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涂了脂,抹了粉,鮭魚紅、檸檬黃、蘋果綠和乳白的油漆修去歲月的痕跡,美得越發像布景,像水上舞臺。” 拿一張地圖,挎上單反,背上背包,徜徉在慢調澳門里,靜靜打撈只屬于你的澳門光陰。
“一座城涂了脂,抹了粉,鮭魚紅、檸檬黃、蘋果綠和乳白的油漆修去歲月的痕跡,美得越發像布景,像水上舞臺。” 澳門作家鐘偉民在《雪狼湖》序言中的這段描述,道出了澳門這座長久以來一直與博彩業雙生的小島,在燈紅酒綠之外的另一番韻味。
澳門之小,在坊間有一個傳說——這里,大約只有一條街道,三個小時,足以你用腳丈量。直至那一刻,站在人潮涌動的大三巴牌坊前,又或是巷弄叢生的居民腔調,每一次,都想停下來三小時,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
拿一張地圖,挎上單反,背上背包,徜徉在慢調澳門里,靜靜打撈只屬于你的澳門光陰。
游龍戲鳳,老城舊時光
對于歷經了歲月滄桑的澳門老城來說,喧囂與熱鬧是留給遠道而來的客人匆匆游走的觀光景點,在它們的背后是對于歷史的守望。這種守望需要我們細細的體味,才能逐漸融入其中,了解這個城市華麗外表下的真實模樣。
之所以選擇自由行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解讀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靜下心來閑逛。于是在澳門的日子,逛遍了大眾的景點后,就在如電影《游龍戲鳳》,《伊莎貝拉》鏡頭中出現的那些無名小街,感受塵封的老城舊時光,感受澳門的真實,而這種真實迅速消融著我心中的那種異地陌生感。
澳門的老城坐落在澳門最為繁華的新馬路的身后。這里很少有新樓,眾多老舊的外墻已經斑駁風化,卻難得的干凈清新。地勢起伏錯落,中式嶺南風格的建筑與西式巴洛克風格的民居總是摩肩接踵地在街巷兩側延展開來,卻渾然如一。在高低起伏的老城閑逛,說白了就是不斷的上坡下坡,駐足留戀,拍照,默默離開。讓人一不小心就產生置身山城重慶十八梯的錯覺。
在澳門,如果是時間充裕的自由行,閑逛這件事兒絕對有充足的理由。除去兩個小島,澳門半島的總面積還不到8平方公里,景點和景點之間的距離常常只是一條街,一個轉角的距離。在澳門的塵封舊時光中游龍戲鳳般地徜徉吧,對于有心的行者來說,最棒的風景,其實往往在你匆匆去景點的路上。
大三巴街小玲瓏
在我眼里,澳門是一個特別適合人居住生活的城市,澳門素有“玲瓏小島”、“袖珍小城”的美稱,城市雖然狹小而擁擠,卻不失精致。在這個玲瓏小島上處處呈現出難得一見的建筑美,的確讓人留連忘返。
澳門是一個很雜的地方,既有中國傳統式建筑,也有歐洲風情建筑,有小檐翹瓦式的舊中國建筑,也有高墻平頂的新中國建筑,總之都是葡萄牙人帶來的歐洲中世紀建筑藝術的精華。
作為一名“教堂控”,自然要先到大三巴牌坊看一下了。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門,也把天主教帶到了澳門。葡萄牙人歷經數年,在澳門建起了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祿”教堂。葡語“圣保祿”發音接近當地方言中的“三巴”,所以也稱“大三巴教堂”。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進入中國歷史的見證。這座澳門標志性的巴洛克建筑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更有創新;既展現了歐陸建筑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體現著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堪稱“立體的圣經”,是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澳門的生活是有品質的慢節奏生活,而這種慢生活使澳門的美食文化格外有味道。像杏仁餅、牛肉干、豬油糕、光酥餅、姜糖、花生糖等,澳門人將這些既是零食也是禮物的東西,統稱為“手信”。從大三巴牌坊的臺階上往下走,游走各店鋪間,吃著即做即賣的美食,悠閑地逛街,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
葡京賭場,世界級的紙醉金迷
作為世界級的超級大賭場,葡京賭場就像一臺分秒不停運轉著的印鈔機。場內的鐘聲、電子音樂及硬幣撞擊金屬盤的聲音,交織出只有在賭場能聽到的紙醉金迷的奢華樂章。
澳門被稱為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博彩業又被特區政府定為澳門經濟的龍頭產業,所以,要了解澳門,就要了解澳門的博彩業。作為澳門11家賭場的龍頭老大,葡京賭場更是一臺分秒不停運轉著的印鈔機。每天進出葡京賭場的顧客平均3萬多人次,不論是顧客人數還是收入,都雄居世界所有賭場之首。
作為澳門最有名的賭場,葡京賭場建筑獨特。涂上以黃白為主的新油漆后,它的外墻變得亮麗整潔。娛樂場內設有下列各種博彩項目:百家樂,廿一點,輪盤,法國輪盤,番雄,大小,搖銀機。葡京賭場的設計,暗藏了很多風水玄機。其中最具“煞氣”的是正門,其中一只門建成獅子口的模樣,另一只像虎口,而且兩只門前就是的士站,賭客由此進入賭場,就好象掉進獅子、老虎的口里,賭客就好容易被獅子老虎“食住”。因為獅子是萬獸之王,在風水上有吸財的作用;老虎是兇猛之獸,有守財看屋的作用。因此,客人不宜從這兩只門進入賭場,否則就是“送羊入虎口”了。
葡京賭場門外的守衛穿著葡萄牙傳統式的黑褲子、紅背心裝束。在附近四處閑逛的放高利貸者則穿戴粗粗的金鏈子,手拿著行動電話。所有人進入賭場前,要通過像機場一樣的嚴密保安系統,連袋子也要徹底檢查。而場內的鐘聲、電子音樂及硬幣撞擊金屬盤的聲音,交織出只有在賭場能聽到的典型樂章。
圣名之城,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門天主教的中樞,右側是主教府,是澳門天主教最高管理機構澳門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彌撒、耶穌圣像巡游等大型活動也在此舉行。主教座堂又稱“大堂”,并非它是澳門教堂中最大,而是因為它最具威嚴的象征。
主教座堂始建于1567年。1849年,天主教集眾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初具規模。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筑,才構成了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
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內部裝嵌有富藝術性顏色的玻璃以及下面左右雙塔式建筑物。舉凡本澳教會的大慶典,必在此舉行。大主教座堂是典型的地中海式風格,彩繪玻璃,木質葡萄牙屏風以及圣母圣像都是非常不錯的看點。
建筑富西班牙色彩,外形壯麗純潔,內部精麗巧飾,宗教名畫如《圣約翰受洗圖》等,也都保存于大堂內。經過多次修葺,教堂前地鋪設葡式碎石,特色的小型噴水池,將這里營造成一個優雅寧靜的景點。
從此地往四方走,不消2分鐘就到達板樟堂、新馬路或南灣區,熱鬧與寧靜成了強烈對比,令人感覺從神圣莊嚴之地走到了繁華鬧市,感受截然不同。 編輯 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