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涼的沙漠,寧靜的死海,屹立千年屢經磨難而不屈的民族,戰火不斷,舉國皆兵……這些可能是大家對小國寡民——以色列建立的印象。長年的征戰影響著以色列人方方面面的生活,滲入到他們的骨髓,這在以色列的精神之都——耶路撒冷,表現得尤為明顯,而作為這座被三大宗教譽為圣城的最直接的守護者,以色列警察執法部隊中最精銳的警察特種巡邏隊,亦鮮明地體現出與其他國家同行們的差別——
當漫步在耶路撒冷街頭,看到三五成群、身著灰色卡其布制服和防彈背心、手持突擊步槍的“軍人”時,不要以為他們只是踱出軍營閑逛的國防軍士兵,他們的真正身份正是以色列警察特種巡邏部隊——耶路撒冷城內的超級警察。
以色列警察部隊發展歷程
由于長年為敵視國家所環伺,亦經歷多場攸關國家前途與命運的戰爭,使得以色列警察部隊不僅擁有豐富的維穩經驗,同時也具備極高的軍事素養。
不過以色列警察部隊成立之初,和其他國家警察的職責并沒有什么兩樣,都是防范和制止犯罪活動、抓捕犯罪嫌疑人,確保法律施行及社會秩序的穩定。但1974年5月15日,發生在以色列北部地區加利利的馬阿特大屠殺事件,則暴露出傳統警察部隊和軍方特種部隊處理此類人質危機的低效。當年,3名巴勒斯坦民主人民解放陣線(DFLP)的成員由馬阿特鎮附近的以黎邊境滲透進入以色列境內,邊境軍隊發現了武裝分子的足跡,但由于不具備相應的應戰能力,未能及時對滲透行動做出有效反應,結果導致3名武裝分子在鎮上的猶太人移民點學校綁架了數十名學生。考慮到警察部隊缺乏應對此類危機的經驗,事件便由軍方特種部隊接手。但由于以色列政府始終滿足武裝分子的要求,使局勢進一步惡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當日下午17時25分,特種部隊開始強攻。但在強攻過程中,有隊員射殺了目標建筑物附近的多名疑似綁架者(事后查明,被軍方槍殺的實際是2名阿拉伯婦女、1對猶太夫婦和他們4歲的兒子)。攻擊行動導致3名綁架者開始大肆槍殺人質,結果造成22名學生喪生。
此次悲劇的直接影響便是以色列警察部隊擴大其職能范圍,全面擔負起人質解救和防止武裝分子從邊境滲透的重任,并開始接管邊境地區的守衛工作和城市、要地等區域的反人質劫持行動。
1948~1984年間,以色列警察部隊直屬于內政部。之后,阿以之間的沖突大為緩和,特別是1990年代以來,隨著以色列與巴解組織、約旦王國簽署的一系列和平協定,以及“土地換和平”協議的實施,以色列國內主要城市日益呈現出多族裔混雜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大城市的通病——有組織犯罪、毒品走私、恐怖襲擊等日益增多。為了應對新的局面,以色列成立了直接隸屬于內閣的警察部,統轄全國的警察力量。而警察部隊亦由建立初的千余人,發展到現在擁有超過2.2萬名警力(含5000名邊境守衛警察)的龐大組織。如今,恐怖主義仍是以色列警察部隊主要打擊的對象,并且隨著有組織犯罪、毒品走私、性犯罪、搶劫和暴力襲擊事件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使得以色列警察成為全世界最具危險性和挑戰性的職業。
以色列警察部隊分化為兩類:其一是“綠隊”,即邊境守衛警察;其二是“藍隊”,即常規任務警察,其中則包括本文主角——特種巡邏隊。
特種巡邏隊的誕生
以色列警察特種巡邏隊最初脫胎于以色列“猶太警察部隊”,而后者由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得里安于1948年3月組建。特種巡邏隊真正誕生于1980年代后期的巴勒斯坦人大起義期間。1987年12月9日,一輛猶太人的卡車闖入北加沙省的加伯利亞難民營,壓死4名巴勒斯坦人,之后引發暴動且迅速蔓延到加沙、約旦河西岸地區和東耶路撒冷等地。當時,巴勒斯坦人怒火中燒,走上街頭,展開了與以色列當局持續數年的對抗。殘酷的斗爭使傳統警力根本無從應對各地緊張局勢,于是以色列警察部迅速組建配備重武裝的特種巡邏隊,以應對各類嚴重暴力犯罪和暴動局勢。這些特種巡邏隊從屬于各個地區的警察總部,專門負責轄區內的恐怖襲擊、騷亂事件和嚴重暴力犯罪等,他們通常身穿黃褐色制服,頭戴藍色棒球帽,配備各型輕武器(包括催淚彈發射器、烏齊沖鋒槍、CAR15步槍及手槍等),執行任務時盡可能以非致命手段控制局勢,當然必要時,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使用致命武器。
特種巡邏隊既擔負著部分反恐特警(SWAT)的職能,又具備反嚴重暴力犯罪的常規警務職能。而且由于以色列國內各城市情況不盡相同,各地特種巡邏隊也各具特點:比如加利利特種巡邏隊主要打擊黎、以邊境地區的毒品和軍火走私;特拉維夫特種巡邏隊主要打擊嚴重暴力犯罪、毒品交易等;耶路撒冷特種巡邏隊主要擔負處置暴力犯罪、恐怖襲擊,防止阿以族群騷亂沖突等重任。
最具特色的反恐摩托騎警隊
以色列特種巡邏隊最獨特、最具標志性的特征,便是其擁有一支反恐摩托騎警隊,這支特殊部隊主要服役于耶路撒冷城區。反恐摩托騎警隊的創始人是以色列高級警監——阿薩夫·海菲茲,他也是特種巡邏隊的締造者。
反恐摩托騎警隊的組建起源于海菲茲于1994年赴土耳其的一次訪問。在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訪問期間,海菲茲注意到土耳其在大城市部署有一支以摩托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特殊騎警部隊,人數不多,專門擔負應急反恐任務。土耳其采用摩托車騎警主要是由于當地的暴力犯罪團伙和恐怖分子采用摩托車作為機動工具,這些高速行駛的犯罪團隊活動非常靈活且配備火力強大的自動步槍,根本不是傳統警力所能應付的,而且伊斯坦布爾老城區有很多狹窄的街道、小巷,這使得常規警車很難追蹤他們。因此,為針對此類犯罪活動,土耳其警方開始訓練、部署相應的摩托車騎警部隊。
受此啟發,海菲茲亦聯想到耶路撒冷古城也具有與伊斯坦布爾類似的特點,如果專門訓練一支具有極強機動能力、配備有重型武器的警察部隊一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事實上,耶路撒冷老城區,特別是巴勒斯坦民眾聚居區街道狹窄、地形復雜,以色列警察以往對這里常是望而生畏,而利用騎乘摩托車來應付復雜的環境不失為一種全新的解決辦法。
回國后,海菲茲力促耶路撒冷警察部隊指揮部門盡快組建這樣一支部隊。很快,在一周內,所需人員和裝備便準備就序,一支全新的摩托車反恐騎警隊隨即成立,其仍隸屬于各轄區的特種巡邏隊,定位為對可能的犯罪活動進行威懾,對爆發后正處于發展過程中的騷亂、恐怖事件進行快速響應,必要時協助追捕逃犯。
人員與裝備
與土耳其的摩托騎警隊不同,以色列反恐摩托騎警隊的執法環境更為危險,因此,這支部隊也就形成了其獨特之處。反恐摩托騎警隊成功發揮作用的首要因素便是機動靈活,這一點無論對何種事件都是成功處置的關鍵所在,故而他們所采用的摩托車便至關重要。與歐洲或其他國家的騎警隊多采用的高大、帥氣的寶馬或哈雷-戴維森摩托不同的是,以色列反恐摩托騎警隊選用的是輕便得多的川崎500運動型越野摩托。這種摩托車采用液冷8閥門直列式雙氣缸引擎,越野性、高速性均表現優良,同時其在外觀上也和民用摩托非常相似,且未配備警笛、閃光燈等標識物,這樣便于警員隱蔽接近犯罪現場,惟一可用于標志警隊身份的則是車身上紅、白色的標志。
執行任務時,由數個雙人騎警戰斗小組承擔。反恐摩托騎警隊要求雙人騎警戰斗小組必須高度默契,騎手必須具有高超的駕駛技術,能夠對各種復雜危急情況做出最迅速和準確的反應;而配備著突擊步槍之類重武器的搭擋即射手,必須要能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克服顛簸的影響,實現中、近距離內準確射擊。
為了鞏固反恐摩托騎警隊各車組隊員的配合與默契,各車組搭檔隊員相對固定,除非有人受傷或因故無法執行任務,否則通常情況下不允許換人。在確定各車組隊員時,指揮官除考慮兩人的技能和性格外,各人的經驗也很重要,一般隊員中總有一個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雙人車組的指揮,一般由坐在后方的射手擔任。
裝備方面,除了摩托車和槍械外,雙人騎警戰斗小組隊員都會配戴近距離通信系統用于行駛過程中的交流和通信。整個通信系統安裝在特制的防撞頭盔內,其中射手的頭盔配有一套聲控無線電系統,可利用自己的語音來控制無線電系統的使用,比如與調度中心進行通信或與前方的騎手進行交流等,而騎手的頭盔中則只能聽到射手的聲音指令。該系統的使用也是根據大量實踐經驗并征詢了反恐摩托騎警隊隊員的意見而專門研究的,這樣既便于騎手專心駕駛,又方便騎手和射手在緊張的任務過程中無需為調整配戴的無線電系統分心。巡邏時,射手負責受領任務,并將目標地告之騎手,騎手的任務則是專心駕駛,并根據儀表面板上的GPS導航設備選擇行駛距離最近、障礙最少的路線。
苛刻的選拔和訓練
反恐摩托騎警隊的選拔非常苛刻,任何一名希望加入該隊的警察必須同時精通駕駛技術和射擊技能,任何一項得分低于標準,都會被淘汰出局。將這兩項作為選拔隊員主要標準的原因在于,反恐摩托騎警隊隊員面臨著最為復雜的執法環境,他們是首先到達犯罪現場的警力,往往缺乏后援,很多時候不允許隊員間從容等待搭檔,所以隊員們必須要能互換角色。而且耶路撒冷作為三大宗教的圣城,是阿以沖突的導火索和火藥桶,任何一點疏失都有可能引起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憤怒。由此看來,反恐摩托騎警隊人員的選拔無論設定多高的標準都不為過。
除了最重要的駕駛和射擊技能外,加入反恐騎警隊的警員還需要掌握其他執法技能,比如要了解阿拉伯民眾的風俗習慣,具備優良的身體心理素質,擅長搏擊格斗等戰斗技能。當然,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隊員要對耶路撒冷的環境、道路情況非常熟悉,特別是對阿拉伯民眾聚集的東部城區,這也正是反恐摩托騎警隊多從耶路撒冷特種巡邏隊中招募隊員的原因。
1994年,參加選拔的近百名耶路撒冷警察中,符合嚴格標準的僅有1人,他是一名前國防軍軍官,而且也是摩托越野運動愛好者,由此可見要入選反恐摩托騎警隊的標準之嚴苛。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反恐摩托騎警隊已擁有30余名隊員和20余部摩托車。
所有進入反恐摩托騎警隊的隊員都要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特種訓練,主要訓練特種駕駛技巧,如在時速90km的駕駛條件下完成180°急轉彎。同時,駕駛中的射擊技術也是必訓的科目,射手要能在飛速的摩托車上使用手中的突擊步槍,以3發長點射擊中100m內的任何目標,至于手槍等自衛武器,更要能做到在短距離內一擊必中。這樣的訓練非常艱辛和危險,據通過此訓練的隊員稱,“無論何時,你都要提醒自己:你和搭檔同為一體,你們必須互相信任并培養出超凡的默契,否則你根本無法在顛簸的后座上雙手持槍全心射擊。后座的射手要能預測下一刻摩托車的行駛狀態,才能不斷調整身體重心保持自身的穩定”。正是由于選拔、訓練不易,反恐摩托騎警隊自1994年正式成立后,經過了一年緊張的籌備和訓練,直到1995年才正式履職。
城市犯罪與恐怖分子的克星
自成立后,反恐摩托騎警隊就擔負起老城區的出警任務,他們飛馳在老城區阿拉伯民眾聚集區的狹窄小巷中追捕犯罪嫌疑人,并在各類恐怖襲擊事件爆發后最先趕到現場。1995年11月,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要求警察部隊增加對來訪要人的保護,反恐摩托騎警隊以其精湛的駕駛技能也參與到這一任務中。但不幸的是,拉賓的要求竟然一語成讖,反恐摩托騎警隊參與的第一次重大要人保護任務,竟是保護外國元首、領導人參加遇刺的拉賓的國葬。國葬當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約旦國王候賽因以及其他6位他國元首來到耶路撒冷向這位以色列前領導人表達敬意,而行駛在元首車隊前方和兩側的正是反恐摩托騎警隊的隊員們。當時,他們全副武裝,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由于完成任務出色,連以色列內政部專司要人保護的官員也對他們的表現贊不絕口。
自反恐摩托騎警隊投入耶路撒冷城區巡邏以來,由于摩托車體型小巧、靈活,具備極高的速度和精確的火力,當地復雜的地形和如織的人流再也無法成為搶劫、偷竊等犯罪行為的天然庇護所,極大地震懾了當地的有組織犯罪分子。在反毒品交易時,反恐摩托騎警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執行類似任務時,反恐摩托騎警隊總是把車上惟一的警察標志涂改為其他色彩,這樣他們在任務過程中便沒人再認出他們的身份,不易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
由于反恐摩托騎警隊在耶路撒冷取得的成功,以色列警察部門亦準備在其他大城市,如特拉維夫、海法等地組建類似的摩托騎警部隊。而耶路撒冷警方的這一做法也受到亞洲、歐洲以及北美國家警察部隊的重視,多次來此調研反恐摩托騎警隊的組建、訓練情況和運用戰術。
編輯/張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