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方,自小便吃慣了濟(jì)南菜品的家常親切,自然對魯菜衍生出了一份特殊的情感。特別是后來只身在外的無數(shù)個日夜,魯菜的咸鮮更成了久久銘記于心的家鄉(xiāng)味道。
在濟(jì)南,魯菜界有“二崔”之說,指的是久負(fù)盛名的崔姓師徒二人,這其中一崔的大滋味酒樓,就是我尋得魯菜秘訣的地方。每每回到家鄉(xiāng),都要對其尋味一番,酒足飯飽后總能有大大的滿足。
酒樓藏于深巷,建筑風(fēng)格并非流光溢彩、金磚碧瓦,卻極具有中國元素:步入餐廳,第一眼就會覺得鑲嵌于壁上的清明上河圖那樣親切;百子圖是何等興旺;迎親圖是這般喜慶吉祥……老飾物與現(xiàn)代化的裝修格調(diào)融合,有種深厚的人文情懷。
大滋味對于我,不僅是一份思念,還代表了一種家的感覺。每來此,我都喜歡去同一個房間,這里有古典的中國味道,有小時候爺爺家堂屋的影子,更有我剪不斷的絲絲心緒。
字畫高懸于墻,條幾上擺放著福祿壽三仙的彩瓷,慈眉善目,笑得燦爛。條幾前置一八仙桌,桌腳雕刻著繁復(fù)的花紋,另一面有著滿墻的青花瓷。這房間里盡是一派中式古典的裝潢擺設(shè),每一個物件都彰顯著主人的欣賞品味和精巧心思。置身其中,有種時光交錯的感覺,望著餐桌中央悠然自得的金魚,仿佛回到了記憶中兒時的場景。
“濃汁佛跳墻”、“清湯菊花海參”這樣的高檔菜,我倒是并不太感冒,反而對海帶排骨、清炒合菜這樣透著濃郁老濟(jì)南味道的家常菜更加青睞。
清炒黃瓜片,片薄如膜,色澤翠綠,清脆爽口,是這里的招牌菜之一。另外一個必點菜,就是我最愛的砂鍋老豆腐。豆腐誰都會做,可這里的滋味卻是別處完全嘗不到的。豆腐久燉,吸收了湯汁,咸鮮獨特,品嘗下來,說不清這簡單的一道菜里究竟用了多少作料。百滋百味,盡在其中,一口下去,口齒皆香。
早就聽說很多在海外漂泊多年的華人,為尋正宗魯菜,不遠(yuǎn)萬里來到這里;許多深愛中國飲食文化的外國友人,也借出訪、出游之機(jī),來到這里。各種國籍和膚色的人皆因魯菜匯聚于此,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寄托,蕓蕓眾生,大滋大味,盡賞人間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