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廣角》愿意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做一期專題,沒有任何條件,讓人感動。因此,編輯囑我寫幾句話作為卷首,我幾乎沒打折扣就答應了。
想當初,2006年1月的香山會議,應邀前來的20家出版集團和出版社,一頭霧水地聚在一起,來的時候并不清楚要做什么事,在聽完領導講話以及我們的說明后,依舊是懵懵懂懂,包括我們自己在內,不知道“推廣計劃”究竟應該如何做,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只是有一點我們非常清楚,國家需要我們走出去,需要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承載中國文化的圖書走出去。
因為中國制造已經走出去了,中國的產品已經遍布五洲,中國的GDP持續以兩位數的幅度增長,中國的崛起已經變得無可置疑。但是,世界看中國,還是那么的陌生,就像一位原本默默無聞的鄰居,突然變得生動、富有,75c4a68e5a570ec565214fa2ee36798d6d90db342c9235b441c018298dd6bd67發展的勢頭令世界震動和不解。對我們的種種做法時時質疑,特別是對我們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我們的發展模式且驚且懼,不僅說三道四,而且妄加猜測,頗讓我們有秀才遇見兵的感覺,越想解釋越說不清,糾糾結結很是別扭。
當然,這里面有羨慕嫉妒恨,有以小人心度君子腹之嫌,也不缺別有用心的非良善之輩,但多數人是不明真相,是不了解中國的現狀。而我們自己也缺乏與國外打交道的能力,缺乏表達自己、說明自己的水準,有時還不屑于這種表達,不愿意與之糾纏。殊不知,恰恰是這種不屑與不愿,更加重了國外的不理解。
文化背景的不同,使東西方文化有天然的隔膜,中國多年的閉關鎖國加重了這種隔膜。如何消除誤解,打破隔膜,是我們每一位對外文化工作者的責任。為了這份責任,為了使中國在對外交往中能夠降低溝通成本,盡快融入世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承載中國文化的圖書走向世界,希望國外讀者通過閱讀中國圖書了解中國,進而喜歡中國,熱愛中國。
本著這個宗旨,我們號召中國的出版機構盡可能地推介自己的產品,我們也用資助翻譯費用的形式鼓勵國外的出版機構引進、翻譯出版中國圖書,這就是“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緣起。在不斷的推進過程中,我們成立了工作小組,成員單位由香山會議的20家發展成30余家,還有若干家出版集團和出版社的申請等待批準,每年一次的工作小組年會成為大家的向往。設立在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的“推廣計劃”工作小組辦公室成為日常的辦事機構。每年兩次的圖書推薦和兩次的圖書評審評估成為基本的工作機制。此外,還建立了“中國圖書對外推廣網”中英雙語網站,創辦了China Book International英文雜志,聘請了數十位中外專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句話,“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已經成為有隊伍、有機制、有外腦、有媒介的成熟的名牌文化工程。
經過5年的努力,“推廣計劃”已經與50多個國家的300多家外國出版機構建立了聯系,資助圖書2000多種,涵蓋30多個文版。特別是2009年推出的“中國文化著作翻譯出版工程”,我們稱之為“推廣計劃”的加強版,更令“推廣計劃”如虎添翼,使中國圖書“走出去”駛入快車道。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雖然實施了只有5年,在國內外卻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推進速度超出我們的預期,在回望“十一五”時,我們為其取得的驕人成就而自豪,為其能夠持續發展而欣慰,我們相信,在下一個5年計劃中,“推廣計劃”一定會健康成長,從一個可愛的嬰幼兒長成美少年。我們期待著,也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