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壟斷企業考慮的不是人民利益最大化,而是自己利益最大化
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崔永元以美國話費低為由,炮轟中國電信資費高得離譜,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熱議。事實上,不僅是高話費,高油價也是壟斷背景下的一個價格畸高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價格扭曲,政府、國企、壟斷部門在價格問題上負有什么責任,進一步改革的前景是什么?針對這些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經濟學家梁小民教授。
1
為什么會出現崔永元炮轟的現象?
梁小民:這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壟斷。現在的電信部門包括移動通訊和有線通訊,完全是國有企業壟斷的,沒有市場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壟斷者可以自由定價。消費者的需求是剛性的,它可以把價格提高,而消費者卻沒有辦法。
2
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收費標準都是自己來定的,國家相關部門只是規定不能超過一個上限。這個問題您怎樣看?
梁小民:要知道國家的相關部門和它們(國企)實際上是一伙的,因為它們是國有企業。政府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在進行相應的監管的時候,對國企的要求要松得多。中國的汽油也比美國貴,為什么呢?因為中石油中石化是自己定價的,它們也都是國企。
3
壟斷行業價格制定的標準,在理論上能給老百姓說清楚嗎?
梁小民:理論上能,但實際上它們不愿意講清楚,而且其實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消費者是千家萬戶的,分散在各地,形成不了一個力量,因此也沒有人給消費者表達訴求。一個個單獨的消費者相對于強大的權力機構來說太弱了。
4
2003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競爭很激烈的時候,價格也在下降。當時的國資委要求它們劃定一個最低價格,打價格戰的時候不能低于這個底線。為什么要這樣要求?
梁小民:當時是這樣的情況。因為國資委認為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的競爭實際上是國家的損失,因為它們倆都是國有企業。
5
但是價格下降之后等于把利潤還給人民了嗎?
梁小民:從所有者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看不合適,因為原本利潤是不用還給人民的。實際上國有壟斷企業考慮的并不是怎樣實現人民利益最大化,而是企業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6
當年中國聯通從電信分家為什么沒有達到破除壟斷的效果?
梁小民:它們分開的時候外國學者就說過,盡管被拆分,但是實際上壟斷的本質沒變,就像切香腸一樣,不管拆成幾家,他們都只有一個所有者,就是國家。
7
對于資費過高的問題應該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梁小民:其實在當年我對話費過高的問題也提出過降低話費的兩個辦法:一是放開民營資本,讓民營資本進入這個行業;二是允許外資進入這個行業。但是現在這兩個想法都沒有實現,依然是國企在壟斷這個行業。
8
崔永元在兩會期間認為除了涉及國防安全的行業需要壟斷,其他行業完全可以用市場去解決。這在當下的中國可行嗎?
梁小民:可行,但也并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小平同志早就說過要“政”“企”分開,現在國有企業政企分開了嗎?沒有。不但沒分開,反而結合得更緊密了。
9
兩會前夕,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研究起草了《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如果按照這份報告,國企的利潤增長來自于補貼以及政策優勢,而且2010年國企實際上只拿出5%左右的利潤上繳“紅利”。為什么國企自身不能夠創造更好的利潤增長?
梁小民:現在的國企領導們關心的不是企業利潤而是權力,政府對國企也仍然是“父愛主義”。現在的航空公司,一虧損政府就財政投資,給南航和東航投資幾十個億,這能經營得好嗎?
10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壟斷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怎么理解?
梁小民:這個“深化改革”其實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國家已經明確表態了,要絕對控制關系國際民生的七大行業。在國家絕對控制的前提下,什么改革最后都落為空。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領導還是政府任命,還都是副部級。在這種體制下能改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