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
(云南電網公司昭通供電局,云南 昭通 657000)
電網電能損耗是指輸電網絡、配電網絡損耗電量的總稱,主要包括技術損耗和管理損耗兩部分。技術損耗又稱理論損耗,是電網中各元件電能損耗的總稱,可分為可變損耗和固定損耗兩種;管理損耗是由管理因素和人為因素造成的不明損耗,需要加強管理來減少不明損耗。昭通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屬于山區地形,氣候地形復雜,交通不便,長期以來農村電網基礎薄弱,線損率比較大。從技術損耗上講,昭通農村電網線路供電半徑過大,線徑不夠,供電設備、線路老化,線路負荷嚴重不均衡等都是線損較大的原因。從管理損耗上講,昭通各縣級供電企業管理基礎薄弱,人員素質偏低,專業人員缺乏,偷電、漏電等都是造成管理損耗較大的原因。
做好節能降耗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是降低電力網電能損耗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應充分利用各種電力政策實行需求側管理,通過有效的激勵措施,引導電力用戶優化用電方式,提高終端用電效率,達到節約能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降低供電成本。
1.降低電網損耗的技術措施
降低電網損耗的技術措施有建設性措施和運行性措施兩類。建設性措施指要增加投資費用來進行電網結構的改造;而運行性措施一般是指在日常運行中不投資和少投資來改進電網運行方式以降低線損的措施。
(1)建設性措施主要有:1)規劃或改造電網結構,使電網結構更趨合理,如升高電網額定電壓,即對電力網進行升壓改造。2)結合規劃,調整不合理的線路布局,按經濟電流密度選擇導線截面;或增建線路回路,盡量減少迂回回路,縮短供電半徑,積極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把高電壓引入城市和大負荷中心,是降低線損,提高供電質量的有效途徑。3)進行電網無功優化配置,裝設無功補償裝置,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水平和搞好電網的無功功率平衡,盡量使無功功率就地平衡,減少因無功電能的輸送而造成線路和變壓器中的有功功率損耗。4)改進變壓器結構,降低變壓器損耗。高能耗型變壓器更換成低能耗變壓器,推廣應用低耗變壓器,以逐步減少在損耗中所占的比重;以高效節能的電氣設備來取代低效高耗的用電設備,是降損節能的一項基本措施,如用非晶合金變壓器代替S7、S8等高耗能變壓器,可減少損耗約30~50%。
目前,昭通農村電網正處于農網五年規劃建設的大好時期,首先需要抓好這一機會,爭取資金,確實的做好農網的前期規劃,合理布局,完善昭通農村電網結構。其次,昭通農網無功補償裝置較少,主要依靠小水電發無功來平衡,一方面可以爭取農網資金和大修技改資金在35kV變電站、重要用電工廠等重要位置加裝無功補償裝置,二是加強宣傳,重視對重要用戶進行功率因素考核,鼓勵重要用戶自己投資加裝無功補償裝置。再次,昭通農村電網目前還在運行的S9以下的高耗能變壓器還不在少數,可以考慮隨農網改造逐步淘汰。
(2)運行性措施主要有:1)實行合理的運行調度,及時掌握有功和無功負荷潮流,改善網絡中的功率分布,以做到經濟運行。2)合理組織電網經濟運行方式。比如適當提高電網運行電壓水平;當變電站有幾臺變壓器并列運行時,應根據主變經濟運行曲線確定最經濟的運行臺數;加強電網的日常運行調度,對于長期處于輕載運行狀態的變壓器 ("大馬拉小車"的變壓器),應更換小容量變壓器,提高變壓器的綜合負載率,以減少變壓器空載損耗;對于長期處于滿載、超載運行的變壓器,應更換容量較大的變壓器,變壓器容量的選擇按最佳負荷系數調整,使變壓器處于最佳狀態,使線損降到最小。3)做好無功管理和電壓調整。電網中無功功率損耗很大,大約50%的無功功率損耗在輸、變、配電設備上,要及時投切電容器,以減少無功功率在電網中的流動,提高電網功率因數;根據負荷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變壓器分接開關檔位,合理減少網絡阻抗,從而提高末端電壓等。
缺乏專業運行人員是目前昭通縣級供電企業村在的最大問題,縣調人員、35kV變電站值班人員專業素質較低,不能滿足農村電網經濟運行的要求,是目前昭通各縣級供電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專業學習培訓和交流,吸納大中專院校專業畢業生都是比較好的解決措施。
2.降低電網損耗的管理措施
損耗管理既反映了供電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又反映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除了要有技術措施不斷加強電網管理,還必須及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線損管理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定線損管理制度,編制降損措施計劃,明確分工職責,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考核,層層落實。
(2)結合云南電網公司每年組織的代表日理論線損計算工作,積極開展線損理論計算,分析線損的組成及實際完成情況,找出薄弱環節,明確主攻方向,擬定降損措施計劃,編制線損手冊。同時可以結合云南電網和昭通電網《2011-2015年節能降耗十二五規劃》,編制昭通農村電網節能降損中長期規劃,把降損工作提升到戰略高度,形成常態工作機制。
(3)結合云南電網總結提出的農電線損"四分"管理新思路,認真執行"五步法",做好線損指標的科學管理和深入分析,每月召開一次線損分析會,及時分析存在問題,結合電網結構布局的薄弱環節與不合理之處,加強線損異常管理,制訂整改措施,責任落實到部門、個人,使線損管理形成閉環。
(4)強化計量管理,建立并完善計量裝置的抽檢、輪換加封工作,確保電能表的計量精度準確無誤;強化計量裝置的技術改造,用電計量裝置應安裝在供電設施的產權分界處,提高計量裝置的準確度;對于更換的電能表實行嚴格監管,防止電量從更換電能表中損失。
(5)加強用電營銷管理,尤其是加強對各級用戶的報裝、接電、抄表、校核、收費及用電監察等各項工作的管理,開展經常性的營業大普查,堵塞營業漏電,消滅無表用電和違章用電現象,努力降低不明損耗。
(6)健全線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線損管理工作目標與管理制度,將線損指標分解到線路、配電變壓器臺區和管理人員,嚴格考核,獎懲兌現,用經濟手段保證降損工作的落實。
(7)提高線損管理人員專業水平和素養,確實把線損管理工作納入日常化工作開展,形成線損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對線損管理專業人員的培養和引進,也是昭通縣級供電企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3. 充分利用各種電力政策加強需求側管理
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能夠有效緩解電力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電力資源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優化電力資源配置地目的,實現能源、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供電企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積極爭取地方和上級政府相關部門的推動和支持。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要通過多匯報、多溝通、多宣傳,讓政府部門充分認識到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政府部門積極創造良好環境,才利于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2)努力得到電力用戶的理解和支持。加強對客戶進行需求側管理宣傳,要使電力用戶增強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制訂、實施節電計劃,采用高效節電技術和產品,優化用電方式,提高能源效率,減少電力消耗,并配合落實各項負荷管理。大電力用戶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的重要參與者,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并配備專業人員從事本單位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現有電價政策,用經濟杠桿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由于我國的電網負荷率遠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提高電網負荷率,電力企業往往采取修建一些調峰電站以滿足電網高峰負荷的需要,這只能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措施,電力企業更應該通過需求側管理,利用電力營銷的電價調整策略來誘導用戶實現削峰、填谷。峰谷電價能使電力資源配置更優,以取得效用最大化,為全社會提供更多的福利。推行峰谷電價使消費者得到實惠,電力企業減少了負荷高峰時的發、供設備投入,使總體成本降低,增加了收益。
(4)探索對電力用戶實行負載率考核機制的新政策。目前部分電力用戶為滿足用電負荷需要,往往夸大負荷容量和設備利用率,造成供電企業對供電設備進行增容或擴建,但用戶投產后往往達不到報裝負荷,甚至低于報裝負荷的50%,造成供電企業投資浪費。供電企業可以探索利用用戶設備負載率設定考核標準,對負載率達不到標準的用戶進行電費考核,從而節省大量的設備投資及運行費用。這不僅給電力部門帶來效益,同時也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
線損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農電線損管理更是任重而道遠,既要從技術手段上抓好各個環節具體的降損措施,又要從管理手段上制定科學合理的制度方法,還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政策支持。只有多措并舉,敢于創新,不斷探索,才能適應新的供電形勢,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線損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1]金哲.節電技術與節電工程[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9.
[2]李堅.供電企業運行管理及降損營銷知識問答[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