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如此大張旗鼓宣示以往的不誠信,不可能是一場純粹的公關秀,因為這已經牽動了背后的結構,無異傷筯動骨
一向以新型與純潔面目示人的IT行業裂解,先是2010年3Q大戰,后是潛伏了數年的阿里巴巴誠信危機在2011年浮出水面。
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子公司B2B赴香港上市3年零4個月之際,公告宣布,公司的內部調查發現,過去的兩年里,共有2326名阿里巴巴網站的會員——“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國際買家,近100名員工合謀。為此,CEO(首席執行官)衛哲、C00(首席運營官)李旭暉負間接領導責任,引咎辭職;集團CPO(人力資源總監)鄧康明降級另用。
阿里巴巴與兩千大盜真人版上演。
是壯士斷腕還是庸人割闌尾?
一種觀點認為,阿里巴巴在轉型的關鍵時刻壯士斷腕,是極具勇氣之舉,為未來的健康發展埋下伏筆,同時馬云的內部信件展示了中國新興企業建立商業倫理的努力。
馬云的內部信件以短促的語句,表達內心的激情,把清除不誠信的行為稱為刮骨療毒。
信中稱:阿里巴巴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從沒以追逐利潤為第一目標,我們決不想把公司變成一家僅僅是賺錢的機器,我們一直堅守“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客戶第一的價值觀意味著我們寧愿沒有增長,也決不能做損害客戶利益的事,更不用提公然的欺騙。這個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開放、更加透明、更加分享、更加責任,也更為全球化的公司。
引述了了數語,可以得知整封信的格局。寫這封信的人顯然想成為百年老店的創始人,成為新興商業倫理的啟蒙者,其志不在小。通過刮骨療毒,阿里巴巴以至于整個馬云旗下的公司都會尊崇同一種誠信理念。
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很快出臺。有市場人士通過阿里巴巴近兩年的市場尷尬處境,以及衛哲帶領公司后不如人意的表現、阿里巴巴泰山壓頂的市場整合壓力,表示這不過是馬云借助超強公關能力的一種公關秀,而衛哲的內部信件顯示出他對阿里巴巴誠信文化的信奉,如今揮淚受斬,不過是阿里巴巴轉型過程中的替罪羊。因此,馬云不是壯士斷腕,而是割去了早該除去的闌尾。
阿里巴巴如此大張旗鼓宣示以往的不誠信,不可能是一場純粹的公關秀,已經牽動了背后的結構,無異傷筯動骨。
首先受損的是阿里巴巴的身價。從阿里巴巴2月21日宣布公司首席執行官衛哲、首席運營官李旭暉引咎辭職到2月28日,阿里巴巴的市值損失已達到10億美元左右,是2008年過冬之后的又一次重挫;其次,阿里巴巴壯士斷腕,多數分析師下調阿里評級,對于未來阿里巴巴的轉型、客戶維護甚至內部治理提出一系列意見,將使阿里巴巴的轉型過程荊棘叢生;第三,在強手如林的電子商務市場,阿里巴巴的停頓將給對手留下足夠的空間。如同3Q之爭所顯示的,在叢林世界中,老虎也不能打盹。
不刮毒則傷身
阿里巴巴事件背后是一連串的事件,正是這些事件的存在使阿里巴巴處于不刮毒則傷身的危險處境。
這家公司一些員工被業績所苦,走上了坑蒙拐騙之路。從2009年開始的投訴到2010年仍未斷絕,顯示欺詐者已經與阿里巴巴現行的贏利模式捆綁到了一起。
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增長乏力。據媒體披露,阿里巴巴B2B的模式是電子商務1.0模式,是信息平臺模式,典型的銷售導向型,靠中介費提升業績。憑借規模效應可勉強支撐于一時,但包括馬云等眾多人早就認識到,不轉型則無發展。2009年,阿里巴巴的業務經歷了大調整,斥巨資收購其他網站,但前景仍不明朗,而競爭對手則越來越多,于是其銷售人員業績壓力更大。
有媒體披露,阿里巴巴的業務員幫助甚至慫恿客戶造假,是個普遍現象,因為業務員可據此獲得提成。“中國供應商”的收費主要分類,新客戶加入“出口通”,每年收費2.98萬元(今年1月1日之前是1.98萬元);老客戶可以加入每年收費5萬元的更高級別的服務。如果要加入搜索排名,則要另外收費,比如搜索排名第一的,每年要另收10萬元。
不難看出,以這樣的商業模式運作下去,阿里巴巴將走入絕境,在國際市場上信譽盡失,在國內失去有信用的大客戶,劣幣驅逐良幣,活躍在網絡上的將是越來越多的欺詐供貨商與以業績提成為惟一目標的銷售人員。信用不存,業績無處可附。根據阿里巴巴的財報,其2/3的收入來自于國際市場,一旦進入惡性循環,阿里巴巴的國際業務將命懸一線。
不進行整肅,欺詐行為將繼續蔓延,直至不可收拾。據記者調查,除了國際市場“出口通版”服務存在客戶欺詐,在中國市場上63萬多名誠信通會員中問題更多。為了招募更多誠信通會員獲取收入,部分阿里巴巴銷售人員竭盡夸大宣傳之能事,經過認證的誠信通會員的供應商忽悠自己的客戶,公司同樣未善盡監管之責——一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站,羅列了15份阿里巴巴欺詐投訴案,這些投訴最早發生在2006年12月,最近的則發生在2010年12月??偣?5份詳細的投訴案中有12份涉及誠信通。
有趣的是,有次筆者在地鐵上,偶遇認出筆者的阿里巴巴銷售人員,他自我介紹后直截了當地表示,阿里巴巴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管理與營銷不能匹配,這座火山總要爆發,只是沒想到爆發得這么快。
阿里巴巴必須刮骨療毒,除了追究高管之責,還必須建立內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這有關信譽,更有關生存。
公司股權爭奪戰
馬云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但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則是雅虎。
2010年10月,經過控股權大戰,雅虎勝出。這家由馬云在1999年一手打造的B2B電子商務網站,正在經歷易主與欺詐的雙重陣痛。
而如果在這個冬天里,馬云表現不佳,他本人在董事會的地位也將進入冬天。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財務數據,馬云在阿里巴巴B2B業務只占5%的股權。2007年,馬云曾“杯酒釋兵權”,將幾個占股份較多的高層驅逐出境。如果此次阿里巴巴在寒冬中表現不佳,馬云也有可能在政治斗爭中丟掉他的位置。
2005年8月11日,雅虎與阿里巴巴集團在北京聯合宣布,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的全部資產獲得阿里巴巴集團39%的股權。此后,阿里巴巴集團一步步向著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方向邁進。
楊致遠離開雅虎而新CEO、強硬的卡羅爾·巴茨上任后,雅虎成為阿里巴巴骨鯁在喉的一根尖刺。按照條約,從2010年10月開始,持股阿里巴巴集團39%經濟權益的雅虎,其投票權將從當時條款約定的35%增加至39%,而馬云等管理層的投票權將從35.7%降為31.7%,軟銀保持29.3%的經濟權益及投票權不變,屆時雅虎將成為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大股東。從2010年10月開始,雅虎在董事會的席位將由原來的一位增加到兩位,即雅虎和阿里巴巴管理層分別可以委任兩位董事,軟銀依舊可委任一位董事。條款同時規定,馬云只要持有一股,就有權在董事會指派一個董事;從10月開始,雅虎、軟銀及阿里巴巴3個股東當時達成的“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云不會被辭退”條款到期,這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第一大股東雅虎,將有機會按照董事會或公司章程辭退CEO馬云。
這當然不是現實,卻是現實的威脅。雅虎堅定地不賣股、堅定地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堅定地成為盯住阿里巴巴的第三只眼,并且,只要時機成熟,可以選擇高價套現,或者趕走創始股東。
阿里巴巴內部高管已有過調整。2007年公司就有“杯酒釋兵權”、高管換崗事件,市場當時認為是馬云鞏固自己的地位之舉,而現在衛哲等人辭職,市場有些人士再次認為,馬云在彰顯自己在阿里巴巴的權力。
不論如何,如果阿里巴巴業績下降、內部散亂,對于雅虎、對于馬云都是打擊,而馬云面臨的處境顯然更為困難,除了實體的經營之外,他還要為最終的股權爭奪戰肅清后患。
刮骨療毒仍然具有示范意義
任何爭議都不能否定樹立誠信企業文化的價值。即便馬云以肅清欺詐的招術來達成自己一石三鳥的目的,同樣值得認可。
沒有一家企業會因為失信而獲得長期收益,一個經濟體也是如此,長期失信的結果就是中國產品全部在市場上折價,只能以低價在國際市場出售。阿里巴巴的整肅有必要成為中國市場規則的樣板。中國市場失信遍地、假冒偽劣橫行、權貴資本處處,此時正需要企業家與消費者、監管者達成共識,重塑中國品牌的國際信用,馬云此舉是個可貴的嘗試。
企業與個人曝光自己的失信,總會為此付出短期代價,但從長期來看,他們將充分享受到客戶帶來的收益。
堵住潰堤之穴將進一步堅定交易者的如下信心:阿里巴巴網站以及其所屬的母公司文化是以誠信為第一價值的,雖然目前阿里巴巴的客戶量下降、維護成本上升,但只要內部治理到位,未來阿里巴巴的交易信用成本將更加低廉。就未來商業前景而言,作為商務網站所必需的金融誠信度因此提升,這將有助于阿里巴巴獲得第三方交易等金融工具。阿里巴巴的信用會因此上升,網絡交易成本將因此下降。而阿里巴巴的股價同樣問題不大,既然經歷了2008年的嚴冬,就不會懼怕目前的深秋。
一家企業也好,一個經濟體也好,要降低成本屹立于世界,必須有具體的行為表明,這是一家有明確價值觀的企業,并且是一家堅定執行自己價值觀的企業;這是一個有信用的經濟體,并且是能夠堅定執行自己的價值觀的經濟體。
這點,馬云現在做到了一部分;如果阿里巴巴能以內部治理杜絕業績虛假,那么,就做到了大部分;如果50年后阿里巴巴以信用與創新著稱,那么,我們不但該恭喜這家公司,還要恭喜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