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城尼丁大峽谷中擁有無數(shù)動人的神話傳說,而該峽谷旁邊的日照神山,自古就被鄉(xiāng)城人視為神山,它高峻險拔,氣勢雄偉,站在山頂,可東眺亞丁三怙主神峰,南瞰香格里拉太子雪山,北望理塘格聶神山……
鄉(xiāng)城還是川西地區(qū)著名的溫泉分布區(qū),境內(nèi)有達根、柴柯、其章、白果等11處溫泉,規(guī)模罕見。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溫泉群都并非常人所想的那么簡單,它們各具特色,如距縣城8公里的熱曹考蛇泉,人入水中可以與蛇同浴,而在鄉(xiāng)城然烏鄉(xiāng)溫泉一帶,至今仍保存著全家共浴、男女同浴的古老“天浴”習俗……
美麗傷痕尼丁大峽谷
日照神山與疊慶寺遺址
尼丁峽谷的入口是一個依山傍河的村莊,叫尼丁村,這里至今依舊保持著一種古老的風貌:土夯的高樓、石砌的水磨房,農(nóng)家院墻上的舊柴,散在風里的炊煙……
關(guān)于尼丁大峽谷的那些神話故事,也正是靠村莊里的純樸山民世代口耳相傳,才得以傳承下來的:神話中的上界仙女多吉曲珍,下凡到位于尼丁峽谷之端的日照神山游玩,她站在神山之巔,見這里可以看到亞丁三怙主神峰、香格里拉太子雪山、理塘格聶神山三座仙山,不禁心曠神怡。這時,正好日照神山之主杜松欽巴騎著駿馬,手執(zhí)兵器與惡魔戰(zhàn)斗,他一刀將惡魔劈為兩半,刀鋒不僅震出了美麗的峽谷,也俘獲了仙女的芳心,從此多吉曲珍成為了山神夫人,夫婦二人把神山四方調(diào)理得風調(diào)雨順、人畜興旺。
傳說很神奇,但實際上尼丁峽谷的風光更為美妙,比如峽谷內(nèi)那神奇的溶洞群:“吉祥王母宮殿”、“空行母溶洞”……這些溶洞內(nèi),鐘乳石千奇百怪,且有奇花異草生長繁衍。有的植物,甚至還被當?shù)厣矫癞斪魃裎镯敹Y膜拜——如生長在“吉祥王母宮殿”洞口外的一株香柏樹,它樹根裸現(xiàn)于地面,并順著蜿蜒的溶洞向里延伸了幾十米,國內(nèi)罕見。當?shù)卮迕駥⒋藰湟暈橥跄傅纳鼧?,時常將樹下落葉拾回家作熏香,作驅(qū)邪之用。
再如峽谷內(nèi)著名的獼猴石與觀虎崖。獼猴石相傳是日照神山之主杜松欽巴座前的兩只獼猴護駕,而觀虎崖則是他的狩獵臺——據(jù)說有緣之人站在臺上,可以見到杜松欽巴飼養(yǎng)的神獸白虎。當然,如今日照神山中是否還有獼猴和白虎人們不得而知,不過此地卻真正是動物的天堂:大到鹿、獐、熊、豹,小到兔、馬雞、松雞等,時常會與游人和山民不期而遇…… 而峽谷內(nèi)最為震撼的地方,無疑是疊慶寺遺址。疊慶寺本是鄉(xiāng)城的一座極具歷史沉淀的寺廟,它的興衰和佛教的興衰息息相關(guān),甚至可以說,它本身就是一部藏傳佛教的變遷史。現(xiàn)今,這里雖然已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但依舊有許多信徒前來尋幽朝圣,而寺廟中依舊生長的古樹,殘缺的經(jīng)房,似乎仍然可以讓人們見到其在鼎盛時期信徒絡(luò)繹、香火不斷的景象。
在然烏鄉(xiāng)溫泉“天浴”
熱曹考蛇泉中的“人蛇共浴”
鄉(xiāng)城是川西著名的溫泉分布區(qū),境內(nèi)有達根、柴柯、其章、白果等11處溫泉,規(guī)模罕見。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溫泉群都并非常人所想的那么簡單,它們都各具神奇色彩。如距縣城的8公里的熱曹考蛇泉,泉池一半露天,一半藏于洞內(nèi),泉水也是黑白分明。人入水中,竟然可以與蛇同浴——蛇的巢就在洞里,不時就會滑入溫泉,與人擦身而過。而由于蛇傳說是天上的龍族下凡,當?shù)厝苏J為能遇上與蛇共浴是好事,會有益健康。
鄉(xiāng)城規(guī)模最大的溫泉,當屬然烏鄉(xiāng)溫泉。然烏鄉(xiāng)的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它北接稻城亞丁自然保護區(qū),南通云南香格里拉大峽谷,這里擁有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叢林,以及各具特色的冰斗湖泊群,不僅是鄉(xiāng)城各大村落的夏季牧場所在地,還是連接川滇地區(qū)的茶馬古峽。
所謂“然烏”,在藏語中是“銅做的水槽”的意思,在然烏鄉(xiāng)0.5平方公里的范圍里,分布著多達一百多處泉眼。這里有著一個神話般的名字——神泉天池,相傳三怙主神峰腳下住著一對勤勞善良的母女,母親活到200歲時仙逝于然烏圣谷之中,失去母親的少女天天在母親的墳前啼哭,連綿不斷的淚珠滴落在周圍的草甸,石縫和巖洞中,被淚水浸泡過的地方奇跡般地涌出了熱浪翻騰的然烏溫泉,少女的身軀也化成了青山和翠谷,五彩的圍裙變成杜鵑,百合和報春花,點綴在青山和翠谷間……
至今,這美麗的神話仍然滋潤著這一方水土,而該然烏溫泉藥療效用顯著,甚至幾百公里外的云南香格里拉人,也都時常慕名而來。
更為奇特的是,在這然烏鄉(xiāng)一帶至今仍留存著全家共浴,男女同浴的古老“天浴”習俗。所謂“人心無雜念,方為純凈地”,這里的人們沿續(xù)著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生態(tài)文明理念。每年播種和收割完畢之時,人們往往就在溫泉四周搭上帳蓬,燒上篝火,男女同浴于風清云淡,牧歌聲聲中,他們相信“自然以之,便是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