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辰 沈彩琴
(浙江華匯加固技術有限公司,浙江 上虞 312300)
一、研究背景、目的。上三高速公路(上虞-三門)在杭甬高速公路(K60+600)沽渚樞紐與杭甬高速公路相連,全長142km,其中紹興段(K0+000-K65+054)設計標準為平原微丘,雙向四車道,橋梁寬度24.5m。路線穿越平原軟土地帶,地質情況復雜,沿線地段土壤含水層主要為潛水層和承壓水層兩種。潛水層表部為亞砂土、粉細砂為主,水位埋深1.5~2.5m,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枯水位受季節性變化控制,年變化幅度0.6~1.0m。承壓水層埋藏于地層深部,主要為砂礫石,頂板埋深50m左右,水位埋深一般為1.5~4.5m。
(一)簡介。東關公鐵立交分兩期建設,右半幅為一期工程,左半幅為二期工程,但跨越鐵路的一孔橋在一期全幅實施,1998年3月開始施工,到2001年1月通車,橋梁全長854.74m。
橋梁分上下行兩幅橋,橋面橫向布置為0.50m(防撞護欄)+10.75m(車行道)+2.0m(中央分隔帶)+10.75m(車行道)+0.50(防撞護欄)。該橋為簡支多跨斜支撐橋梁,單幅橫向由11塊板組成,主梁為50號混凝土,空心板與路線成45°角布置,上跨蕭甬鐵路,橋面連續結構,上部按2×13+29×25+4×12.75+2×24.5布置。橋梁下部結構為雙柱式墩臺、單排鉆孔灌注樁基礎,為摩擦樁,樁柱一體,樁直徑為1.5m,立柱直徑為1.3m。橋面設2.0%的橫坡,通過蓋梁頂面斜坡和支座上鋼板高差來形成。
(二)病害現狀
1該橋每跨橋面均出現通長縱向裂縫。開裂位置位于距外側防撞墻下緣5m位置附近,對應橫向第5、6#板的接縫位置,也對應于重車外側輪載作用的位置,見下圖。2、橋面鋪裝破損嚴重,橋面鋪裝經過了多次修補,破損位置的橋面鋪裝厚度僅有2、3cm。3、檢測發現,該橋的橋面連續段都做過改造,但部分橋面連續段在墩頂中心線處出現橫向貫通裂縫。
4、各梁板底面錯臺嚴重,個別梁間錯臺達7、8公分;下鉸縫間距較大,最大可達4cm左右,5、支座偏壓、脫空現象較普遍,蓋梁與梁板間雜物多,個別位置蓋梁與空心板間無空隙,未見支座。
(三)病害原因分析
1、橋面鋪裝布置鋼筋偏弱,板梁間用小鉸縫聯結,再加上鉸縫施工質量欠缺,導致空心板橫向荷載分配作用差,這與橋面鋪裝層在鉸縫位置出現縱向裂縫,板跨中下撓過大等單板受力現象是對應的。
2、橋面鋪裝由于調坡變更設計,部分橋面鋪裝達不到設計厚度,加上施工時空心板頂板最小厚度控制不好,頂板厚度不夠,容易出現穿孔。
3、斜交板的最大縱向彎矩一般比斜板相同跨徑的正交板要小,而橫向彎矩則要大得多,并隨斜交角的增大而增大。
4、施工中蓋梁頂面支座墊石高差不均,再加上板梁落梁后跨中撓度不一,進一步削弱了梁板的橫向聯系。
5、支座頂面傾斜、脫空不利于板梁的整體受力,加速了橋面系破壞。
綜合上三高速公路的車流和公路的養護狀況,我們希望探索和發展一種先進的、高效、適合實際狀況的加固方案以解決橋面維修問題,它能夠安全高效,經濟合理地解決問題,并且施工簡單快捷、對交通影響小,從而較徹底的解決這類橋面系維修問題,為以后的處理積累經驗。
二、研究內容
(一)以往鉸縫維修經驗
1、重做鉸縫。鑿除破損混凝土,重新鋪設鋼筋骨架,澆注混凝土的方案。采用該方案即使翻修的鉸縫質量較好能維持幾年,但一處補強造成別處應力集中,鉸縫處于動態破損當中。
2、板梁頂部和底部粘貼鋼板條法。先重做鉸縫,然后在板梁頂部和底部間粘貼橫向鋼板條,以加強板梁整體受力。但該方案對現場條件要求較高,施工質量較難保證。
(二)新的維修方案-板梁體外預應力張拉方案:
1、在板頂板下緣和底板上緣附近穿孔布置橫向預應力,在設有橫向預應力位置附近的鉸縫用環氧膠壓實充填,使梁底板部分連接形成整體,然后進行預應力張拉、錨固施工。
2、在清潔后的板梁頂面沿縱向按60cm間距橫橋向粘貼寬8cm、厚6mm的Q235鋼板條,并用M16膨脹螺栓加壓固定。
3、用C40小石混凝土重新澆注鉸縫。
(三)方案比選
方案比選
方案一:(施加橫向預應力和粘貼鋼板條)
方案二:(粘貼碳纖維板)
設計特點分析
加固效果:
屬主動加固,有效的增加了板梁橫向剛度,加強了結構整體性,效果較好。 屬被動加固,在活載作用下能夠發揮其增強橫向剛度的作用。
施工難易程度:
復雜、含多種加固工藝
相對簡單、但需要專業加固單位完成對原結構影響:
在板梁頂、底面鉆孔(粘貼鋼板)
對原結構有一定破壞 對原構破壞小對交通影響程度:
要中斷交通,封閉半幅交通時間長,約6個月
要中斷交通,半幅封閉交通的時間長,約4個月
工程概算 273.76萬元312.14萬元
進行施工難易及經濟技術比較可以看出,加固方案一更合理,作為第一推薦方案。
三、主要施工技術
(一)板梁底面張拉橫向預應力施工工藝
1、施工前詳細檢查所有支座的變形和支撐情況。根據檢查結果對破損支座進行更換,對偏壓、脫空的支座重新安裝,保證支座受力均勻。
2、封閉半幅橋梁交通,拆除橋面鋪裝層混凝土。將不密實、松散、有孔洞等問題的鉸縫混凝土清除掉,然后植鉸縫連接錨固鋼筋,重新澆筑鉸縫混凝土;拆除橋面鋪裝層后,對發現的空心板梁頂面穿孔必須進行修補處理。
3、在清潔后的板梁頂面沿縱向按40cm間距橫橋向粘貼寬8cm、厚6mm的Q235C鋼板條,并用M12植埋螺桿加壓固定。
4、在板頂板下緣和底板上緣附近穿孔布置橫向預應力,在設有橫向預應力位置附近的鉸縫用環氧膠壓實充填,使梁底板部分連接形成整體,然后進行預應力張拉、錨固施工。板梁底面體外預應力采用IV級Φ25粗鋼筋,冷拉力為750Mpa,抗拉強度標準值1040Mpa,張拉控制應力為184KN,兩端張拉,伸長量為23.3mm。2布設橫向預應力鋼筋,每跨共設置2道;
5、預應力定位后,在空心板梁底面設有橫向預應力鋼筋附近1m范圍內,沿梁板縱向將鉸縫用環氧膠壓實充填,使梁底板部分連接形成整體;
6、在重鋪橋面鋪裝施工前,完成下鉸縫灌漿和壓實工作,并張拉預應力筋至100%的控制張拉力,重鋪橋面鋪裝。
7、澆注40號聚丙稀纖維混凝土橋面鋪裝層。對外露鋼構件除銹后,做防腐防護處理。
(二)施工注意點
由于預應力存在松弛現象,為確保梁板橫向連接效果,因此每3-4年必須進行預應力檢測、校正。
四、維修加固效果。自2006年維修加固以來,對橋梁進行檢測和觀察,加固效果較好,基本消除了橋面鋪裝縱向裂縫與梁板單板受力等病害,特別是行車道重車外側輪載處自加固后沒有新裂縫出現、經受了上三高速公路超限超載車眾多的考驗,初步認定梁板底面施加橫向預應力張拉方案要優于在"板梁底面粘貼鋼板條"等其他方案。作為一項新技術,工藝簡單、加固壽命長、效果好,節省費用,能有效的解決舊橋梁板間高差大、鉸縫破損及單板受力等病害具有切實可靠的效果。
[1]張榮斌.淺談預應力工程質量控制[J].中國科技財富,2008(6).
[2]武隆.淺談路橋施工中的預應力技術的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1).
[3]曹睿.關于對板體外預應力的探討[J].價值工程,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