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 蔬菜流通環節成本太高
近日,全國露天菜價格普遍下跌。在山東、江浙、上海一帶,卷心菜、大白菜的價格甚至跌破農民收菜的成本,一些商家甚至將大白菜扔到水溝。山東唐王鎮39歲的菜農韓進在臥室上吊自殺,引起全國對“菜賤傷農”的關注。
在通貨膨脹嚴重的年代,為什么還會出現菜價下跌的情況?無論漲價還是降價受傷的為何總是農民?市場價格調節機制在農作物市場到底起多大作用?本刊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理事向松祚先生。
1
在普遍通脹的時候,為什么蔬菜市場會出現價格暴跌的情況?
向松祚:農作物生產有其周期性,市場調節相對滯后。比如現在價格下跌嚴重的芹菜,去年它的價格就很高,有的地方達到了一塊錢一斤,很多農民就認為今年種芹菜會賺大錢。
2
此次蔬菜價格波動,是市場調節失靈導致的嗎?
向松祚:農產品的市場調節在很多國家歷史上都是不適當的,分散的農業模式尤甚。相對來講集約化的大農場生產方式價格杠桿的作用會更充分一點,因為市場信息比較集中,方便傳導。但是我們國家的農業生產都很分散,很容易盲目跟風,導致過度生產,價格就會大幅度下滑。
3
據報道,有菜農將蔬菜集中碾碎,這跟教科書描述的經濟危機時期商人將牛奶倒進大海里有可比性嗎?
向松祚:當然。這是生產的相對過剩,并不是絕對過剩。
4
蔬菜市場在流通環節中,菜農、批發商、市場管理部門之間的利益是怎么分配的?
向松祚:這時候人們往往會去指責運輸商,但是這個現象客觀分析。比如一車菜從河南運到北京,他的成本很高,攤到每斤蔬菜上可能運費都比蔬菜收購價要高。蔬菜從菜農手里批發出去,到消費者手上價格漲了十幾倍,這十幾倍是完全不合理,或者完全是中間商在搗鬼?那也不見得。因為批發商、運輸商他們之間也有競爭,并不是完全壟斷掉的。蔬菜流通環節成本遠遠高于生產成本有時候也是正?,F象。
5
化肥、農藥等上游生產資料在蔬菜的成本中占到多大的比例?
向松祚:這些農民是控制不了的。這些產品的生產相對來說是一個壟斷的局面,很容易出現潛在的價格共謀。農民完全沒有辦法來控制它們的價格,他們只能是兩頭一抹黑,能控制的只有要不要種植,種多少。
6
從去年的“蒜你狠”、“豆你玩”等天價蔬菜,到今年的價格跳水,蔬菜價格大幅度波動跟資本市場熱錢炒作有沒有關系?
向松祚: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新鮮蔬菜消費周期比較短,不像大蒜、黃豆可以長期儲存。新鮮蔬菜儲存成本很高,炒作起來風險非常大,基本上可以排除熱錢炒作的可能。
7
菜農如何加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向松祚:蔬菜價格波動主要是供需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解決這個問題,一是集約化生產,二是政府應該建立價格保障機構。要去保護農民,在這方面西方一些國家做得非常好,農民無論種什么要有一個基本的收入,不能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哪怕是政府來承擔這個損失,這是政府起碼要起的一個基本作用。
8
為什么蔬菜批發價便宜到傷農的地步,而消費者卻沒有感到明顯的降價?
向松祚:還是剛才說的,流通環節成本是很高的。批發商肯定是一方面拼命壓價,另一端又要拼命地漲。但是現在到了都沒人收購的程度,說明確實是蔬菜供給太多。如果蔬菜供應有限的話,批發商即使是壓價,還是會有人收的。
9
為什么蔬菜漲價的時候菜農得不到實惠,菜價跌的時候,最受傷的卻是農民?
向松祚:是這樣子的。所以要集約化生產,政府也要有一個價格保障。
10
此次蔬菜價格的“波谷”之后,會不會出現下一輪的“波峰”?
向松祚:明年很有可能出現一個大面積的蔬菜供應短缺。養豬業也是這樣的,今年養豬多了明年養豬的就會少,不能完全依靠市場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