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知識經濟社會為圖書館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而在圖書館的知識管理過程中,隱性知識管理對圖書館的作用更是起著毋庸置疑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對隱性知識管理的研究,探尋隱性知識開發共享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識時代圖書館知識管理實踐的重要任務。
1985年,英國著名學者波蘭尼首先提出了隱性知識的概念。隱性知識是指個人或組織在長期生活工作或運行發展實踐中難以規范化也難以傳播和交流的各種隱性知識的積累,諸如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工作實踐中形成的思維、認識、經驗、能力;一個組織在長期的運行發展實踐中所形成的管理理念、經驗、模式等。
圖書館隱性知識是指圖書館及其館員通過長期的工作和實踐,在館員個體和圖書館內部各級組織中積累起來的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難以規范化、難以表述和模仿、不易交流與共享、也不易被復制或盜取、尚未被編碼和顯性化的各種隱性知識。同時還包括通過流動與共享等方式從圖書館外部有效獲取的知識。
圖書館的隱性知識主要體現在圖書館一些技術工作中,如圖書分類、編目、典藏等是一個復雜的信息處理和傳遞過程。在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很多環節都滲透著圖書館隱性知識的運用。圖書館的隱性知識大體可分為個人隱性知識、集體隱性知識和專業隱性知識三種。
1.2.1 實踐性。波蘭尼認為:只有通過一個人的行動,并非通過個人對其本身掌握的東西所做的解釋,才能真正的獲得隱性知識。
1.2.2 默會性。隱性知識隱含于行為個體的言行及思想中,并且根植于個體所處的環境中,難以用系統的、規范的語言或文字明確表述、也難以用數字和公式來清晰表達、難以學習和交流、難以進行邏輯說明,領悟、練習和積累是學習隱性知識唯一的方法,可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1.2.3 獨占性。隱性知識是存在于個人頭腦中的,它的主要載體是個人,主要是通過個人親身的經歷或學習過程獲得的別人沒有的知識,它不能通過正規的形式進行傳遞。因為隱性知識的擁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難清晰表達,只能靠感悟和領會來獲得,因此具有一定的獨占性和排他性。
1.2.4 情境性。隱性知識是通過人的感覺或領悟來獲得的,總是與特定的情景有著緊密的聯系,依托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而存在的,是對特定的任務和情景的整體把握。
根據隱性知識所依附的主體不同,可以將高校圖書館隱性知識分為以下幾種:
1.3.1 個體擁有
(1)圖書館員擁有的隱性知識,主要是指館員在長期的圖書館工作中和為用戶提供服務時所體現出的思維、經驗技能、服務態度與質量、精神風貌、學習新知識的理解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靈活處理工作中各種突發和常見問題的能力,以及對人生觀、價值觀的立場和態度,還包括館員個人的人生理想、思維模式、知識構成、愛好專長、人生履歷與人際關系等。圖書館員個體擁有的隱性知識是圖書館最寶貴的財富,是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量。
(2)讀者擁有的隱性知識,主要是指讀者在使用和利用圖書館的各項服務中積累形成的方式方法、經驗技巧等,包括對圖書館開閉館時間的了解、查找資料的方法、館藏資源及其位置的了解、圖書館內部格局布置的掌握、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圖書館員的工作能力及如何利用圖書館、咨詢圖書館員等方面的經驗總結。這些隱性知識對圖書館開展的服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作用,對其他讀者也有著很好的借鑒和指導作用。另外,讀者擁有的隱性知識還包括讀者沒有明確表述的或難以用文字表達的對圖書館發展有指引作用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圖書館應對搜集的讀者隱性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形技術,根據所設計的3D模型,通過3D打印設備逐層增加材料來制造三維產品[1-7]。3D打印綜合了機電控制、數字建模、信息、材料科學與化學等諸多領域的前沿技術,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8-11]。由于3D打印具有快速成型、高度靈活、節約成本的優勢,已被廣泛應用于制造業、航空航天、食品產業、建筑及醫療等領域[12]。醫療行業目前是3D打印技術擴張最為迅猛的行業,應用包括醫學模型制造、組織器官再生、肢體修復、骨骼重建等,在個性化解決方案方面,比較典型的應用有3D手術規劃模型、3D打印植入物以及假肢矯形器等康復輔具。
1.3.2 部門擁有
圖書館部門擁有的隱性知識,主要是指圖書館中的每一個部門中的個體由于彼此密切互動和直接溝通,通過長期的效仿學習、感知領悟,形成了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主要表現為各部門所掌握的技術技能、操作流程,部門內不同崗位上約定俗成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部門成員的默契合作和協調的溝通力,以及他們長期以來通過互相交流學習和團結協作形成的共識等,同時還包括部門領導在工作中處理問題后的經驗教訓。部門擁有的隱性知識既不是脫離部門內各個成員的隱性知識獨立存在的,也不是所有成員隱性知識的疊加,而是部門成員獲得的各種隱性知識的有效轉化和整合。
1.3.3 整體擁有
圖書館整體隱性知識,主要是指圖書館在長期的建設和發展實踐中探求、積累起來的共同的經驗和知識。圖書館整體擁有的隱性知識,它不是脫離館員個體或部門的隱性知識而獨立存在的,它是將館員個體和部門的隱性知識作為基礎,卻又不是將它們的簡單相加,它具有著個體或部門所無法具有的知識特質。包括辦館理念、辦事原則、價值觀念、圖書館的形象、圖書館文化、圖書館機制和圖書館慣例。同時還包括圖書館對內外環境及突發或常見事件的應對和協凋能力,圖書館對外服務的整體水平、信譽程度及服務態度;圖書館內部的親和力以及凝聚力,還有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在思想和行動中的共同工作理念、道德信仰和精神風貌等。這些都是難以用具體精確的語言表述出來的,但是卻都是發揮著重要作用的隱性知識。
動態地挖掘館員個體的隱性知識,應注重知識的融合與創新。圖書館要做到系統全面的思考理念,整體性的動態挖掘館員個體的隱性知識,自我總結和分析問題的癥結,從而得到更有效的策略來實現館員個體隱性知識的交流和共享。我們要以挖掘館員隱性知識為著重點,以創建學習型圖書館為落腳點,通過學習、整修、改造、創新、與時俱進,來使圖書館組織具備持久的競爭力。
隱性知識作用的發揮,要把隱性知識的融合作為前提,因此注重對隱性知識的融合與創新是十分必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性知識,從外界接受到的隱性知識時常會與自身擁有的隱性知識產生分歧,因此需要我們進行隱性知識的融合,進而轉化成為自已的知識體系,然后再加以利用?在融合與利用的過程中,還要根據環境的不同?條件的不同對隱性知識加以創新,推進知識的演進?
隱性知識的挖掘必須是要有雙方的參與,在圖書館員作為傳遞知識的主體,必須得到接受知識的用戶(學校在通常情況下是教師和學生)的響應,因此用戶必須參與隱性知識的挖掘。在隱性知識的開發中,接受知識用戶的參與是至關重要的?知識用戶了解并且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內容,他們在尋求這樣的知識獲得時會向圖書館員要求幫助,這也就激發了圖書館員隱性知識的發揮和利用,從而間接地促發了圖書館員工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用戶與圖書館員之間的交流的頻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圖書館的生命力與活力,而交流過程中又更加強調圖書館員(工)輸出的知識是否是和用戶所需要的保持一致?這就于無意識中要求圖書館員對自己的隱性知識進行有目的的挖掘?基于這樣的客觀現實,用戶積極主動的參與隱性知識的挖掘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引入有利于隱性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推動館員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使圖書館員工主動的地將他們的這類隱性知識與其他人交流與分享。因此圖書館構建一種量化的報酬激勵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員工只有意識到知識共享與自己的利益一致時,他們才會樂意共享自己的知識。對圖書館建設積極貢獻個人知識的館員給予報酬,讓開發利用知識或開發利用圖書館知識資源為圖書館有所發展和創新的館員得到切實的利益,這種報酬激勵能夠加快圖書館內部的隱性知識的運轉周期,促進內部成員之間隱性知識的交流和傳播,達到知識價值的最大化?
圖書館員隱性知識主要是指員工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技巧、處事能力、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和水平,以及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履歷、思想理念、解決問題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
2.4.1 館員的隱性知識是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動力,圖書館員在為讀者服務過程中,經過一個長期的積累時間,形成了眾多高價值的隱性知識,這是圖書館館員個人的財富,同時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財富之一,成為了圖書館持續發展的動力。
2.4.2 館員的隱性知識形成更有效率的知識服務。人是隱性知識的惟一載體,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主要人力資源,自然成為了圖書館知識的傳播的重要執行者,因而對圖書館員隱性知識的充分挖掘并使之顯性化,能加快知識的交流頻率并且擴大知識的交流范圍,使知識得到時效性和廣泛性的傳播。
2.4.3 館員隱性知識對圖書館的重要性。圖書館員根據不同的學科進行自己的范疇管轄,在向用戶展示個人知識的同時,也伴隨著隱性知識的展示。館員要規劃好個人專業知識體系,要持續不斷的進行學習、搜集和總結知識資源,利用自己的隱性知識完成實際工作、創新的知識,從而使圖書館有著更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知識傳播的重要場所,在社會文化的地位以及在知識交流體系中的作為顯得極其重要,而對圖書館隱性知識的探究與挖掘也是順應時代之需要。隱性知識的探究與挖掘,無論對擁有隱性知識的個體、部門還是整體都是很有必要的。圖書館隱性知識的最大化挖掘,能使個人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也可以使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切實的落到實處。
[1]秦亞歐.圖書館內部隱性知識共享的途徑[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1):162-165.
[2]李東林.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的策略研究[J].情報雜志,2007,(6):57-60.
[3]何曉紅.基于心理契約的圖書館隱性知識管理[J].情報雜志,2007,(2):22-24.
[4]李曉紅,王延鳳,段熔.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的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07,(10):138.
[5]王海英,王煜,張金艷.論圖書館隱性知識的管理[J].圖書館學刊,2005,(5):23.
[6]龐愛國.基于圖書館知識管理的知識服務[J].圖書館學刊,2005(2).
[7]于海波.圖書館隱性知識的管理與利用[J].內蒙古科技與,2009(9):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