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是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各種洋節鋪天蓋地、年味兒越來越淡的今天,如何過春節,如何過好春節,成了老百姓普遍關注的問題。上升到文化的層面上,便是如何傳承節日習俗,挖掘和提升春節的文化內涵。
11月2日,來自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山東省人民政府、光明日報社、山東省旅游局、山東省政府參事室、山東省文史館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齊聚山東濟南,共同探討了這一話題。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的“好客山東賀年會”,多次被與會專家在發言中作為創新發展春節文化的樣本。山東省旅游局局長于沖在論壇上詳細介紹了好客山東賀年會的經驗。
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親切會見了與會代表,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仁元出席論壇并致辭。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陳進玉,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時任光明日報總編輯胡占凡,全國部分省市參事室、文史研究館負責人及部分民俗、旅游、文化專家學者、中央媒體記者出席論壇活動。
為期一天的論壇主旨演講中,來自全國各省市的文史研究館以及學術界的專家、學者圍繞春節文化的傳統進行釋讀,就傳承、創新春節文化,文化消費習慣的歷史變遷以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傳統節日的新期待、新訴求進行了深入剖析。很多專家指出,作為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我們一定要對春節“一往情深”,不僅要傳承,更要注入現代元素,將“過大年”與現代生活接軌。
部分與會專家觀點:
舒乙(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春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調研組負責人):營造“年味”,需要政府出面,部門聯合,全民狂歡。
陶思炎(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正確解讀春節文化符號,才能更好的保護春節文化。
劉鐵梁(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不能離開整個社會生活,特別是社會關系結構和交往方式的改變,孤立地觀察春節文化的變化。
戴斌(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當代的春節必須是開放的,可以與游客共享的文化。
于沖(山東省旅游局局長):“好客山東賀年會”傳承創新了春節文化,已成為山東節日文化旅游品牌。
李松(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大力營造春節的文化氛圍,不要把春節視作普通的長假。
張士閃(山東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保護春節等傳統節日完整性、建立彈性增量放假制度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