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痕文學”的領軍人物,憑《鐘鼓樓》獲得茅盾文學獎,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三次登上《百家講壇》講《紅樓夢》,現在,他“狗尾續貂”,給《紅樓夢》續出了往后的28回。作家劉心武看似愛折騰,不過,他的內心卻鐘愛寂寞
年近古稀的劉心武自謙:“我只是一個退休老頭,憑著興趣干點事,并不想驚動許多人。”但“賣書的和寫書的,立場總歸不同”,書商揚言要把他的新書《劉心武續紅樓夢》賣到100萬冊,這些人策劃過《中國可以說不》和《中國不高興》,他們給“續紅樓”制造的最新賣點是, “連續十天遙居當當網銷售總榜第一”。
3月19日下午,中關村圖書大廈,《劉心武續紅樓夢》華麗的簽售會。巨幅海報前,熱情的讀者提前兩個小時就排起了長隊。很快掌聲雷動,閃光燈頻頻作響,百家講壇的明星劉心武身著淺灰色毛衣微笑登場,讓中國政法大學一個新聞系學生就如同“薛蟠見著了林黛玉”一樣的激動。
從揭秘到“續紅樓夢”
從1990年開始,劉心武發表第一篇關于《紅樓夢》的文章,“草蛇灰線,伏延千里”,最初,他用力研究的乃是紅樓里最香艷的“秦可卿之死”。這和他的“隱秘身世”有關:“我1942年出生在四川成都育嬰堂街。育嬰堂就是養生堂,接受棄嬰的機構,秦可卿就是從育嬰堂抱出來的。我母親又喜歡《紅樓夢》,所以選擇從秦可卿入手。”
劉心武像個偵探,覺得《紅樓夢》處處是玄機,處處有曲筆——因為有“文字獄”。“說秦可卿是‘養生堂’的棄嬰,還有一回里面寫到張太醫給秦可卿看病,但正文里面卻又并沒說張太醫是個太醫,這些都是怎么回事兒?可見曹雪芹在寫秦可卿這個形象時,內心里有極大的苦悶。”
有讀者譏諷,“劉在解密之前,其秦學研究已呈走火入魔之勢,及至以后暴發,也在意料中。”
百家講壇提供了最佳傳播平臺。2005年劉在《百家講壇》欄目開講《揭密紅樓夢》;2007年7月起繼續講;2010年3月,“出于對曹雪芹的熱愛”,他第三次登上《百家講壇》。
書商是百家講壇的后備力量。《揭密紅樓夢》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紅樓夢八十回后真故事》,將數次《百家講壇》的演講文案整理出版,目錄有標題黨的意味,比如“妙玉情愛之謎”之類就酷似故事會。觀點也驚世駭俗,引起“學術上”的爭論,對出版方來說,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劉心武表示,“應該”能夠承受,而且“必須”承受壓力:“你到中央電視臺節目里高談闊論,人家就有不喜歡,覺得惡心,給你一大哄的天賦人權!有些厭惡我的人,對我的每一講還都犧牲午覺或熬夜地盯著看,我感覺這也不錯。沒想到我花甲之后,還能被賜以如此的關注,我整個的心情,確實必須以‘欣慰’兩個字來概括。”
最妙的是,他寫出了《秦可卿之死》、《賈元春之死》、《妙玉之死》3個中篇,用的是當代語文體,就像一部驚悚小說,事關女性和死亡。而后,他“皓首窮經”,索性寫出了當代語文體的“續紅樓夢”。
他曾經提到 “修補古瓷”,覺得自己可以“單槍匹馬”地,“師法那些文物修復專家技師,像把一個殘缺破碎的瓷瓶耐心修復一樣,來試一試。”
“我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出名,是為了致敬曹雪芹。”“我是自費研究《紅樓夢》。”他認為自己不是紅學研究會的,也不是教授,只是一個“破老頭”。劉心武已經成為開場大戲的主角,但他一再稱自己為邊緣人。
爭議
劉心武不只一次提到了端木蕻良。“1981年。那時候我才40歲,是北京市文聯專業作家。當時文聯里有一位老作家叫端木蕻良,年近70歲,拄著拐棍對我說,‘心武,我這么一大把年紀,我想續寫《紅樓夢》,還不知道能不能把這件事做出來。’”
“我要根據前80回的伏筆,根據脂硯齋的批示,在我的續寫里面一一加以對照,一一加以兌現。”他說。他的“文本細讀”,更接近一種“考據加奇想”。他多次說,曹雪芹其實埋下了很多伏筆。從文中一個小細節“兢兢業業地”推出故事的重要線索,這接近于福爾摩斯的偵探手法。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賈元春省親有一出戲叫《一捧雪》,講一個古玩,這個伏筆其實是說,賈家衰敗跟一個古玩有關。”
“就在72回,這個古玩叫做臘油凍佛手。之前,我還采訪了很多老玉工,他們說臘油凍是一種珍貴石料,很值錢。曹雪芹在書里寫這個臘油凍佛手寫了好幾百字,其實就是一個伏筆。
“脂硯齋說80回后里面有獄神廟的故事,中國僅存一個獄神廟在河南,為了寫這本書,我還專門跑去看過。”
盡管劉心武花了不少工夫,《續紅樓夢》還是遭遇了不少惡評。“一本劉心武式的紅樓夢劇情簡介”,“某某結局怎樣,某某在第幾集死去,毫無文采可言”,“探春的話不像探春說的,倒是很像黨報頭條;賈環的話很像是賈環說的,但是請看這句:‘我承繼?除非那寶玉嗝兒屁朝涼大海棠了。’”
作家陳村說,“續寫這種沖動不是從劉開始的,大家都要去玩一把穿越,都想在偉大的作品上,畫個花臉,太不相稱了。這是嘩眾取寵,閑著沒事。”作家慕容雪村則說,“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時,公眾早已被亂花迷了眼。真正流傳下來并有興趣一讀再讀的,也只有曹雪芹和高鶚而已……我對劉心武沒有期待,也沒有好奇。”
而在樂清錢云會事件中頗為活躍的評論員竇含章卻表達了好感,“昨天晚上拿到《劉心武續紅樓夢》,只看了幾頁,出乎意料的好。語言的韻味神似曹雪芹,遠好于高鶚,看著舒服!”
劉心武給自己的續本打60分,“畢竟續本還沒精細到恢復原筆的地步”。關于“續作詩詞少了”,劉心武說,“后28回賈府崩潰了,大觀園賞給別人了,這些人也都分離了,所以不可能有詩社存在了,有人入監獄了,很多人就死掉了,很悲慘,也不可能有心情寫那么多詩詞。”
黛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