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初期,經歷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國軍隊丟失了大量武器,以其實際兵力和武器無法對德軍實施有效打擊,于是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決定創建一支能夠以最少兵力給予德軍部隊有效打擊的特種部隊。在這樣的構想下,丘吉爾于1940年6月22日決定向德軍后方部隊派遣間諜,對其實施陰謀破壞行動,并以此為基礎創建了SOE部隊。
SOE是英文special operation executive的縮寫,意為特種作戰執行部隊,其在最鼎盛時期約有13000名隊員。二戰時期,隊員大多身穿便服、化裝成普通民眾潛入德國和日本的占領區,對德軍和日軍開展游擊作戰和情報收集,同時與抵抗組織聯絡,并對其進行武器補給。SOE不但在戰爭期間不為人知,即使到如今,其在二戰中所進行的軍事作戰和地下工作也并不為外人知曉,人們對于其所使用的武器自然也知之甚少。本文所要介紹的威爾岡沖鋒槍,正是為專供SOE使用而開發的。
先有名稱后有實物
SOE組建成功之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武器。當時英國正規軍普便使用的是司登沖鋒槍。該槍已經過多次改良,推出了多款型號,且最新型司登MkⅣ沖鋒槍也正在試制之中。不過雖然推出了如此多型號,但司登沖鋒槍的全槍長度仍較長,無論哪一款都不適合SOE隊員使用,因此英國炮兵委員會決定為SOE隊員開發一款便于隱蔽攜帶、使用簡便的小型沖鋒槍,并要求這種沖鋒槍制造成本低、便于批量生產,以便廣泛裝備德、日占領區的抵抗組織。
該新型沖鋒槍的名稱暫定為威爾岡(WELGUN)沖鋒槍。之所以選擇這個名稱,是因為當時SOE的訓練基地及武器開發局設立在英國哈特福德郡的WELWYN城,槍的名稱“WELGUN”正是由WELWYN的前三個字母“WEL”和單詞“GUN”(槍)組合而成的。
最初,SOE將威爾岡沖鋒槍的開發工作寄希望于開發出司登沖鋒槍的皇家恩菲爾德兵工廠。為此,恩菲爾德兵工廠中心輕武器部的W.哈斯萊上校特別于1942年5月16日造訪了SOE位于WELWYN的武器開發局,詳細了解SOE對威爾岡沖鋒槍的具體要求,并對司登沖鋒槍進行小型化改良以適應特種作戰需求的可能性進行了研究。但遺憾的是,研究進行之后,恩菲爾德兵工廠對此的反應卻極為緩慢,遲遲沒有著手對司登沖鋒槍的改良工作。
恩菲爾德兵工廠之所以會延緩對司登沖鋒槍的改良工作,可能出于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當時恩菲爾德兵工廠僅應對正規部隊的各項武器增產要求都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因此無暇分身安排小產量的特種武器的改良設計;其二,SOE并不是丘吉爾直屬的正規部隊,而是進行間諜戰的秘密組織,作為正規的皇家兵工廠,對SOE可能有一種官僚的抗拒感。
無論恩菲爾德兵工廠出于哪方面的考慮而沒有及時開發威爾岡沖鋒槍,都引起了SOE的極度不滿,因此SOE決定自行進行威爾岡沖鋒槍的開發工作,而其生產機構則指定為曾特許生產湯姆遜沖鋒槍的英國伯明翰輕武器公司(Birmingham Small Arms,縮寫為BSA)。
決定實施之后,SOE將開發任務下達給了SOE武器開發局的設計部,SOE武器開發局設計部則進一步責成艾瑞克·諾曼展開具體工作。
外觀粗糙但設計亮點多
諾曼接手開發工作之后,首先確立了威爾岡沖鋒槍的設計方針:由簡單零部件構成,多采用沖壓加工工藝。
雖然威爾岡沖鋒槍的試制品外觀看起來非常粗糙,但如果從結構上看,該槍還是有很多值得關注的亮點。
機匣敞開式設計威爾岡沖鋒槍最大的特點是機匣兩側采用敞開式設計,槍機裸露在外,且槍機兩側后端制有許多凹槽。該槍并未設置拉機柄,而是用手直接握住槍機后部的凹槽來前后拉動操作。槍機保險則采用扣住凹槽的固定方式。保險桿裝于發射機座右側,保險桿前端帶有突齒,將保險桿撥至保險位置時,其前端的突齒與槍機上的凹槽扣合,可將槍機鎖定于前方或后方位置,由此實現保險。威爾岡沖鋒槍之所以未設計拉機柄,是為了適應SOE隊員將其藏在衣服中隱蔽攜行的要求,以防抽槍時鉤掛衣服。
折疊式槍托頗具特點為了隱蔽攜行,加裝折疊式槍托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但折疊式槍托往往結構復雜,并且零部件數量較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諾曼為該槍設計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折疊式槍托,其采用一根沖壓成U形的鋼板制作而成,前端用一個螺釘連接在機匣后方,后端內部設有彈簧,尾端連接有金屬制槍托底板,槍托底板也可以折疊。需要折疊槍托時,先將槍托底板折疊成與槍托呈一直線,再將槍托向上折疊至機匣上方,向前推槍托底板并壓縮槍托后端的彈簧,使槍托底板卡在槍管套管上方固定住。這樣的槍托不但結構簡單,而且質量輕。雖然其設計稍顯單薄,強度相對較低,但SOE的任務是潛入作戰區域對對手進行突然打擊,因此,這樣的槍托還是很合適的。另外,該槍在槍托折疊狀態下亦可實施射擊,為避免槍托折疊時影響拋殼,槍托右側有一段向內凹陷部分,折疊時,這部分恰好讓開拋殼窗。
復進簧安裝位置特殊通常,復進簧一般安裝在槍機后方,這種結構的槍械想要縮短全槍長,只能通過縮短槍管長的方式來實現。而縮短槍管長會降低彈頭的初速,減小彈頭的殺傷威力,因此采用復進簧安裝在槍機后方的結構無法解決既要保證槍械殺傷性能,又縮短全槍長的目的。為此,諾曼另辟蹊徑采用了另外一種結構。他將槍機前端左右兩側向前延長,像手臂一樣環抱住槍管,槍機的延長部位于槍管與槍管套管之間。復進簧則套在槍管尾端,位于槍管與槍機延長部之間。這樣,可大大縮短機匣長度,從而有效縮短全槍長,而槍管長可以得到保障,槍械的殺傷威力并不減弱。
該槍的準星設置在槍管套管前端上方,設計非常簡單,由鋼板沖壓而成。表尺設置在機匣后端,采用與司登沖鋒槍上非常相似的覘孔式照門。槍管下方加裝了一段黑色木制護手,用于在射擊時握持以穩定槍械。該槍使用司登沖鋒槍的雙排單進彈匣,彈匣容彈量為32發。
多次測試仍與SOE無緣
威爾岡沖鋒槍設計成功之后,SOE與英國軍方一同于1943年2月對該槍進行了試驗。為了進行對比,也對當時英國研制的其他幾種沖鋒槍進行了測試,包括1942年中期設計完成的兩種不同型號的帕切特沖鋒槍、司登MkⅣ沖鋒槍和蘭徹斯特沖鋒槍。除了分別在46m、137m、183m距離處的命中精度和貫穿能力進行測試之外,還進行了高低溫和沙塵環境下的試驗。
最終測試結果顯示,幾種槍中,最優秀的當屬司登MkⅣ沖鋒槍;威爾岡沖鋒槍在低溫測試中出現了不發火現象;帕切特沖鋒槍在137m距離上的命中精度不理想,并且也沒有通過沙塵測試。鑒于這樣的測試結果,英國炮兵委員會責令BSA公司對威爾岡沖鋒槍進行改良設計。
改良設計完成之后,于1943年9~10月再次進行測試。本輪測試除上次測試所使用的幾種沖鋒槍之外,又加入了澳大利亞的歐文沖鋒槍和奧斯汀沖鋒槍進行對比。測試的綜合結果顯示,歐文沖鋒槍最為優秀,其次分別為帕切特沖鋒槍、司登MkⅣ沖鋒槍、威爾岡沖鋒槍。
1943年12月,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由英國步兵學校和SAS特種部隊再次對上述各沖鋒槍進行測試,并且在測試中又加入了維塞利V43沖鋒槍。這次,SAS認為維塞利V43沖鋒槍是其中最為優秀的。
根據以上多次測試結果,英國炮兵委員會對威爾岡沖鋒槍和帕切特沖鋒槍進行了綜合對比分析,認為帕切特沖鋒槍雖然在便攜性方面不及威爾岡沖鋒槍,但在其他方面要勝于威爾岡沖鋒槍,如結構簡單,外觀美觀,便于大批量生產等。綜合以上考慮,英國炮兵委員會認為帕切特沖鋒槍更適合特種部隊使用,并要求其進行進一步改良。
原本SOE決定,如果該槍通過選型試驗,就對其進行大量生產,在裝備SOE隊員的同時,也提供給歐洲的抵抗組織使用,因此在該槍設計之初就向BSA公司要求進行60000支槍的生產成本估價。但遺憾的是,威爾岡沖鋒槍最終并未通過選型試驗,因此這60000支槍也成了SOE的空想訂購數量。由此,威爾岡沖鋒槍沒有被SOE采用,僅制作了試制型,最終與SOE擦肩而過。
編輯/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