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大眼牛
出生日期:2010/12/28
職業:旅行家
所在團體(品牌):《旅游世界》
所在城市:濟南
若給"差師"戴"綠帽子" 會如何?
2011年10月18日中午時分隨著下課鈴響起,西安市未央區第一實驗小學的小學生們在老師引領下排隊回家。最先走出校門的是一年級學生,隊伍自然地被他們佩戴的領巾顏色分成了兩類:一半孩子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另一部分孩子則戴著綠領巾。據該校教師解釋稱,學習、思想品德表現稍差的學生沒有紅領巾,為教育其上進,該校便為這部分學生發放了綠領巾。這是強制的,不戴老師會批評。這個事兒網絡上的反響極熱烈,關心教育的著名作家鄭淵潔都在微博上狠批。
點評:世上本無差生,按照應試教育標準,硬給弄出一批差生來,而且是小學一年級一入學就分出好差了。毫無疑問,老師當中肯定也是有好有差的,那么,現在是不是應該給差的老師戴上一頂綠帽子?男“差師”如果不愿意戴綠色的帽子,那么照顧下,給戴頂黃色的帽子吧!老師自己如果不想這樣,那為何要學生這樣?“師所不欲,勿施于生”啊!我們中國人的教育里,最缺的是尊重,對個體生命的尊重,還有愛。
“準科學家”的準晶體
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謝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因發現準晶體,獨享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諾獎評選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謝赫特曼在29年前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中觀察到一種“反常理”的現象——當時所觀察的鋁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種不重復的非周期性對稱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當時的理論,具有此種原子排列方式的固體物質是不存在的。
這次發現,在當時引起極大爭議。晶體學權威、兩屆諾貝爾獎得主鮑林(Pauling)曾公開聲稱:謝赫特曼是在胡言亂語,沒有什么準晶體,只有“準科學家”。為維護自己的發現,謝赫特曼被迫離開當時的研究小組,但這一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科學家對固體物質結構的認知。
女孩被碾軋,18路人無人施救
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廣東省佛山南海黃岐的廣佛五金城里,一名兩歲小女孩悅悅(化名)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和碾軋,肇事司機逃逸。在之后的近7分鐘內,18名路人經過卻無人報警或救人,期間女孩悅悅被第二輛貨車碾軋。
點評:在這共同生存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應當守候自己的良心。在杭州,最美媽媽吳菊萍面對女童墜樓危急時刻而伸手一接;在沈陽,七旬夫婦面對街頭井蓋被汽車軋碎而豎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他們接的、豎的、抱的、給的、扶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然后才是行為選擇的對象。
蘋果為什么不曾爛掉
美國蘋果公司10月5日宣布,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去世,舉世哀悼。究竟是什么魔力使得那么多人對一位商人的逝去反應如此強烈,強烈到完全可稱為“喬布斯效應”?細細分析,這種效應和喬布斯身上的兩個關鍵詞是分不開的,一是美國文化,二是互聯網。
美國的包容與好奇文化。只有在這種文化氛圍里,喬布斯才能得到發揮,“蘋果”才能成長。否則,像喬布斯這樣的“異端”,早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蘋果”也早就爛掉了。
再者,美國寬松的商業環境和成熟的市場規則。當初,喬布斯和合作伙伴創立了蘋果公司,被公司通過規則趕出管理層,又通過規則被公司請回來……這些看似簡單的“折騰”,后面都有成熟的商業文化作支撐。在這個文化面前,個人的恩怨要讓位于商業規則。
當然,互聯網的普及也是產生“喬布斯效應”的另一原因。蘋果的產品需要互聯網來支持與傳播;喬布斯的個性也需要互聯網來傳播甚至放大;喬布斯的去世也是通過互聯網傳播,把悲痛與惋惜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