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著“中國泉鄉”之稱的山東泗水,泉水資源豐富獨特,跟隨作者的筆觸探秘泉林,領略泗水的泉之神奇。
泗水在中國,沒有多少名氣。問了不少人,都說沒去過。
其實,就在泗水邊上,一左一右有兩個地方,名氣卻很大,一是曲阜,一是泰安。曲阜有三孔(孔廟、孔府、孔林),泰安有泰山。凡華夏子孫,大概沒有不知道這兩個地方的,到山東旅游,也沒有不想去這兩個地方的。
恰恰,路過泗水,必經泗水,卻一帶而過,不停一停,也不看一看了!
這實在很冤,是天大的誤會。
若問,來到泗水可以看些什么呢?答曰,你可以看圣山仙境,看龍灣落霞,可以看龍門靈霧,看鳳仙疊翠……據當地資料介紹,泗水有“十景”,景景皆可看哩。
再問,泗水十景,何為最佳?如果選一景,最該看什么?
答曰,最該去看的,當然是泉林。
泉林,位列泗水十景之首。顧名思義,泉水之林也。泉水而已然成林,可見蔚為壯觀。那日得以親臨此地,細細看來,驚嘆有二。
一嘆泉水多。泉林有多少泉水?直觀感覺是,遍地是泉,多如牛毛。剛進泉林,迎面看到細沙翻卷的紅石泉,走不幾步是響水泉,緊挨邊上的是甘露泉……主人陪著我們走了一圈,用腳跺跺地下說,這下面呀,全都是泉。名泉有七十二處,大泉有數十眼,小泉則不計其數。哪里用鋤頭隨便一刨,肯定會有一股泉水,突突突地冒出來!
這就難怪《山東通志》稱泉林為“山東諸泉冠”了。泉林為何泉水多?與地理環境有關。泉林東、南、北三面皆山,西南面則是一條注入微山湖的泗河。形象地說,泉林周圍,就像一個巨大的簸箕,把泉林包在中間。簸箕三面蓄水存水,無以發泄,向下滲透,豈不水如泉涌?
二嘆泉水奇。
泉林之奇,單看其名,亦可略知一二。如,紅石泉——泉水涌出處,有紅色細石上下翻卷,似火山噴發,其勢洶洶。如,珍珠泉——泉水自湖底而生,徐徐冒出,狀如珍珠,串串相連,晶瑩透亮。如,響水泉——泉水遇聲則流量劇增,過往行人只要一拍手或一跺腳,此泉即可與之呼應,響聲未畢,水已汩汩大冒矣。
以上泉水之奇,雖亦稱奇,但在意料之中。更奇之處,在趵突泉。此泉為泉林四大名泉,與另一四大名泉黑虎泉相鄰,僅數步之遙。二泉出水量甚大,且水質十分清澈透明,被后人砌成一個長方形池塘。池塘上面,橫架石橋,站在橋上,但見泉水深不可測,水底各種色彩之水草,紅橙黃綠,清晰如畫,在陽光照射下裊裊而動,瑩瑩閃亮,煞是好看。
“快看快看,水線水線!”游人中,不知有誰大聲驚呼。
循聲望去,但見趵突泉出水不遠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清清楚楚出現了一根彎曲的水線!那水線與一般水紋不同。水紋大都與浪有關,或因地下水涌,一圈一圈,往外擴散;或因以石擊水,亦一圈一圈,逐層擴散。但水線不是,它沒有來由,就在玻璃般平滑的水平面上,形成一條長長的、細細的、不規則且沒有規律的分界線!線頭從此端而起,彎彎曲曲,晃晃悠悠,伸向遠遠的彼端,恰似冰面上一條長長的裂紋!
“奇怪奇怪,水怎么會出現裂紋哩?”
“還這么老長老長,就在那里,就在那里!”
人們議論紛紛,不勝驚奇。我亦蹲在池邊,欣賞、觀察足有半個小時。既為這人間難得幾回見的奇觀而驚嘆,又為這按一般常識難以解釋的現象而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么會形成水線?有沒有專家作過解釋?”我向在泉邊作攝影服務的吳春營詢問。
“咋會形成水線,誰也說不清楚。專家嘛,還沒來過。”樸實的老吳,在此服務已經多年。他說,水線形成且被游人發現,已數十年,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人認為,是水的比重不同。有人分析,是水的冷熱不同。可是,同樣一池泉水,為何比重會不同,因何冷熱竟有異?何況,即使是比重和冷熱不同,難道就會產生水線嗎?而那水線竟是那么清楚,那么分明,像是有誰用筆在水面上畫出來的,這又作何解釋呢?
大家議論一番,沒有任何結論,只好嘆為觀止。
游完泉林,次日又游了泗水其他一些景點。唯有這泉林諸泉和那一根神秘莫測的水線,久久難以忘懷。
編輯 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