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提出幾點防范措施,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職能。
關鍵詞:財務管理 風險防范
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各項財務活動中,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都有可能存在薄弱環節從而導致風險的產生,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離不開整個宏觀經濟體的運行環境,財務管理宏觀環境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如果企業的管理系統不能適應這些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必然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內部原因
1.企業財務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雖然具有一定的風險管理意識,但由于沒有系統性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缺乏對財務風險的識別、預警和應對,結果仍然無法達到風險防范和規避的效果。
2.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清晰。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產管理及資金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不力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產流失嚴重,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企業在投資決策時,往往缺乏詳盡細致的可行性研究,決策程序走過場,缺乏民主,導致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主要原因。
二、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一)樹立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形成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風險意識,是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時對市場可能出現的消極情況的一種自我防范意識。企業作為市場的參與者,一定要有必要的風險意識。企業財務風險意識很大程度取決于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對風險的態度,管理者應把企業的風險控制理論貫穿于全員,形成全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注重風險防范的實效,提高風險防范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任何財務風險的產生,進而發展成為財務危機,最后導致企業破產,都有一個漸進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