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深州監獄發生越獄事件。盡管大批警力展開搜捕,幾天過去,卻一無所獲。這次越獄事件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逃犯王振輕居然是一名退役特種兵。據獄方介紹,他在越獄時成功突破了4道關卡。
從《第一滴血》開始,就有不少影視作品以退役特種兵為題材。在此類影片中,“蘭博”們神勇無敵,在和平社會中的警察盡管人多勢眾,卻無法奈何此類戰場英雄,最終只有其同單位的戰友出手才能收場。在公眾的眼中,退役特種兵似乎是個不穩定的因素,一旦脫離了現役的管治,則可能對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實際上,這種擔憂是多余的。在和平社會中,絕大部分退役的特種部隊成員都能夠安分守己,并且工作出色。香港大亨李嘉誠的左膀右臂、和黃集團執行董事馬世民先生便是一名退役特種兵。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他曾在法國外籍軍團服役長達5年,并參與過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戰爭。
特種兵并不是超人。在執行任務期間,他所依靠的主要是裝備、情報和整個軍方的支援系統,而個人能力所占的權重其實并不算高。
分析這個案例,我們會發現,王某在特種部隊的經歷確實對其越獄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幾乎所有的特種兵都會接受逃脫的訓練。特種部隊主要任務之一是破襲敵方的重要目標。而一旦破襲成功,敵方的報復和追蹤便會隨之而來。在遭遇重兵強火力的情況下,即便是訓練有素的特種部隊也只能走為上。要想活著回去,就必須掌握一定的逃脫技能。
體能是逃脫的首要因素,特種兵必須具有能夠長時間負重奔跑的能力。以色列特種部隊就經常進行超過100公里一天之內往返的徒步奔襲訓練,并且多次在清剿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行動中使用這種戰術。以色列特種部隊的徒步奔襲固然非常有名,中國特種部隊的奔跑能力同樣非常出色。有不少曾經參與過以色列訓練的中國特種部隊軍官都表示,以色列的“跑功”跟我軍的訓練相比并不算特別出色。在我軍各特種部隊的榮譽墻上,都能看到該部隊的5公里越野訓練紀錄保持者的成績,基本上都能夠達到專業長跑運動員的水平。因此,王振輕優秀的長跑能力使其能夠在一開始迅速脫離警方的追捕。
僅僅靠奔跑并不能有效甩掉追兵,必須借助交通工具才能擺脫各種跟蹤,尤其是最為難纏的警犬。不少文學作品中都宣稱,通過跨越河流和噴灑刺激性氣體能夠擺脫警犬的跟蹤,實際上這并不可靠。唯一可能的是,突然乘坐交通工具逃跑,這樣警犬才能徹底失效。由于王振輕具有多次在公路扒車盜竊的經驗,所以采用這種方式擺脫追蹤是必然的。
一旦擺脫警方的第一次封鎖布控,王振輕就從一個狂奔的逃犯變成了一個需要藏匿的人。因為警方的封鎖范圍始終是有限的,而且不可能長期封鎖大片區域。在追蹤逃犯的過程中,設定封鎖距離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當然這需要判斷逃犯在多長時間內能夠逃多遠,也就是推測出逃犯的機動能力。
在軍事封鎖中,如果巡邏隊發現特種部隊的滲透痕跡,則必須判斷對方的行動方向以及大約的距離。比如,在鐵絲網上發現了一個洞,那么說明有人經過這里。此時,首先尋找這個洞周圍敵人的行走痕跡,那么基本可以判斷其行動方向。接著,就要查自己的輪值表,因為巡邏隊一定會在某段時間內經過這里,如果上次巡邏隊經過此地是1小時前,那么敵人最多在1小時之內通過這里。如果對方是徒步行動,則封鎖20公里的范圍已經足夠,因為1小時長跑的世界紀錄才是21公里,那么重裝步兵顯然不可能超過這個范圍。
另外一個推測敵人距離的方式是根據溫度。如果發現敵人使用過的火堆或者被殺死的己方士兵,通過探測火堆的余溫或者尸體的溫度就能判斷出這是敵人多久以前留下的。
本次越獄的主角王振輕,據稱曾在酒泉衛星基地的特種部隊服役。該部應該屬于二炮部隊旗下的偵察大隊。它的主要任務是,巡視各導彈基地以及重要機動節點,避免戰時遭到敵方特種部隊偷襲,同時還具有遠程偵察能力,對導彈攻擊后的效果進行評估。
二炮特種部隊本身的專業技能就是對付敵軍的滲透和偷襲。因此,該部成員同樣應該是一名滲透和逃跑的專家。這就是直到筆者發稿前王振輕還未落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