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句古老的格言,對投資至關重要,在風云莫測的2011年投資市場尤其重要。
一、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前者出于《孟子》,而后者家喻戶曉,與其說是格言不如說是俗語。2011年的投資市場,哪些領域是危墻?
一是地產,二是金融,三是東部茍延殘喘的中低端制造業。按照估值計算,地產金融均處于低位,應是介入良機,事實上2010年年底地產股也曾飛升數日,但地產股的上升曇花一現,旋即湮滅。而金融股雖然處于歷史低位,卻無反彈跡象,相反,還在融資再融資的壓力下如履薄冰。而東部地區處于用工荒之中,與中西部搶奪民工資源的努力注定不會成功。
無論房地產市場對于中國GDP有多重要,所有理智的人都已經認識到房地產對中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風險,如果中國融資抵押擔保、資金的流動之源,全部來自房地產,如果中國的GDP來自于水泥磚塊,中國就是下一輪資產泡沫與產業空心化的圣殿。因為全球金融危機而中斷的房地產調控,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卷土重來,絕非無數個蜻蜓點水式的經濟小調整中無關重要的一環,而是“十二五”經濟結構轉型的核心。
見機早的房地產企業已經開始主動減速。今年1月12日,萬科董事長王石公開表示,萬科2011年的銷售額不能超過1400億,換言之,今年萬科的銷售額增長率將控制在40%以內。銷售領跑的房地產企業主動降速,是為了獲得持久的收益,以應對隨時襲來的調控。成為2009、2010年樓市激素的二三線城市已有透支之虞,“實體未行房產先行”的局面不可能持續,今后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將處于嚴密的監控之中。
金融業則處于買單階段,前兩年救市超發的貨幣在這兩年通過各種手段回收,其中包括發債、再融資、加息等等手段。
對金融行業來說,加息與抑制貸款規模扼住業績增長的咽喉。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與通脹并存,通脹壓力急劇上升。俄羅斯1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俄通脹率為8.8%,印度與俄羅斯不分伯仲,中國的通脹預期也在節節上升,可能在二季度達到高峰。
即使再不情愿,即使地方投融資平臺存在巨大的還款付息壓力,央行也不得不加息,否則,食品價格繼續高漲、原材料價格上升吞噬企業的利潤導致失業率上升,埃及就是前車之鑒。中國央行開啟加息周期,3次加息,遠不是終結。麥肯錫公司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延續30年的低利率時代已經過去,未來20年內,來自中國和其他大型新興經濟體的投資需求,將超過全球儲蓄,從而導致實際利率上升。
金融機構處于難熬的轉型過程中,市場化利率機制雷聲大雨點小,金融機構的贏利無法戰勝未來的風險,內外夾擊,金融類上市公司成為一堵搖搖欲墜的沉重的危墻。他們遭遇到自2003年改制上市以來最大的挑戰。那些兼具穩健與活力、開拓中間業務具有創新精神的金融公司,才值得逢低吸納。
東部地區缺乏進取精神的中低端制造業,是后金融危機時代新浮出水面的危墻,代表事件就是與中西部爭奪民工。民工荒是產業轉移的正常現象,目前全球產業轉移主要在中國進行,中低端制造業從東部轉移到中西部是大勢所趨,是全球戰略轉移的成果,可以形象地稱之為“將工廠開到民工的家門口”。2010年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代工企業富士康的大搬遷,就是象征性事件。過去十幾年,東部地區一直在重復“國外訂單多了搶民工、訂單少了趕民工”的戲碼。
拼人力資源的吃苦耐勞,東部拼不過中西部;拼土地等市場資源的廉價,東部拼不過中西部,但東部沿海地區以往的出口積累,為品牌與創新打下了基礎。東部沿海的代工經濟是沒有前途的,沒有利用自身資金充足、觀念先進、技術領先的資源秉賦,讓我們對在代工泥潭中掙扎的東部企業揮一揮手,說聲再見。
按照上述邏輯,未來中國經濟基礎呼之欲出:升級的制造業、創新的金融業、轉型的能源行業,以及容納就業的服務行業,才是朝陽產業。傳統的制造業如紡織業有一流的面料、領先的設計照樣獨步天下。
最后,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在中國投資領域確實會天上掉“重組”類餡餅,但通常精確地掉到某些特殊的人群口中。因此,這叫內部人士溢價,投資者有必要謹記,當你掂記餡餅時,你只是在給權貴與內幕人士抬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