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洲最大的國家蘇丹即將解體,然而各方反應都正面積極,成為當今這個動蕩世界罕見的異數。這與之前的科索沃獨立引發的爭議全然不同。
首先,如此意見一致的全民公投,在世界各國是少見的。
根據2005年南北雙方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蘇丹南部民眾進行了公民投票,而投票委員會于2月7日晚在喀土穆正式宣布了公投的最終結果:98.83%的選民支持南部地區從蘇丹分離,1.17%的選民支持國家統一。
更為積極的是,當天早些時候,蘇丹總統巴希爾頒布總統令,宣布承認和接受南部公投結果。顯然,蘇丹當局對公投的結果早就了然于胸。讓南蘇丹和平地離開,成為北部當政者的共識。
其次,國際社會無論東西方,對這個非洲大國的解體都持贊成的姿態,這也是相當罕見的。
美國自然不用說,因為它就是蘇丹這個世界第十大國家解體的最大推動者。就連近年來在非洲影響力日增,并擁有石油資源利益的中國也在第一時間表態支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公投結果發表的翌日,就確認中國尊重蘇丹南方公投結果。他說:“中方尊重蘇丹人民的意愿和選擇,贊賞蘇丹北南雙方為推動和平進程所做的不懈努力。”
但是,蘇丹解體的順利并不表明蘇丹人民,尤其是南部人民一路走來的順利。相反,因為這個過程太過血腥,太過殘酷,才讓當事雙方和國際社會無法再拉鋸下去,唯有祝福這個結果。戰后持續最長時間的內戰,接近300萬人的死亡,400多萬人流離失所,這不是一般的國家可以承受,也不是一般的分離主義勢力愿意付出的代價。由此可見,蘇丹的分裂,并不會成為全球分離主義運動的催化劑,這一點無須聯邦主義者和有分離主義問題的國家擔心。
更進一步而言,雖然蘇丹的解體發生在冷戰后的今天,但是分裂的源頭還是在已經成為歷史陳跡的殖民主義。
蘇丹作為英國在非洲的最大殖民地,在戰后十多年才獲得獨立。長期殖民造成的宗教紛爭,成為南北對立的最大問題。此外,再糾纏族裔問題、達爾富爾問題、土著部落等問題,導致南北怨恨日益加劇,內戰與殺戮難以終止。
由此可見,主導世界大勢的大國,如果在國際秩序上發生“政策錯誤”,那么其危害可以延續很久,給受到影響的國家帶來無窮的災難。英國是如此,美國也是如此。作為正在崛起的中國,應該吸取歷史教訓,在國際戰略中排除短視和急功近利的“盲點”,找到自己與他國互惠互利的“平衡點”,才能達成造惠國家、功在千秋的目的。
當然,“南蘇丹”這個新國家尚未形成,有關大國操縱的“陰謀論”就滿天飛,中國在南蘇丹的石油利益遭遇重大挑戰。因為輿論猜測,協助南方獨立的美國等國將會遏制中國。
中國與蘇丹關系非同尋常——中國是蘇丹第一大貿易伙伴,蘇丹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投資的煉油設備和基礎設施主要集中于蘇丹北部,南部獨立之后是否會影響到原油供應,確實是一個問題。
但是,英美的教訓就是,把非洲國家看成其全球戰略的“鏈條”,而非由民眾組成的國家。最終利益的數字掩蓋了人民的痛苦,中國不能走這樣的老路。南蘇丹作為世界最年輕的國家,800萬人民盼望的是走出內戰的血腥,獲得和平發展的契機。
中美兩大國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找到在非洲攜手合作的“新契機”:首先,中美要協調南北雙方完成艱巨的對話,其中包括邊界劃分、石油資源的分配、外債的分擔等事務;其次,要合理定位雙方在南北國家重建過程中的角色,包括責任的共同分擔和利益的共同分享。
沒有人懷疑,非洲的發展需要大國的援助。以往大國在非洲的競爭,有太多的利益算計。隨著新國家的誕生,世界也期待美中兩大國能夠在扶助這個新國家嬰兒誕生的過程中,尋找到合作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