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種手槍彈是世界上普及程度最高、使用最廣泛的手槍彈?
哪種手槍彈是世界上生產國家最多、廠家最多、種類最多的手槍彈?
哪種手槍彈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至今仍常青不老的手槍彈?
三個問題的答案指向同一個目標——9mm巴拉貝魯姆自動手槍彈……
本文第三部分介紹了意大利、英國、法國、比利時、芬蘭及瑞典等6個國家的9mm巴拉貝魯姆彈的情況。第四部分將展示捷克、以色列、加拿大、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9mm巴拉貝魯姆彈的情況——
其他國家生產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續)
捷克
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之初即被德國占領,該國的軍事工業也被迫為德軍服務,其生產的武器彈藥就包括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當時主要以涂漆鋼殼的08 m.E.型普通彈為主。二戰結束后,該國繼續生產和制造這一型號的手槍彈,并將其定型為Vz24 9mm手槍彈。
捷克的Vz24手槍彈可說是德國08 m.E.普通彈的一個變種。其彈頭是與08 m.E.型普通彈一樣的“三件式”,即包含鋼心、鉛套和被甲三部分,外形尺寸也相同。Vz24普通彈彈頭一般采用鍍鎳鋼或覆銅鋼被甲。沖壓成型的圓柱形鋼心頭部為弧形,整體較長,在鋼心與被甲之間均有鉛套填充。這種鋼心形狀簡單,加工方便,而且由于圓柱體部分較長,裝入鉛套后鋼心不易脫落。Vz24普通彈早期主要使用黃銅彈殼,1950年代初全部改用涂漆鋼彈殼,底火為伯爾丹式黃銅底火。
除鋼心普通彈外,捷克還生產過裝有木彈頭的空包彈和星形收口的空包彈,基本都采用涂漆鋼彈殼。
Vz24普通彈一般采用40發紙盒包裝,分裝在5個8發橋夾上,交錯排列裝入紙盒內。紙盒標簽上印有槍彈名稱、裝藥型號、藥量以及生產批次等信息。若干紙盒封裝在一個鐵箱內,外面再用木箱包裝。
Vz24普通彈主要配用于沖鋒槍。雖然捷克生產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時間較早,但卻長期沒有開發出使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手槍,加上華約組織成立后,迫于蘇聯要求統一裝備的壓力,捷克在1952年開始裝備發射7.62mm M48手槍彈(仿托卡列夫手槍彈)的Cz52半自動手槍。但隨后,蘇軍換裝了發射9mm馬卡洛夫手槍彈的PM手槍,淘汰了托卡列夫手槍彈。因此,捷克在使用了數年Cz52手槍后也放棄了M48手槍彈,轉而繼續采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并在1970年代末期裝備了自行研制的號稱“戰后最優秀的戰斗手槍”的Cz75,至此捷克開始大量生產和使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至今該彈仍是該國軍警的制式手槍彈。
20世紀末,捷克推出了多種口徑的名為“LIBRA SNAIL”的特種大威力手槍彈。其中9mm巴拉貝魯姆口徑的“LIBRA SNAIL”彈彈頭內裝硬質尖頭鋼心,彈頭質量有兩種,分別為6.5g和2.9g。重彈頭的被甲材料為銅質,輕彈頭的被甲則采用特種輕質材料;重彈頭的初速為500m/s,輕彈頭的能達到780m/s的驚人初速。輕彈頭的初速如此驚人,比以侵徹力高而著稱的托卡列夫手槍彈初速提高了近一倍。這種槍彈的最大優點就是對付防彈玻璃特別有效,傳統的全被甲鉛心彈頭打到防彈玻璃上,往往只是砸出一些白點,而9mm巴拉貝魯姆口徑的“LIBRA SNAIL”手槍彈能夠直接粉碎這種玻璃并穿透,留下一個直徑較大的彈孔。
目前捷克生產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多家廠商中,S&B(Sellier & Bellot的縮寫)公司享有最高的聲譽。該公司是捷克著名的軍工企業,為捷克軍隊提供各種軍用槍彈,另外,其生產的各種民用槍彈以質優價廉而在美國市場上占有較大份額。
以色列
以色列從其誕生開始,就一直陷于連綿不斷的戰火之中,并在戰爭的鍛煉中迅速成長壯大,成為區域性的軍事強國。在建立起自己的軍工體系后,以色列開始擺脫對外來支援的依賴,自行研發符合特殊地理環境要求的武器系統。在槍械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烏齊系列沖鋒槍,該槍發射的就是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不過,以色列的獨創精神使得他們并不是簡單仿制德國08型普通彈,而是根據自身特點專門開發了數種適合烏齊沖鋒槍使用的9mm彈藥。
以色列制造的9mm巴拉貝魯姆普通彈采用黃銅或覆銅鋼全被甲鉛心彈頭,彈頭質量7.45g,彈殼和伯爾丹式底火都采用黃銅。除廣泛適用于沖鋒槍外,還用于普通的自動手槍。
除普通彈外,以色列還專門開發了穿甲彈、曳光彈和防暴彈等特殊彈種。其中穿甲彈只用于沖鋒槍,曾少量向國外出口,其包裝上明確提示該彈僅限軍警部隊使用。該彈裝配的是“CBAP”MkⅡ型彈頭,其被甲內部裝有一個完整的弧形圓頭鋼心,鋼心與被甲間沒有鉛套或其他填充物,被甲直接包裹住鋼心。為降低彈頭擠入膛線時的磨損,同時避免被甲帶動鋼心旋轉時打滑,在鋼心圓柱部分壓有豎直條紋。另外,這種鋼心的頭部是車削加工出來的,表面刀痕較為明顯。在彈殼和裝藥方面,該彈與普通彈并無區別。這種穿甲彈的研制目的是為了對付身著防彈衣或躲藏在交通工具內之類的有生目標。
曳光彈是以色列生產和使用較多的一種特種手槍彈,它采用覆銅鋼被甲和黃銅彈殼,結構與普通彈區別不是很大。其在彈頭鉛心底部加工有一個直徑較小的孔,孔內裝入曳光劑,因此該彈的加工和裝配都比有獨立曳光管的曳光彈簡單得多。其外形尺寸與普通彈基本一樣,只是彈頭質量略輕,底火四周及彈尖部均涂有便于識別的亮紅色漆。
防暴彈的設計則很有特點,這也是針對以色列所處的環境而特別研制的一種防暴彈藥。該彈采用普通彈常用的黃銅彈殼和底火,裝藥量略有減少,彈頭為全新設計,即用特殊的琥珀色樹脂將數個小鋼珠注塑成一體,具有和普通彈彈頭相同的外形。由于彈頭較輕,而且容易破碎成多個小鋼珠,因此能迅速降低彈頭的能量,減小對目標的傷害,彈頭在碰到硬目標后也極易破碎。除此之外,以色列還生產過一種彈頭較重的專供微聲沖鋒槍使用的亞音速防暴彈,其彈頭質量為10.24g,初速只有314m/s。
以色列生產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一般采用25發的紙盒包裝,紙盒表面印有槍彈名稱和數量等信息。紙盒在開口一側有一根內置的棉拉繩,拉拽這根繩子就能方便地撕開紙盒。若干個這樣的紙盒再裝入翻蓋式的密封鐵箱封裝,這種鐵箱結實耐用、密封性好,且可以重復使用。
加拿大
由于遠隔重洋,加拿大本土和美國一樣并未受到二戰的直接破壞,因此戰爭期間,加拿大成為整個盟國的重要后勤供應基地,軍工體系舉國動員,為盟軍生產了包括了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在內的大量武器彈藥。由于加拿大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其生產的9mm手槍彈基本都是按照英國標準制造的,只有部分細節不太一樣。
加拿大主要生產兩種式樣的9mm普通彈。第一種彈殼底部有“9 MM”字樣及年份標記,這種式樣的槍彈從1940年一直生產到1945年,其仿自英國的MKⅠ彈,采用質量為7.45g的弧形圓頭鉛心彈頭,被甲為覆銅鋼,彈殼為黃銅制造,博克塞式黃銅底火——這一點與英國造的槍彈不同,英國造槍彈采用的是伯爾丹式底火。底火周邊由環鉚加固,并且涂有黑色密封漆。彈殼在與彈頭連接處的內壁上涂有密封漆,因此密封性能較好。而另一種彈底部標記為“DI 9 MM”及年份,生產年份最遲是1945年。這種槍彈同樣采用弧形圓頭的覆銅鋼被甲鉛心彈頭,但外形與英國MKⅠ彈、德國08型普通彈均不同,其彈頭頂部圓弧半徑很小,側面圓弧則非常大,因此彈頭頭部接近錐形圓頂式樣,彈頭全長也略短于德國08型普通彈,質量只有7.4g左右。其黃銅彈殼配用的底火也是博克塞式,在底火周邊壓有3個均布的三角形鉚窩。
加拿大生產的這兩種9mm手槍彈都是專門用在沖鋒槍上的,準確地說就是英國的司登系列以及加拿大的仿制品,因此彈頭設計得較為圓鈍,目的正是為了提高輕型彈頭的殺傷力。
加拿大制造的這兩種9mm手槍彈都采用64發紙盒包裝,因為是戰爭時期的產品,包裝非常簡單,內部沒有紙隔板,槍彈均以交錯排列方式插在盒中,盒子表面僅簡單印有“64發 9mm巴拉貝魯姆”的英文字樣。此外,加拿大還生產過黃銅材質的星形收口空包彈和多種式樣的惰性彈。
二戰結束后,加拿大不再生產戰時的槍彈。目前加拿大軍隊使用的均是后來按照北約標準生產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武器設計制造業最為發達的國家,盡管很早就開始生產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但很長時間內該彈種并未成為主流。在20世紀初美國啟動軍用自動手槍選型時,盧格M1902手槍和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曾參加試驗,但并未贏得美國軍方的青睞。
美國西方武器彈藥公司和MAXIM-USA彈藥公司在1917年前后曾仿制過錐形平頂彈頭式樣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不過這些產品是專為出口意大利而制造的。在隨后的時間里,美國多家民營彈藥公司,諸如溫徹斯特、雷明頓、皮特斯和西方彈藥公司等,都生產過仿德國08型普通彈的9mm巴拉貝魯姆全被甲手槍彈,當然也包括采用空尖或露鉛彈頭的品種。
雖然美國民間一直在銷售和使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但美國軍方自從1911年開始將0.45英寸ACP手槍彈作為軍用制式手槍彈后,就一直沒有改變過初衷,即使到二戰期間,美軍大量裝備的湯姆遜沖鋒槍和M3蓋德沖鋒槍也是發射0.45英寸ACP手槍彈的。但英國等同盟國大量使用的是9mm口徑的手槍和沖鋒槍,加上戰事吃緊,9mm手槍彈常常供不應求。根據租借法案,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被美國政府選中,要求該公司按照英國的標準,生產專門用于支援盟軍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這批援外槍彈的生產始于1940年代初,直到1944年以后才停產。由于生產廠家是民營彈藥公司,所以其產品底部都未壓印生產年份。這種槍彈采用7.45g的覆銅鋼被甲鉛心彈頭及黃銅彈殼,彈頭外形與德國08型普通彈基本相同。底火為博克塞式,周邊以環鉚方式加以緊固,并涂有溫徹斯特公司在這一時期按英國習慣采用的龍膽紫色密封漆。除供給英軍等盟軍部隊外,該彈還提供給美國戰略情報局所屬特種部隊配發的9mm UD M42沖鋒槍使用。
戰后,美軍對軍用手槍的地位進行了重新評估,認為手槍在戰場上的實際作用并不大,加上柯爾特M1911A1手槍的綜合性能比較優秀,因此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仍未被軍方采用。但1970年代以后,世界范圍內逐漸涌現了研制新一代軍用自動手槍的浪潮,其共同點就是基本都發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由此誕生了很多著名的手槍,如捷克的CZ75、意大利的M92、瑞士的P226、德國的瓦爾特P88和奧地利的格洛克17等。
步入1980年代,已經服役60多年的M1911A1手槍陸續達到了使用極限,到底應該重開該槍的生產線,還是另尋一種性能更好的新型手槍將其替換,美國為此展開了大范圍的討論,最終迎合時代發展的呼聲占到上風。1985年,意大利伯萊塔公司的M92F手槍成為美軍新一代制式手槍,定型為M9,而該槍所使用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也終于獲得了“M882”的正式型號。除M9手槍外,美國的M11手槍(即采購自瑞士的P228自動手槍)也發射該彈。至此,服役近一個世紀的0.45英寸ACP手槍彈解甲歸田。
美軍現役9mm軍用手槍彈包括M882普通彈、M905高壓測試彈和M917惰性彈。標準M882普通彈采用北約規定的7.45g全被甲鉛心彈頭,但美軍同時也在生產和使用8g的全被甲鉛心彈頭,兩者都統稱為9mmNATO手槍彈。
美國生產M882普通彈的廠家很多,除鹽湖城這樣的大型專業軍工廠外,溫徹斯特公司和聯邦彈藥公司等也都為軍隊生產M882普通彈。軍用彈與民用彈外觀上的最大區別是前者底火周圍一般有環鉚,以保證底火與彈殼結合的牢固性。M882手槍彈一般采用50發紙盒包裝,盒內有帶孔的泡沫塑料隔板,槍彈彈頭朝下插在隔板上。每20個這樣的紙盒裝在一個帶轉蓋的美軍標準彈藥包裝箱內,這種鐵箱的通用性較好,箱體可以重復使用。每兩個鐵箱再裝在一個木箱里進行封裝,箱體表面印有槍彈型號、數量、生產廠家和批號等信息。
至于美國市場上民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制造商以及產品的具體種類,那就更是不可計數。
俄羅斯
二戰期間,當時蘇軍裝備的主要是TT-30/33 7.62mm托卡列夫手槍以及少量7.62mm納甘轉輪手槍,當時使用的手槍彈包括托卡列夫手槍彈和納甘轉輪手槍彈兩種,二者互不通用。戰后,蘇軍很快就換掉了性能落后的TT-33手槍,改用新研制的9mm馬卡洛夫PM手槍,制式手槍彈也換成9mm馬卡洛夫彈。馬卡洛夫彈是一種威力較大的自衛手槍彈,其用于近距離自衛的威力是足夠的,但用在軍用戰斗手槍上,彈頭的侵徹力和殺傷力均無法與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相比。不過,由于蘇聯在戰后率先研制和裝備了AK47突擊步槍,單兵火力強度大幅提高,這也使得PM手槍的威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被忽視了。
在經歷了阿富汗、車臣戰爭的殘酷考驗以及國內多次重大恐怖襲擊之后,俄軍迫切希望能有一種新型大威力戰斗手槍替換現有的PM、PSM和ASP手槍。1990年代初,俄羅斯開始了大規模的新型手槍選型工作。與美國參加選型的大多數武器均系國外產品不同,競爭俄羅斯新型軍用手槍的全部是該國各大研究所和軍工廠研制的產品。最終,伊熱夫斯克機械廠研制的6P35“格拉奇”手槍(其出口型號稱為MP446)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作為俄軍新制式手槍大量裝備部隊。新槍發射的是一種使用全新彈頭的9mm手槍彈,同時能與普通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通用。這種新彈包括7N21、7N31兩種型號,均由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研制。兩者都采用了前收口被甲、鋼心外露結構,但彈頭外形以及鋼心形狀略有區別。
7N21采用弧形平頂平底彈頭,鋼心為較粗的弧形平頂圓柱形,被甲和鋼心之間填充有鉛套,被甲弧形前部緊貼鋼心表面。前收口結構使得鋼心在侵徹硬目標時,無需先穿透被甲頂端,因而盡可能多地把能量用在侵徹目標上。這一設計在殺傷有生目標時,會加速彈頭被甲外翻,進而提高殺傷力。
7N31彈頭為弧形圓底,彈頭被甲底部中間有個向下突起的小凹坑,用于容納鋼心尾部。其鋼心較細,外形為弧形平頂錐底圓柱形,鉛套較短,只在被甲圓柱形部分有,被甲與鋼心的上端是一段空腔。這一設計提高了鋼心的長徑比,進而提高了侵徹力,同時前部的空腔也使得彈頭在撞擊有生目標時更容易變形,殺傷力更加強勁。
7N21的彈頭質量為5.3g,初速460m/s,槍口動能560焦耳;而7N31的彈頭質量僅為4.2g,初速高達600m/s,槍口動能更是達到765焦耳——作為一種手槍彈來說這一數據相當驚人。所以7N21、7N31手槍彈的出現,也推翻了某些所謂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業已過時的觀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還專門研制了配用7N21彈頭的9×21mm 7N29手槍彈,將威力又提高了一個檔次,這種槍彈專供內衛特種部隊裝備的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以及SR-2M沖鋒槍使用。
目前,俄羅斯除了軍用9mm巴拉貝魯姆槍彈外,還大量生產這一型號的全被甲鉛心普通彈,主要供民用和出口。“棕熊”牌和“狼”牌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主要采用涂漆鋼、鍍鋅鋼或覆銅鋼材料制造彈殼,雖然外觀不及西方用黃銅材料制造的同類產品精致美觀,但性能同樣優良,而且售價低廉,是歐美國家民用彈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中國和9mm巴拉貝魯姆
手槍彈的數段淵源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到全國解放為止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中國內憂外患連綿不絕,幾乎一直處于全面或局部的戰爭狀態當中。在此期間,世界上絕大多數槍械和槍彈品種或多或少地通過各種途徑流入中國,加上國內各軍工廠仿制的品種,可以說中國曾經是世界上種類最齊全的武器彈藥聚集地,其中自然少不了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身影。
舊中國時代,國內使用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軍用手槍當屬各種“盒子炮”,即德國毛瑟自動手槍。該手槍發射的7.63×25mm毛瑟手槍彈是當時國內最常見的一種手槍彈。不過“盒子炮”也有9mm口徑的型號,如被稱為“大紅九”(因其握把上有標示口徑的紅色阿拉伯數字“9”而得名)的M1916毛瑟手槍發射的就是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這也是國內較早使用這種槍彈的手槍。另外,國內軍隊裝備的沖鋒槍中,9mm口徑的沖鋒槍為數不少,它們使用的均是從國外進口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不過,當時國內手槍彈的主流仍是7.63mm毛瑟彈,9mm手槍彈使用相對較少。
舊中國真正開始大規模使用9mm手槍彈是在抗戰期間,這和當時國內裝備了更多進口的歐美系槍械有關。抗戰前,國內曾少量采購過比利時FN公司的M1935勃朗寧大威力手槍,評價很好,但戰爭爆發后進口渠道斷絕。1941年,國民政府代表團在參觀加拿大英格利斯公司時,咨詢該廠是否可以根據租借法案為中國軍隊生產這種手槍,但該公司之前并沒有生產過該槍,也無圖紙資料,直到1943年中國方面提供了6支比利時原廠產品,由英格利斯公司技術人員根據這些樣槍測繪出圖紙后才投入生產。除這批手槍外,英格利斯公司還為中國戰區提供了大批司登MKⅡ沖鋒槍。隨著這些槍械陸續裝備中國軍隊,國內9mm手槍彈的使用數量也在大大增加。不過當時國內軍工廠并不生產這一型號的槍彈,因此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使用的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全部來自國外,產地包括德國、比利時、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其中以比利時和加拿大產最為常見,數量也最多。
抗戰結束后,大量外援槍械繼續留用,相應口徑槍彈供應緊張,因此國民黨兵工署于1947年3月發表的《民國三十五年年度工作計劃與實施概況》中,就提到了關于制造相關槍彈的事宜,根據整軍計劃和輕武器彈藥堅持自給的原則,計劃新建一個廠,專門生產7.92mm毛瑟步槍彈、英國0.303英寸口徑步槍彈和“加九O”槍彈(即加拿大造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簡稱)。隨著解放戰爭的進展,以及國統區經濟迅速崩潰,無論是政治形勢還是經濟實力,都不允許這項方案按計劃進行,所以直到全國解放為止,國內使用的9mm手槍彈仍全部都是舶來品。
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確立了武器裝備蘇式化的發展路線,以TT-33 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為基礎仿制定型了51/54式手槍及彈,這種彈作為國內軍用制式手槍彈一直使用至今。雖然后來自主研制出64式、77式等小型自衛手槍以及64式手槍彈,但在大威力軍用手槍及手槍彈方面卻未再有新產品,51式、64式兩種手槍彈因此一直生產了數十年。直到1990年代,為迎接澳門回歸,推出92式9mm手槍,首批裝備駐澳部隊。92式9mm手槍配用我國自行研制的DAP929mm手槍彈,也可通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不過,作為外貿產品,早在198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生產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了,生產廠家主要是黑龍江和四川的兩個廠家,其產品專門出口歐美,因此全部采用全被甲鉛心彈頭,被甲、彈殼均由黃銅制造。
我國自行研制的DAP92手槍彈采用“三件套”式的黃銅被甲弧形圓頭彈頭,彈頭質量為8g,彈頭尾部有一段略向內收的錐形段,內部裝有硬鋼心和鉛套,采用黃銅彈殼,底火為國內手槍彈通用的D-
a99a1fd59fccb54c2cbeb77bfea4944b8bd0c67a8e85f452fdb73118a2cf632b22伯爾丹式無銹蝕底火,周圍沒有點鉚或環鉚加固,但涂有紅色密封漆。該彈的初速為360m/s左右,可以在50m處100%擊穿1.3mm厚的232頭盔鋼板后,再擊穿50mm厚的松木板。其鋼心為弧形平頂圓柱形,硬度較高。前文曾經提到,類似的彈頭結構早在德國POLTE公司于1930年代末設計的08 m.E.型普通彈上采用過,區別是當時采用的是易于加工的軟鋼心。德國最后定型的08 m.E.型普通彈的蘑菇形鋼心是緊貼被甲頂端內部的,在侵徹目標時可以減小鋼心能量損耗,而DAP92手槍彈的鋼心在侵徹目標時需要先經過鉛套和被甲的阻隔,相應地降低了鋼心的侵徹力。
此外,我國還以DAP92手槍彈為基礎,開發出了多種彈藥,如專供外貿出口的DAP92A手槍彈、專供警用的9mm低侵徹彈等型號。
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究竟有多少種
9mm巴拉貝魯姆自動手槍彈究竟有多少種?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類似的探索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開始,1958年11月的《美國步槍手》雜志上,一位名叫查理·亞斯特的作者發表了一篇關于該型手槍彈種類問題的文章,在長達3頁的篇幅內,他列舉了27種不同的彈頭和110種彈殼底標式樣。很多讀者驚訝地發現原來這種常見手槍彈有如此之多的變化,由此帶動了歐美眾多收藏者開始收集不同版本的槍彈。而最新資料證明,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已超過9000種,但還沒有一個人有足夠能力將它們收集齊全。目前得到證實的是某位收藏家收集的品種已超過了2500件,僅不同種類的彈頭就有1500多個,這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
僅僅從種類、產量和使用量三個單項來看,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被冠以“手槍彈之王”的美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軍隊都以該彈作為制式軍用手槍彈的選擇,更有像俄羅斯研制的7N21、7N31新彈大膽創新,為這一口徑的槍彈帶來新的活力。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9mm巴拉貝魯姆自動手槍彈都將繼續占據市場占有率以及使用量的頂峰位置。(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