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是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5年,也是旅游業增長最快、效益最佳、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5年來,我們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重點來抓,大力改善旅游業發展環境,切實加強旅游產品開發,加大旅游市場開拓力度,著力培育內蒙古旅游品牌,全區旅游業呈現出極大的發展活力和良好的發展態勢,已經成長為內蒙古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當前內蒙古旅游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如何進一步做好旅游工作,我談幾點想法。
一、充分發揮旅游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要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不僅是旅游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李克強副總理在去年的服務業發展改革座談會上強調:“中西部地區要轉變只有工業發展后才能發展服務業的觀念,積極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內蒙古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最終消費率和第三產業比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繁重。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服務業是重要著力點。旅游業覆蓋了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眾多行業和門類,具有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特點。旅游消費不僅對民航、鐵路、公路、商業、餐飲、住宿、文化、娛樂、會展、博覽等有明顯的拉動作用,還可以促進國際金融、倉儲物流、信息咨詢、文化創意、影視娛樂等新型服務業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和國家旅游局的測算,與旅游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游業對住宿業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加快旅游業發展,可以有力促進相關服務行業的成長和壯大,降低發展對資源的依賴程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擴大社會就業和促進民生改善,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旅游業發展水平直接體現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是一個地區對外宣傳的一張重要名片,是地區軟實力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通過發展旅游業帶動資金、人才、信息和文化的交流,提高地區知名度,對提升內蒙古形象和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自治區黨委八屆十三次全委會議提出要把旅游等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加快發展。內蒙古旅游資源豐富而獨特,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它同地下資源一樣,都是我們的優勢。地下資源是可以枯竭的,旅游資源的開發潛力是無限的。我們完全有條件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實現內蒙古科學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全區旅游業的發展,一定要以戰略性支柱產業為目標,科學規劃,完善政策,扎實推進,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旅游業的發展一定要注重特色,突出惟一性
馬克思講:“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人類對美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對美的追求也是人們旅游的重要動力。伴隨著人的個性化發展,世界旅游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個性化。一個地區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特色越突出,那么它的吸引力、知名度、美譽度以及游客對它的忠誠度就越高,競爭力也就越強,品牌價值、品牌效益就會越大。比如在旅游營銷宣傳上,青海用“三江之源”大做文章,很好地體現了惟一性。如果用“大美”、 “多彩”或“秘境”就失去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也無法充分體現青海旅游資源的惟一性、獨特性,進而也就難以形成強烈的吸引力。從內蒙古來講,自然景觀的獨特性與草原文化的獨特性,實現了完美的結合,構成了一種根本性的優勢,就是資源的惟一性。這些年,我們逐步培育出了一些獨具特色的品牌,像“呼倫貝爾大草原”、“蒼天般的阿拉善”等。這些品牌之所以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叫得響,就是因為它的惟一性。“呼倫貝爾大草原”、“蒼天般的阿拉善”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文化內涵,最能體現這一地區的遼闊蒼茫、美麗神奇、厚重博大。這種惟一性,使它們具有了獨一無二和不可復制的優勢。從一定意義上講,惟一性決定了旅游業持久的生命力,是最能讓人心動神往的吸引力。如果我們抓不住特色,或創造不出特色,那么再好的資源都會被長期埋沒。
三、進一步注重旅游與文化的結合
內蒙古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草原文化。這里有成吉思汗、忽必烈等著名的歷史人物;有黑城、元上都等極具文史價值的古跡;有紅山文化、大窖文化、居延文化和遼文化等文化遺存;有蒙古族的《江格爾》、達斡爾族的《少郎與岱夫》等經典史詩;有土爾扈特東歸的英雄壯舉;有影響深遠、可歌可泣的紅色文化;還有特色濃郁,受到人們廣泛喜愛的民族音樂、舞蹈和烏力格爾等傳統藝術。加強文化藝術的挖掘,并且提升到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考古學等方面的研究,賦予旅游業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這幾年,內蒙古獨特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專業和業余文化藝術愛好者來攝影、繪畫、采風,形成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好作品,也培養成就了一大批攝影家、畫家、作家和音樂家。反映內蒙古草原、大漠、森林、湖泊、冰雪等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的歌曲、圖片、繪畫、詩歌在國內外屢屢獲獎,由此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來。還有國內外的一些大型會議、會展活動也選擇在內蒙古舉辦。隨著人們文化需求的提升,旅游與各類博物館的互動日趨緊密。我們推出的呼倫貝爾、阿拉善兩臺實景演出,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為各地開發文化旅游產品提供了有益借鑒。這些活動和做法不僅極大地促進了自治區旅游業的發展,也很好地弘揚了草原文化,宣傳了內蒙古。我們要進一步開闊思路,對攝影節、服裝節、實景演出等各種主題活動,給予更多的支持,使之成為本地區的品牌,以此帶動和提升整個地區旅游業發展水平。
四、圍繞市場需求,推動旅游產
品向多元化、復合型發展
我國旅游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市場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呈現出多元化、復合型的特點,新的需求不斷出現。游客從滿足于到此一游、走馬觀花,進入到深度旅游階段,對旅游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已經從少數人的消費發展為大眾化的需求,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方式。
實現由傳統的單一觀光型旅游產品向多元化、復合型發展,必須把握當今世界旅游業發展的潮流,不斷拓展旅游業向更多的領域發展,積極推動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產業融合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旅游業尤其具有產業融合的特點和能力。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農牧林業基地、能源基地和航空航天基地,在推動旅游與文化融合的同時,我們還要注重旅游與農牧林 業、旅游與工業的融合,不斷開發新型旅游產品,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像歷史文化游、航天科技游、休閑度假游、健康養生游、農牧林業觀光游、工業游、生態游、探險游等剛剛起步甚至是空白,所以我們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五、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加快發展冬季旅游
目前,內蒙古的游客和旅游節慶活動都相對集中在夏秋兩季。為了減少旅游資源的閑置,均衡人力資源,許多盟市的冬季旅游已經開始破題。像呼倫貝爾冰雪那達慕、赤峰的蒸汽機車攝影節、 錫林郭勒盟的銀色錫林郭勒——冰雪運動游,滿洲里的中俄蒙國際選美大賽、阿爾山冰雪節、達里湖冬捕等活動已形成一定規模和效應,還有一些地方舉辦的少數民族服裝服飾節也越來越引人矚目。內蒙古電視臺有一個節目叫越冷越往北,就富有創意。我們還有溫泉、美食以及傳統節日等,都可以成為冬季旅游很好的切入點。
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的結合,為內蒙古冬季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呼倫貝爾、興安盟冬季長達5個月,林海雪原風景別樣,冰雪運動驚險刺激,方興未艾。還有鄂爾多斯和阿拉善的沙漠戈壁,黃沙白雪雄渾壯麗,靜謐安詳。冬季大自然的美麗神圣只有身臨其境者,方可體味。這種對自然、對生命的更深的體驗度,是到其它地區旅游很少獲得的。
如何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潛在的市場需求結合好,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思路,積極探索。相信內蒙古旅游將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六、進一步提高旅游業管理水平
旅游業的管理不僅僅是行業準入和項目審批,更重要的是市場的培育、監管和服務。
旅游市場的培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科學有效的管理至關重要。旅游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旅游者滿懷向往慕名而來,如果景點設計水平不高,衛生環境不好,又面臨吃住行難等問題,那么,游客一定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這些游客,還有負面宣傳帶來的地區形象的損害。創建一個旅游品牌不易,經營一個品牌也不易,要形成知名品牌更加不易。一旦失去信譽,重新恢復起來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精力。
我們應當認識到,衡量旅游業發展的成效,不僅要看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長期的、無形的、綜合性利益。旅游業包括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要素,旅游市場的培育、發展、壯大也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級政府科學規劃、完善配套、規范管理、改善服務,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特別是旅游規劃和旅游產品開發設計要注重前瞻性,從長遠著想,從細節入手。內蒙古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無論春夏秋冬,行走于其中,都如同置身于巨幅畫卷之中,處處是風景,行進過程本身就是旅游。我們一定要注意根據這樣的資源特點來設計旅游景區、景點和線路,完善配套設施,安排旅游內容。各級政府要通過健全機制,完善扶持政策,創造寬松環境,促進旅游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古人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旅游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國明末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周游名山大川,縱情謳歌自然山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財富。旅游就是追求精神享受和閑情逸致。旅游業的發展水平既反映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又對地區的文明起著提升和推動作用。旅游工作者不僅要有激情,還要善于在學習中推動工作,在工作中增長知識;要善于發現美、創造美,在旅游產品設計中融入文化內涵,提升審美品位,寓教于游,寓教于樂,讓游客在旅游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養,推動全社會的文明進步。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內蒙古旅游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定位,內蒙古旅游業的發展又迎來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歷史賦予的機遇和使命,在“十二五”新的起點上推動內蒙古旅游業再上新臺階,為自治區的科學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