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后,整個怒江大峽谷流域被納入國家級保護區,這就意味著獵人這一古老的職業逐漸從怒江消失,從中國消失。
優秀的獵人擁有充沛的體能、頑強的意志和絕對過硬的野外生存能力,憑借不到5公斤的裝備,就可在叢林里生活半個月。
好的獵狗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土狗、胸大、腰細、身子短。這樣的狗體力好,身體靈活,可以一口氣跑幾座山,獵物一旦被它們發現幾乎難以逃脫。
單獨狩獵時,毒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無論多大的動物也只需射上一箭,在獵物死亡之前是不能靠近的,而是等它毒性發作……
沿著云南西北部的高黎貢山一路北上,怒江大峽谷——世界上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東方大峽谷就展現在眼前。這條峽谷里生活著各種飛禽走獸,其中被列為國家珍稀保護動物的有孟加拉虎、灰腹角雉、熱羚、紅巖羊、金絲猴、葉猴、小熊貓(金狗)、齒蟾等。而那森森的莽林還養育了獨龍族、怒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10年以前,這里的每一個男人都是獵人,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獲得最基本的生存資源。
不過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獵人作為最古老的職業之一,現已退出歷史舞臺。2000年后,整個怒江大峽谷流域被納入國家級保護區,這就意味著獵人這一古老的職業逐漸從怒江消失,從中國消失,這套在怒江流域保存完好的職業體系也將成為傳說,而這正是我們此次深入峽谷采訪的原因之一。
在密林中穿行55年的老獵人
怒江地區的民間故事,如《白兔和老虎》、《狗熊的眼睛》、《烏鴉和青蛙》、《弩弓的傳說》等,幾乎都與野生動物有關,一些少數民族更是認為自己的起源與這些動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狩獵一直是當地的生產活動。
據當地縣志記載:“狩獵是怒江少數民族原始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每個家庭公社都有固定的獵場。他們視野獸和土地一樣,都是公共財產,界限十分嚴格,狩獵時是不能越界的。狩獵的季節,主要是降雪的冬、春兩季。”狩獵是怒江各少數民族的主要生產方式之一,依附于農業存在,但很少有職業獵人。
在福貢縣的怒族村知子羅,這個曾經的碧江縣城的主街下面,就住著一位年近七旬的職業獵人黃金斗。自從“放下屠刀” 、“金盆洗手”之后,他開始種植黃連,不過后山上的1000畝黃連還要等上幾年才能收獲,這可不是簡單的工作,其間要施肥、除草、育苗……少一個環節都不行。
黃金斗屬于傈僳族聚居地的白族,解放前就隨父母一起到了知子羅。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雖然從來沒有問過父母,他們為什么要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但是他記得,知子羅的土地可以長出最好的“云土”(云南大煙),而在那個時候,他們的父輩幾乎都吸大煙,家里也種著大片的煙土。
在大霧彌漫的山脈上,黃金斗憑著白族與生俱來的勤勞和精明,學會了傈僳族的彪悍和隨性。門前那張牙舞爪的鷹爪和獸頭,向我們展示了這個老人曾經的輝煌,他的弓弩就掛在屋里最顯眼的地方,偏房里的火塘上熏著臘肉,他笑聲爽朗,臉上的老年斑并未掩蓋他那健壯的體魄。
黃金斗16歲那年失去了父親,在那一年,他第一次拿起弓弩,向當地的傈僳族、怒族同胞學習狩獵,從那以后,他做了55年的獵人。黃金斗熟悉知子羅周圍的每一個山口,熟知各種動物的習性。說到打獵,他那70歲的眼里立即放射出30歲的堅定:“我記得第一次打到的是一只麂子,那時候連弓弩都拉不起來,要用腳踩著才勉強拉上弦。”從那以后,他便喜歡上了打獵,對一個少年來說,這是無比刺激的事情。
從此以后,黃金斗不再是知子羅街頭的頑童,他漸漸成為一個捕獵能手,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他總是和獵人們泡在一起,學會了所有的捕獵技能。在20歲那年,他花了40元錢買了第一支槍,這是一支最老式的火槍,如果沒有經驗,根本無法操控它,后來又換成了獵槍、半自動步槍。
在公社集體所有制時期,黃金斗成為了怒江少有的職業獵人,但他的捕獵活動并非個人行為,而是將捕獲的獵物交給集體,或者交給研究機構,以此獲取工分。“現在一個麝香基本和黃金等價,200多元一克,我獲取的麝香有多少公斤,現在價值上百萬,但那時候全都交給集體了,自己只得點工分。”黃金斗說,由于麝香的藥用價值高,價格也不錯,現在山上已經很難見到獐子了。
1977年,黃金斗已經成為怒江流域最有名的獵手,來自昆明的動物研究機構看上了他的本事,請他幫助獵取標本。如今老人很自豪:“現在昆明動物研究所里還有我打的標本。”他說,在5年時間里,他打到30多頭熊,其中4只是活捉的,兩只野豬,羚羊、巖羊等其他動物更是數不勝數。“有一年他們開著一輛解放牌卡車過來,才把東西(獵物)勉強拉完。”
2000年后,他交出了自己的獵槍,燒掉了掛滿門框的獸頭,不再上山打獵。
憑借5公斤裝備,可在野外生存半個月
打獵的人必須膽大心細,熟悉各種技能,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要鎮定,不然很容易丟命。他們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在野外生存。
H+EQMrMD3YohGCsPwfDZkJ+XNj9BAClk+JMihtMLFNg= 遠在百公里之外,丙中洛的阿江就頗有這方面的天賦,年僅25歲的他是當地最能遠足的人之一,他同樣在火塘邊掛上獸頭,展示自己不容小覷的能力,兩張弓弩是他最常使用的生產工具。如今在旅游開發的影響下,他有了新職業——野外向導,因為進怒江大峽谷探險的人最需要那些熟悉地形,野外生存能力極強的向導,當他們遇到危險時,這樣的人是能讓他們脫離危險的最好保障。阿江和所有優秀的獵人一樣,擁有充沛的體能、頑強的意志和絕對過硬的野外生存能力。
徒步愛好者一般都把碩大的登山包裝得滿滿當當,重可達20公斤,但在叢林里舉步維艱。而阿江從不這樣,他出門就只帶一張塑料布、兩個打火機、一把砍刀、一把電筒、一張弓弩、一雙軍膠鞋、一塊壓縮餅干,還有那一黑一黃兩只獵狗,以及他在作向導時別人送給他的一只睡袋——所有的東西不會超過5公斤。就這樣,他在叢林里生活半個月也毫無問題。
“第一天有一點困難,后面幾天就好了。”阿江說,出去第一天要先選好一個點,然后砍樹枝搭一個棚子,燒一堆火就可以過夜了。這時候塑料布的功能相當于帳篷,晚上如果有飛鼠的話,可以打幾只充饑,如果沒有,就吃點壓縮餅干。
一般情況下,到第二天日子就好過了,總會有大小獵物進賬,阿江會把打到的獵物放在火上烤著吃,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分給獵狗,然后繼續往林子深處走。
在這片降雨量極大的森林里,塑料布比任何東西都管用,塑料布可以是雨衣,就算是瓢潑大雨也沒事。不過大家伙們一般都躲在林子的最深處,野牛成群結隊地外出喝水,盤羊總是守著野草豐美的地盤不愿離開,當然還有黑漆漆的熊,獵人不能被它們先發現,而必須先看到它們。
“現在大型動物都不讓打了,能打的多數是些小動物。”獨自狩獵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阿江會把獵物放在火上熏烤制成肉干,然后帶回。尤其獸頭必須帶回家。“獸頭是不能亂扔的,扔了以后就打不到獵物了。”阿江說,獸頭對于獵人來說至關重要,不僅不能亂扔,還要放在家中好好保存起來,每次狩獵前都要進行祭拜。
不過,雖然阿江不再依靠狩獵維持生計,但他作為野外向導的新工作還是讓他時時重返他所熟悉的那些高山、密林。
好獵狗的特征:胸大、腰細、身子短
在過去千年里,獵狗一直是怒江原住民最主要的生產工具之一,因為它們知道怎么幫助主人獲取獵物。
當然,一只好的獵狗必須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土狗、胸大、腰細、身子短(60厘米左右最好)。這樣的狗體力好,身體靈活,可以一口氣跑幾座山,獵物一旦被它們發現幾乎難以逃脫。
黃金斗說:“沒有好獵狗的獵人肯定不是好獵人。一個獵人能守住兩個山口算是不錯的了,但是我可以守住6個山口。作為獵人,獵狗比兒子、老婆都重要。誰要是打我的獵狗,還不如直接來打我好了。”黃金斗說,獵狗吃得比自己好,打到獵物后,第一口食物一般都是喂給獵狗的,但不能把肺、肝和小腸給它們,迷信的說法是,獵狗吃了這些東西就不再去找獵物了。
打獵主要依靠獵狗,先放狗上山,它們會自己去尋找獵物,找到之后,它們會把獵物趕向主人,然后叫著提醒主人。無論走到什么地方,獵狗都會以主人所在的地方為中心,從四周搜尋獵物。“培養一只好的獵狗不容易,首先要選好種,然后把狗帶上山,讓大狗帶著小狗去適應打獵。”黃金斗沒有把訓狗演繹得多么曲折,在他看來,只要按照這個過程,再給它們吃帶有新鮮血液的生肉,就可以激發它們的斗志了。
黃金斗一直遵守著這些信條,從來沒有逾越,所以他可以守住6個山口,無論是多兇猛的獵物也逃不過這些獵狗的眼睛。“這座山上最兇的就是熊了,但是獵狗不會怕,它們遇到自己無法制服的熊就一直跟著,也不主動上去咬,而是使勁叫主人。要是熊撲過來,它們就跑,熊一走它們又跟上。”黃金斗養過太多的獵狗,它們都能征善戰,最后兩只獵狗陪伴了黃金斗20多年,直到老人放下獵槍,獵狗才慢慢老死。
其實在怒江被納入國家級保護區前幾個月,黃金斗就已經放下了獵槍。因為在那一年里,他的大兒子和心愛的獵狗相繼離世。老人的大兒子當時在林場開車,下車方便時掉下了懸崖;同樣在那片伐木場附近,黃金斗最心愛的兩只獵狗也墜下懸崖。那天獵狗發現一只盤羊在巖頭上吃草,但有一道山崖,黃金斗過不去,獵狗就直接撲上去了,沒想到那只盤羊奮起反抗,連續兩下就把兩只獵狗都頂下了懸崖。
黃金斗當時開槍打死了那只盤羊,等他繞路下山找到兩只狗墜落的地方,才看到獵狗的身體已經被盤羊角深深地刺穿了,鮮血把石灘染紅了好大一片。
毒箭,最有效的原始狩獵武器
隨著公路的修通,社會和經濟全面發展,多數怒江人和阿江一樣,不再靠狩獵為生,狩獵最多只是一種習慣。2000年,怒江和獨龍江被納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后,就連習慣也變得不一樣了。
據《貢山縣志》記載,千百年來怒江的原住民一直遵循著狩獵的習慣,而狩獵主要以集體狩獵為主,野豬、野牛、熊、山驢、馬鹿、麂子、巖羊、羚羊、獐子、狐貍、猴子、虎、豹等都是獵物,主要靠獵狗追趕,獵人圍堵,用大弓弩射,或者用鐵頭毒箭射。
阿江現在不能上山打獵了,最多就是到林子里下扣,半個月左右上山收扣子。他每次到山上會下幾十個扣子,但每次也就收獲幾只飛鼠,多半是自己吃,收得多了才賣掉一點。但以前的7月份,他都會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到德欽采草烏。
草烏是制造毒箭必不可少的毒劑。“在丙中洛沒有,我走了3天到德欽那邊去采來的。”阿江把采來的草烏放在孩子和牲畜都無法觸及的地方。在武俠小說里,這種開著紫色花朵的毒草一直被封為“八大毒藥”之一,而這就是當地獵人們都必須要用的箭毒。
阿江會把這些草烏頭晾干,然后用菜葉包裹幾天,使烏頭內的毒液變軟。“用兩塊大石頭壓住草烏,石頭上挖一個槽,毒油就會順著槽流出來。”阿江把這些毒液均勻地涂抹在10多厘米長的竹箭頭上待用。阿江說,制作好的毒箭,放半年都沒問題。
野牛皮制成的箭套里,一般都要放兩個竹筒,將一種黑色的箭和一種白色的箭分開放置,獵人們肯定不會把黑箭和白箭搞混,因為這樣的錯誤是致命的,它可以輕而易舉地奪走你的性命,就像比人類強壯數倍的黑熊一樣倒斃在深山里。
“無論多大的動物也只需射上一箭!”黃金斗曾經用毒箭射死過很多黑熊。“射這種兇猛的動物不能失手,射中之后要馬上離開,讓獵狗跟著它,待毒性在它身上發作。”但黑熊中毒后非常狂躁,它可以把一大片樹林弄得亂七八糟;野牛也如此,總之在獵物死亡之前是不能靠近它的。單獨狩獵時,毒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也有獵人因為毒箭而喪命。“因為仰射時要用口水粘住竹箭,有人就拿錯箭放到嘴里粘口水,結果中毒死了。”
但隨著自然保護區的建立,狩獵成了非法行為,集體狩獵的形式幾乎消失。“過去我們打到獵物都是全村人分,只有獸首和一只后腿是自己的。”黃金斗說,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除了偷獵者外,沒有人敢去違反國家法律。
雖然不再打獵,但黃金斗依然會像過去那樣,在每個新年到來前準備上好的頭酒和大公雞,面對門上的獸頭舉行祭祀、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