來幾年,3M將在中國并購至少四五家公司。中國市場已然成為后金融危機時代3M在全球的強力引擎。
今年3月,巴克利在出席公司新研發中心設計方案公布儀式的間隙表示,3M計劃斥資1000萬美元在中國臺灣北部建立一個新的研發中心。這意味著3M將繼續增加對亞洲地區的投資。3M預計,到2015年,來自新興市場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將升至45%。
投資環境的差異讓巴克利按捺不住了,于是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政治家們或許忘了,企業可以自己做出選擇。我們不是受契約束縛的奴仆,我們會去那些環境友好的地方做生意。如果環境充滿敵意,企業就會逐漸地悄然離開。”巴克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