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和同事的一場爭執,導致我無意間進入資優兒童的培育里。最初只想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培育孩子,但當兩個兒子都被鑒定為“資優”(gifted children)后,我決心用科學的態度,去證明這并非遺傳,而是每個家長都可以做到的。
要證明這一點,我先要找一些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孩子,教導他們。
第一個“可能”的學生,是一位保險業高層的女兒。會面地點是灣仔的一間飯店。我帶著興奮的心情和滿臉笑容走向她,剛準備介紹自己,這位初中的名校女生卻冷冷地對我說:“你不需要和我說什么,只需告訴我,讀什么科,今后做什么,可以賺到最多錢,就行了。”
我無言以對:“對不起,我沒有方法讓你一定發達,只能讓你對學習更有興趣……”她面孔一板,從桌下抽出一本厚厚的英文書,狠狠地摔在桌上,再沒有和我交談。
她的父母面露尷尬,忙著賠不是:“對不起,可能是受了我們的影響,女兒對錢這樣看重!”
第二個“可能”的學生是一個小學四年級男孩。我問他最喜歡什么活動,他揮揮手中的球拍,告訴我他喜歡羽毛球,希望加入校隊參加比賽,奪取冠軍,出戰奧運,成為第二個李麗姍!
我問:“你為什么不打算像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