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中國統計年鑒》有關數據顯示,1978-2008年,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長率達9.83%左右。學術界指出,影響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因素很多,其中外商直接投資(FDI)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伴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各行業的收入差距卻呈不斷擴大的趨勢。2010年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分析指出,從大行業劃分看,2009年,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金融業,為70265元;最低的行業是農林牧漁業,為14911元,最高工資為最低工資的4.7倍。而1998年職工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是農林牧漁業,為4528元;最高的行業是金融保險業,為10633元,最高工資水平與最低工資水平之比2.35。而2006—2007年發達國家最高和最低行業工資差距通常在3倍左右。我國行業工資差距遠超國外水平,行業間過高的收入差距沒有正確反映行業間的勞動差別,將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不利于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要緩解行業收入差距過高這一問題,就必須找出導致行業收入差距擴大的內在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制定相應對策。
FDI與收入差距的關系一直是國際經濟和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從目前研究外FDI影響收入分配不均的現狀來看,大都是利用全國或者省份的數據,研究FDI對區域收入分配不均的影響。如Xing和Zhang(2004)發現,中國地區引入FDI的不同造成了地區收入不平等的擴大。而有關FDI對行業收入差距的效應研究則顯得稀少;張帆、鄭京平(1999)認為,FDI的進入將增加行業之間的收入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