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錦州鐵路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遼寧 錦州121000)
1、前言。由于我國西部地區氣候相對惡劣,生態脆弱,許多工程從沙漠或沙化土地通過,工程建設中對環境的保護工作顯得十分重要和突出,如果能與當地地方防風治沙工程結合處理,不僅降低鐵路的沙害、沙埋,使沿線城市防風治沙工程的優勢達到最大限度發揮,環境的改善也將吸引更多資金到西部開發。下面結合集通線、錫烏線的勘測設計,談談風沙地區防護設計的體會。
2、自然地理及氣候狀況。集通鐵路穿越渾善達克沙地,地形呈緩波狀起伏,以固定沙丘為主,局部為半固定沙丘,丘間有小型沖積平原。全區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短促,降雨少且雨量集中,全年干旱多風。年降水量在351mm左右,蒸發量大,旱澇突出,大風天數多(SW風多)。
3、風積沙路基填料。路基必須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足夠的強度和水穩性,而這些性質又是制定路基壓實的主要因素。沙漠里路堤的主要填料為風積沙,但應措施采取保證其在最優含水量的前提下提高壓實度,使路基達到最佳穩定性和強度。并應用地基系數進行控制壓實密度。
4、防護設計。本地區以以固定沙丘為主,局部為半固定沙丘。鐵路由此通過會造成風蝕、沙埋等危害,嚴重時造成路基寬度減小、機車脫軌、設備損壞等不利于行車的事故,因此保護鐵路設施的正常使用、防止沙害必須考慮防護。防護針對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路基本體邊坡防護;另一個是防風固沙林帶的建設。
4.1 風沙防治原理及原則。風沙產生主要由于該地區常年大風;且地表多為干燥、松散的土壤。因此防治需針對上述兩個方面進行:降低風速,使地表氣流速度大幅下降;固定地表土層,使之不易被風蝕。
集通鐵路沿線風沙防治主要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結合、使用中的保護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由于本地區年降雨量在351mm左右,地下水在丘間低地埋深較淺,有植物生長的條件,因此主要采用植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利國利民。
4.2 防護工程設計
①路基本體防護設計。集通鐵路沿線的防護方法為路基邊坡鋪設碎石土,并種植灌木。路肩設置M7.5漿砌片石護肩,防止因風蝕作用,使路基被掏空,造成枕木外露,鋼軌懸空。灌木采用檸條適宜效果較好。
②防護林體系設計。在流沙肆虐的沙漠地區,防護林在保護鐵路方面作用顯著,它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風速,抑制流沙的發展,降低輸沙量,防止鐵路被沙埋,設施被磨蝕;又由于植物治沙比較經濟、作用持久、穩定,并可改良流沙的理化性質,促進土壤形成,改善、美化環境,提供木材、燃料、飼料、肥料等原料,具有多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優點,因此建設鐵路兩側的防護林體系是非常重要而且效果良好的。
流沙地區環境極其惡劣,建設防護林首要問題是植物在流沙上如何成活與保存。流沙上分布的天然植物種類和數量很少,它們對流沙環境有各自的要求與適應性,但必須具有抗干旱、抗風蝕和沙埋的能力。我們若能選擇一些適宜的植物在流沙地區去恢復和建立植被,將對建設防護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由于流沙是一種貼近地表的運動現象,因此不同植物固沙和阻沙能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近地層枝葉分布狀況。近地層枝葉濃密,控制范圍較大的植物其固沙和阻沙能力也較強。在喬、灌、草三類植物中,灌木多在近地表處從狀分枝,固沙和阻沙能力較強。喬木只有單一主干,固沙和阻沙能力較小,有些喬木甚至樹冠已郁閉,表層沙仍繼續流動。多年生草本植物基部叢生也具固沙和阻沙的能力,但比之灌木植株低矮,固沙范圍和積沙數量均較低,加之入冬后地上部分全部干枯,所積沙堆因重新裸露而遭吹蝕,因此不穩定。從以上分析集通鐵路首選灌木進行固沙和阻沙,然后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混交林綜合防治。
結束語:隨著國家退耕還林還草環保政策的逐步實施,各地正掀起治理沙漠熱潮。在深入進行西部風沙地區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及路基工程填料、壓實工藝等技術試驗研究的同時,借鑒當地采用植物治沙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選擇適宜當地生長的優良草籽、樹種及治理方法,對我國的西部風沙地區路基綠色防護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荊冰寅,車雄偉.關于風沙路基設計與施工的幾點探討.山西運城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山西 運城.山西太原[期刊]山西交通科技,200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