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而它的源頭就在我國西藏日喀則地區最西端的仲巴縣境內,仲巴也因此被譽為“雅江源第一縣”。
仲巴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北面,屬于高原湖盆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可謂“生命禁區”。由于土地嚴重沙化,這里經常發生沙塵暴,使得人畜飲水都非常困難,甚至仲巴縣城也因此搬遷了3次。
特殊的氣候和地理環境,讓蒼涼、雄渾、悲壯成為仲巴這座高原小縣的代名詞。
杰瑪央宗冰川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雅魯藏布江從雪山冰峰間流出,蜿蜒滋潤著兩岸的土地,孕育出源遠流長的藏地文明,成為西藏的母親河。而這條極地天河的源頭,就是位于仲巴縣境內的杰瑪央宗冰川。
杰瑪央宗冰川位于喜馬拉雅山北坡,海拔5590米,長約四、五公里,寬約1公里。冰川佇立在3座雪山之間,在藏語里,“杰瑪央宗”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排列成‘十’字形的沙石堆”。
杰瑪央宗雪山主體是黑中泛藍的風化石,間雜有一些黃色的風化巖層。中間那座雪山的形狀酷似馬頭,長長的冰川則像巨大的哈達,從馬頭兩側懸掛下來,然后匯成一股,順著深深的山谷飄向遠方。站在冰川腳下,時常會看到冰峰上面冉冉升起的云霧,像透明的羽紗在半空中輕輕地飄動,宛如仙境。
“馬頭”的嘴部有一個不大的冰湖,在陽光的照射下,冰湖上云蒸霞蔚,彩虹道道。在“馬頭”左邊的山體與冰川的交匯處,有一個直徑約兩米的圓形石窩。據當地藏民介紹,有一年他們到這里轉山時,石窩里的水還沒有結冰,他們看到水中有兩條約半米長的黃色金魚在游動,好像“八吉祥圖”中的兩條金魚,非常奇妙。在“馬頭”右邊的下半部巖石上,有一對如真人腳那么大的腳印,不遠處還有一個深深的馬蹄印。傳說,人腳印是蓮花生大師留下的,而馬蹄印是格薩爾王的戰馬在飛躍雪山時踏出的。
夏季,晶瑩潔白的冰川慢慢溶化,分成很多網狀的小河流。這些小河在冰川下面約10公里的地方匯成了一條大河,一直向前方的河谷、草場鋪去,再融入庫比曲(即馬泉河),這便是雅魯藏布江的上游段。
在西藏眾多的冰川中,杰瑪央宗冰川不是最雄偉也不算最美麗,但她養育了雅魯藏布江,而雅魯藏布江又哺育了一代代藏族人民,從而創造出燦爛輝煌的藏地文化。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和保護它的源頭,使“天水”能夠世世代代流淌下去……
雅魯藏布江源頭第一縣神奇的五彩沙漠
今年4月,筆者又一次來到仲巴。4月的仲巴依然十分寒冷,狂風刮起的沙粒打在臉上隱隱作痛,手指凍得紅腫,眼睛被風吹得難以睜開。
據仲巴縣畜牧局資料記載,仲巴縣年降雨量為180~290毫米,但年蒸發量卻高達2200 ~2300毫米。同時,全縣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天達150多天,大風剝蝕肥土、刮去草根,使天然草場變成植被稀疏的沙地或寸草不生的沙丘。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整個仲巴縣幾乎是建在沙漠上的。
由于日漸嚴重的沙害,人畜飲水變得困難,因此,仲巴縣城曾經數次搬遷。札東曾是仲巴的老縣城,距新縣城托吉有23公里。如今,札東的道路和大部分房屋已經被沙漠埋沒,到處是一片死寂殘破的景象。
不幸的是,新縣城托吉依然面臨著危機,10年前還是雪水豐盈的托吉,泉眼如今幾乎全部干枯,人們日常的飲用水竟然要依靠從遠離縣城2公里的柴河背水。在海拔如此高的地方徒步行走已經十分艱難,何況還要負重前行這樣遙遠的路程。到了夏天,柴河水攜帶著大量泥沙,人們在取回水以后,至少還需要沉淀兩天才能飲用。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環境的持續惡化,柴河也很有可能會被流沙吞沒。
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仲巴獨特的沙漠景觀。在從仲巴縣城往阿里方向行進的路上,可以看見雪山下有一片五彩斑斕的沙漠,這片沙漠充滿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變幻出多姿多彩的形態,被稱為“仲巴五彩沙漠”。五彩沙漠的奇幻色彩只有在清晨才能看到,由于仲巴境內晝夜溫差較大,清晨氣溫很低,沙漠上覆蓋著一層薄霜,太陽出來后,在藍天、朝霞與沙漠四周紅色巖山的映照下,沙漠呈現出斑斕的色彩,如夢如幻。仲巴沙漠在狂風中舞動著雄渾、蒼涼的旋律,在冷暖交替之中變幻出濃重的生命色彩,展示著神秘的曠世之美。
雅魯藏布江源頭第一縣神奇的五彩沙漠
清晨,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遠處的帕羊鎮被一大片草原牧場包圍著,牛羊悠游于青青草原和皚皚雪山之間。小鎮內白色的藏式石房整齊地布列著,房子四角彩色的經幡隨風飄揚,給寧靜的小鎮增添了一絲動感。鎮中心的廣場是全鎮重要的聚會、交流場所,藏民們時常在此閑逛。鎮上唯一的寺廟外,經常有老人在念經、轉經。面對你的目光,他們會微微一笑,那種從容,來自心中堅定的信仰。
帕羊不僅極具西部風味,而且擁有一項世界紀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小鎮,海拔約4800米。由于海拔高,這里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上的60%。有人說,在帕羊,即使坐著不動,也相當于背負著30公斤的重量。因此人在這里的高原反應格外強烈,不僅呼吸困難,還時常頭疼,如果在這里不小心得了感冒,就極易引發高原肺水腫,嚴重者甚至會呼吸衰竭而亡。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高原人,到了帕羊也很難適應這里的稀薄空氣。
由于帕羊鎮位于新藏線上,是去阿里的必經之地,從而成為許多過往行人的住宿之地,因此這里的飯館、旅館特別多。其中最有名的是“牦牛旅館”——想必老板給旅館取名為“牦牛”,是因為仲巴在藏語里意為“野牛之地”的緣故。牦牛旅館具有典型的高原風貌:一個大約300平方米的院子空蕩蕩的,只有院子中間有一口水井,地面沒有任何鋪設,全是泥土。整個旅館有20多個房間,每個房間內安裝著燒牛糞取暖的爐子,即便是到了6 月,這里都要燒爐取暖。盡管旅館沒有抽水馬桶、獨立衛生間,客房里也沒有電視機,但卻十分干凈。在忙碌的旅行中,在這個高原小鎮稍作停留,白天看雪山與落日,晚上享受“皓月當頭”、“舉手摘星”的感覺,想必是一件極浪漫而愜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