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書的成功策劃與營銷,在激烈的圖書市場競爭中能夠一炮走紅,實則是因勢利導,應市而出,可謂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要素。而縱觀它的成功推出,主要重在三個“一”方面:傳遞一種理念;放飛一縷希望;構筑一個夢想。
2010年, 一位92歲高齡的老奶奶走進了我們的視野,深入到我們的心靈,成為無數都市主婦、白領熱衷并極力效仿和渴望的對象。這就是《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書里的主人公:塔莎奶奶。這位安靜、慈祥、豐富而優雅的老奶奶在書中娓娓道出,她的生活哲學就是跟著感覺走,全然地和大自然在一起,盡享一種充滿靈性的愜意人生。《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經推出,便給現代女性打開了一扇可以忘卻年齡、超越歲月,以優雅的姿態走向美好生活的夢想之窗和希望之境。在2010年,“塔莎奶奶”幾乎成為優雅的代名詞,撫慰著現代人疲憊的身軀,感動并溫暖著現代人孤獨而虛無的靈魂。同時,塔莎奶奶亦是象征“希望”與“夢想”的符號,給現代人向往美好生活,優雅生存以希望和力量。
縱觀這幾年的圖書市場,可謂繽紛絢爛,爭奇斗艷,五花八門,各種概念主題書、歷史書、職場書、穿越書、盜墓書、養生書等層出不窮,極大地蠱惑著現代人的眼球,刺激著現代人的神經。圖書市場的競爭已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幾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在不斷地尋求著能繼續蠱惑現代人眼球,刺激現代人神經的暢銷書。傳統的以文化、品位、精神為主導的圖書經營理念,在現時代完全被市場銷量、經濟指標、效益利潤所左右。整個圖書市場,顯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急功近利的浮躁感,就像一場彌漫著硝煙的戰場。而讀者,身在其中,從最初的驚訝、欣喜、狂熱,逐漸地到身心俱疲,無所適從。甚至一聽到或一看到“暢銷書”這三個字,便會聯想到吆喝、炒作、蒼白、空洞和功利。這是讀者從一而再地上當受騙里得出的感受。有細心的讀者甚至發現,許多的暢銷書,若加以仔細的分析,便可以看出虎頭蛇尾,前后矛盾的破綻來。
而現實的緊迫感,生存的壓力,精神的孤獨,蝸居也好,職場也好,現實給人的強大壓迫感使人們對閱讀寄托了另類的希望,那就是暫時離開浮躁的現實世界,或者確切地說,希望在現實的世界里尋找到一種能夠讓心靈做一個SPA的簡單方式。這種心靈SPA的方式不是憑空的玄想,不是虛擬的模式,而是在現實的世界里只要你我有心、用心,即可實現的事。這就是《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在2010年下半年,一經推出便大受讀者歡迎以至暢銷的深層原因。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書的成功策劃與營銷,在激烈的圖書市場競爭中能夠一炮走紅,實則是因勢利導,應市而出,可謂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要素。而縱觀它的成功推出,主要重在三個“一”方面:傳遞一種理念;放飛一縷希望;構筑一個夢想。
傳遞一種理念:樂活生活方式
現時代,與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經濟的不斷增長與騰飛正相反的是人的身心越來越疲憊,生活壓力的越來越大,精神的虛無感與生活的無幸福感。無論是在市場經濟中已經富裕的一族,還是正處在發展與建設中的一族,幾乎都有此相同的感受。
高度的物質與功利的背后,必然滋生的是心靈的疲憊與虛無。于是,人們渴望一種簡單易行的快樂的生活方式。這幾乎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最高的理想。這便是樂活生活方式的誕生原由。
樂活理念,最初誕生并早已流行于歐美發達國家。由于樂活理念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隨著中國社會文化經濟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與思想觀念的不斷提升,近幾年,逐漸樂活理念被中國人所接受并熱衷。從2007年之后,國內很多主流媒體都在傳播“樂活”這一理念,并有專業的雜志誕生,但是由于媒體人詮釋得不全面和大眾理解的局限性,樂活在傳播上存在兩個嚴重的誤區:一是認為樂活就是原始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二是認為只有中產階級才有條件享受樂活式的生活方式。其實真正的樂活與貧賤富貴沒有直接關系,只要是健康的、綠色的、環保的、可持續性的,都是樂活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樂活理念在某種意義上與我國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簡樸生活”、“天人合一”的價值觀達到了一種契合與共鳴。我國儒家文化在注重物質生活的同時,更重視精神生活,認為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只要精神生活充實,那么即使“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也“不改其樂”;“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也“樂亦在其中”(《論語》)。而樂活理念,勢必會在原來的意義上,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重新在現代人的生活里開花結果。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系列樂活叢書的策劃人及圖書出版者,北京新智慧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猛指出:“通過《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的出版調研與策劃途徑,我們了解到我們的年輕讀者對待樂活的態度大概有三種:向往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種種原因缺少去尋找“快樂”的勇氣和途徑; 可以自己根據個人愛好,選擇一些譬如手工、園藝等方式緩解生活的壓力,但缺少明確的理念和群體的支持,所以經常會半途而廢;與愛好相投的朋友結成圈子,經常有一些活動,但經常為了“樂活”而樂活,勉強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很疲憊。在當今社會像塔莎奶奶那樣“毫不勉強地跟隨自己的感覺過自己的生活”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按照趙猛的設想,這些年,樂活的理念在我國是在不斷地傳播,但卻缺少一種真正具有指導作用與模范作用的樣板。《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不僅是要讓人們從形而上意識到什么是樂活理念,更是要讓人們從形而下去實踐與踐行樂活生活方式,打造一個經典的具有樂活生活方式的樣本來。
放飛一縷希望:超越年齡
如今,看看商店櫥窗里五花八門的商品,看看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養生、美容類書籍,縱觀現在的電視、報刊雜志、電影等等,我們無不驚奇地發現,現時代全民進入了一種“恐老”的年代。“恐老”的特征便是“裝嫩”。“裝嫩”幾乎是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外在表象形態。但是無論人怎樣裝嫩,都不可避免一個殘酷的事實:人的生命總是在不可抗拒地走向衰老。而對于沒有良好心理素質與準備的人,衰老的確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衰老不僅令年輕的容貌變得丑陋,而且還會令人的心靈布滿陰霾。無可否認的是,人口老齡化也是這個時代另一個重要的特征。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在2010年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0/2011》中透露,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在年輕時,如何調整生命走向日趨衰老的心理?在老年時,如何應對孤獨的生活?這些都是現代人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而《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無疑給現代人描繪出一幅美好的日常生活藍圖,提供了一個樂活的生活方式樣本。正如一位日本讀者所言:“作為一名老人,天天苦惱著從此該怎樣生活的我,從塔莎奶奶‘來吧,像這樣生活吧’的話中得到了力量。”“美麗的老奶奶,固執的老奶奶,優雅的老奶奶,開朗的老奶奶,每一面都充滿著各種魅力,但那都是別人的評價。我想,如果能像塔莎奶奶那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為極富有個人魅力的老奶奶,那該有多好。”作為一名老年讀者,從《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書里看到了生活的精神支柱,找到了生活的力量。而作為年輕的讀者,無不是具有同樣的心靈感應。《心理月刊》的主編王琿說:“我一次次地因為塔莎奶奶的文字而笑起來。這笑容里,我感覺到有著一種細小的、心領神會的滿足感。在我如此繁忙的工作時間里,前所未有。而且,這一次是理所應當地讀的一本書,一本要被我們列為選題的書。”
打開互聯網,轉載或評論《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的網頁更是無數。不僅年輕人喜歡,而且不少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喜歡。人們為何會如此熱愛此書,原因便在于,此書緩解與釋放了現代人對生命不斷流逝的恐懼與焦灼心理,更是為現代人更好生活或走向未來美好生活放飛了一縷溫暖而有力的希望。
構筑一個夢想:優雅生存
在《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的作者序言里,塔莎奶奶說:“我沒有什么其他特別的方式可以建議各位‘應該如此活下去’,我只是擁有一套自己的哲學,關于自己是如何生活著,以及想要如何生活。”
的確,我們每個人,在諸如財富、名譽、身份、地位、美貌及生命等等這些選項中,唯一能夠選擇和真實擁有的是個體生命。而個體生命到底該如何生活,以及想要如何生活,這是我們每個個體生命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匆匆忙忙的現代人,在滿足了物質的需求之后,總還是希望追求點別的什么。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走上一條幸福之路,優雅地生存,但又總苦于現實的世俗與浮躁。在俗世里,人總有一種自我迷失之感。而《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便為讀者設計或尋找到了一條解決此問題的方式。它要告訴讀者的是:原來幸福之路,優雅生存也是這么簡單。它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附加條件,也并不需要付出什么額外的代價,它就在每個人的心里。它靠的不是外界的給予,而是內心的素養。靠的是,人是否具備了一顆能抵抗世俗浮躁的豐富、細膩、真實、博愛的心。有了這顆心,你就具備了走向幸福之路優雅生存的條件。
它并不需要每個人都像塔莎奶奶一樣遠離城市,住木屋,種植花草,制作手工,繪畫等。也許你身在喧囂的都市,處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也一樣可以這樣優雅地生活。正如法國哲學家福柯所言:“在我們的社會中,藝術只與物體發生關聯,而不與個體或生命發生關聯……每一個體的生活難道不可以是一件藝術品嗎?”按照福柯的看法,人的自我是被發明出來的,而不是被發現出來的。如果人的自我是被發明出來的,人本身就沒有任何不可改變的規則、準則或規范,也就不存在什么隱藏在外表之下的本質。而人的本質——假如人有本質的話——并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固定的、普遍的東西,而是由許多帶有歷史偶然性的規范和準則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規范和準則,又是由每個人都必須在其中成長的風俗、習慣和制度所規定的。對于這些規范和習俗,一個沒有創造力的人會循規蹈矩,亦步亦趨;而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卻會在自己的生活和自我塑造的過程中對這些規范加以改變。而所有有創造力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應當不是去追逐財富、身份、地位,名譽等等,而是把自己的生命塑造成一件藝術品。
這便是《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為現代人構筑的一個人人都可以實現的心靈深處的夢想。理念先行或以理念為指導,這一直是西方暢銷書的一個暢銷密碼。只有真正高于人實際生活的而又切實可行的理念,或者說,只有真正符合讀者內心精神需求的理念,才能真正被讀者所接受和喜歡。現今的圖書市場,說營銷戰也好,說選題策劃戰也好,還是打作家人氣牌也好, 最終都免不了是一場財智、資本的大比拼。因此,從形而上的理念到形而下的實戰兩相結合對圖書出版人來說便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圖書出版者在書的選題策劃上必須具備審時度勢的洞察力,敏銳地捕捉市場制高點的眼光,及統領全局性和放眼全球的視界,還要有果敢、迅速與嚴謹的辦事作風。而在營銷上,要結合書的理念與內容進行宣傳定位、特定讀者群定位,并進行有意識地宣傳。如《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便死死瞅準“樂活理念”,抓住一切涉及樂活生活方式的會議、人群、論壇進行廣泛的宣傳。而在圖書的包裝和發行上,又結合現代人的視覺審美特征,對圖書的外在進行精心設計包裝。全書采用精美的裝幀,配有大量唯美精致和田園風格的圖片,讓人浮想聯翩,躍躍欲試,再加上富有哲學式的詩意的語言,達到思的詩化和詩的思化這一語言審美功能。另外,隨書贈送的塔莎奶奶的花的種子,更是在此書的營銷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也就是《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一書在2010年下半年,大受歡迎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