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飛 方燦鑫
(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北京 100036)
引言。外墻作為建筑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外觀裝飾、保溫隔熱、防水擋風、結構承載等多種重要功能。所以建筑外墻各功能能否充分發揮,將直接影響廣大人們的生活質量。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某些建筑外墻內外側滲漏水病害嚴重,雨天水內滲,晴天水外滲,出現大片的水跡、水漬,面磚、水泥砂漿等防護措施開裂、剝落,嚴重的還影響到房屋的安全性、耐久性;業主因房屋滲漏水而整體怨聲載道,施工單位因房屋漏水而不能及時交房而損失慘重,物業部門因房屋漏水而疲于修復。因為房屋滲漏水,和諧的社會局面曾一度被打破,多少次矛盾沖突對簿公堂。
建筑外墻滲漏水病害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復雜的,既有人為因素,又有材料質量因素、環境的影響和施工技術與施工質量因素。這些因素按照建筑外墻的施工順序又可劃分為外墻施工前因素、施工中因素和施工后因素。各種因素又可以細分為多種細節方面的因素。
針對外墻滲漏水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關鍵位置應引起施工人員重視,結合新材料、采用新工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已發生的滲漏水病害,應找準滲漏水位置,分析滲漏原因,采取適當的治理措施進行有效的治理。
1.滲漏水病害案例及危害。某市工程質量司法鑒定中心承接的案件中,滲漏水的案件占到工程質量總案件的35%。據某建筑工程公司統計,為治理發生滲漏水正程的維修費用,已占到該公司工程總維修費用的50%以上,嚴重地影響到建筑公司的信譽和經濟效益。
某國際公寓5棟高層住宅樓中,就有4棟樓的屋面在下雨時,共發現大小不等的漏水點161個,地下室和外墻的漏水點分別達到35個和32個,使30多萬井的房屋無法竣工和交付使用。
外墻良好的防水功能不僅是滿足業主安全、舒適生活所有建筑必須具備的重要功能之一,而且將直接影響外墻其他重要功能正常發揮。外墻滲漏水病害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外墻滲漏水會留下明顯的水漬、水跡,直接破壞建筑的外觀及內墻壁裝飾,影響其功能的正常發揮;
(2)長期的滲漏水會導致外墻的保溫隔熱系統開裂、嚴重的還會引起保溫隔熱層脫落,失去其應有的功能和意義;
(3)嚴重外墻滲漏水病害的還會引起承載構件的進一步開裂、失效,造成不同的工程質量事故;
(4)外墻滲漏難題可能會造成凍蝕情況,外墻含水結冰,將導致已有裂縫進一步開裂,材料截面不斷的變小,裂縫的數目、寬度和長度都會變大;
(5)滲漏水病害破壞混凝土保護層,引起鋼筋銹蝕,也會造成鋼筋截面不斷的變小;
(6)為了治理建(構)筑物滲漏水的工程質量通病,不僅會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且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并導致環境污染;
(7)滲漏問題,直接影響住戶的安居樂業,而且對建筑物的節能效果也是一種削弱,進而關系到國家順利實施有關的節能政策。
這些問題不僅會降低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也違背了國家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環保、節能、低碳的發展要求。外墻滲漏水病害應引起廣大工程人員的重視,外墻滲漏水原因和防止措施要成為一門必修課。
2.外墻滲漏水原因分析
2.1 人為因素。我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制定防水工程的設計規范,沒有形成針對不同建筑結構,不同建筑所處環境適宜的防水規程,造成設計人員對外墻的防水設計方面無規范可遵循。
部分設計人員對外墻防水不夠重視,設計圖紙中通常沒有詳細的防水詳圖。設計人員對使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缺乏了解,特別是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適用范圍、使用條件等知之甚少。
監理單位在監督施工過程中責任心不強,工作疏忽導致監督不到位或因自身工作能力有限,防治滲漏水意識不強,在工作中沒有將外墻滲漏水的防治作為重要的施工工序進行監督。
部分施工技術人員不具備基本的防水工程的技術能力,責任心不足,不能嚴格按照既有規章制度完成施工任務。防水施工時沒有對工人進行施工工藝的技術交底,讓工人憑老經驗隨意施工,造成施工技術不達標,施工質量不可靠,施工時機不準確,最終外墻的防水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2.2 材料方面的原因。目前主流防水材料如瀝青基低油氈和APP等防水卷材合格率普遍低下,特別是因各種原因選用的來自小型廠生產的產品,其生產防水材料的原材料質量、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監督管理環節普遍存在很多問題。某些防水材料因儲存過久或儲存環境太差,導致材料劣化。
2.3 環境、結構受力因素。混凝土外墻因澆筑混凝土間隔較大留下裂縫,混凝土面板因拼裝不嚴密留下縫隙,外墻受外力作用引起開裂,地基不均勻沉降、溫度變形、干濕變形都有可能引起外墻開裂,其中由于溫度引起的開裂最為常裂縫最為常見。這些裂縫和縫隙貫通,就容易導致滲漏水病害的出現。
2.4 易忽略的關鍵部位和工序。建筑外墻的一些部位和工序通常對結構受力沒有影響,短期內看不到它們造成的危害,容易被忽略,然而這些位置和工序通常是外墻滲漏水病害的根源。這些關鍵位置包括:(1).砌體墻磚和灰縫;(2).門窗與外墻交接部位;(3).散水坡;(4).變形縫;(5).外墻框架結構梁柱與砌體圍護結構中間部位;(6).外墻抹灰;(7).外墻面磚。
3.外墻滲漏水防治措施。滲漏防治的原則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重視建筑外墻關鍵部位和工序的管理和施做,針對不同的易導致滲漏水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綜合治理。
3.1 針對人為因素的措施。首先,應在現有規范的基礎上制定新的國家、地方防水工程規范,完善相關的設計、施工等規范、標準。保證新規范、新標準能與當前的新材料、新工藝與時俱進。
其次,應加強對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使其認識的防水工程的重要性,增強責任心,增進各工種間的協調合作。
最后,強化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對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建筑死角、工序銜接、結構銜接、結構材料變化的部位的認識。要求設計人員在重點(容易滲漏)部位給出詳細的大樣圖和說明。加強設計、施工人員的規范化、標準化認識。加深對新工藝、新材料的學習和應用。監理人員嚴格把關,對易出現滲漏部位在圖紙會審中提出,由設計院給設計措施,在施工中重點監控。
3.2 針對材料因素的措施。建筑用防水卷材、涂料等防水材料要購自正規、大型的生產廠家,廠家要有相關的生產資格、生產能力,產品要通過相關的國家監管部門的檢查,滿足工程使用的要求。對因存儲等原因造成的劣化問題,防水材料要通過監理等相關人員的審查合格和簽字后才能使用。
3.3 針對環境、結構受力因素的措施。針對容易導致裂縫的溫度變化,干濕變形、外力等因素,可以適當的調整施工的時間,采取有利的施工措施,規范施工。溫差造成的裂縫,首先應把龜裂的打底層鑿去,加上鋼絲網片,再用高標號水泥砂漿分層抹實,并且注意養護。頂層窗下八字裂縫、窗下豎向裂縫等現象出現可采用在頂層窗臺加通長配筋混凝土封頂窗盤的方法,增強剛度,消除裂縫。
3.4 針對關鍵位置及工序的措施
(1).砌體墻磚和灰縫:磚在砌筑前24h應對磚塊沖水濕潤,同時沖洗表面泥粉,嚴禁干磚上墻。外墻砌筑所使用的磚塊,為提高砌體防水能力,磚朝外的一面應選擇棱角齊全,且在砌筑過程中不得打磚,當墻的長度與磚模數不符時,不足模數部分由實心磚或素混凝土作調整。磚墻砌筑宜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揉擠的"三一"砌筑法,有助于提高灰縫飽滿度。灰縫寬度控制在8~12mm,水平灰縫的位置,應在砌筑前在墻、柱或木方上畫好線以便控制。
(2).門窗與外墻的交接部位:目前建筑中采用多為后塞法安裝的鋁合金或塑鋼門窗,門窗安裝前,應先對門窗洞口進行修正,鑿去多出部位,門窗框安裝后,應注意內外窗臺不能同時施工,先施工內窗臺,確保窗框邊緣能填實壓實,間歇3d后再施工外窗臺,外窗臺做大于2%排水坡度,并保證外窗臺高度至少低于窗臺高度20mm,窗楣設置滴水槽,或做成鷹嘴。門窗外側金屬框與飾面層接縫外,應留(7~10)mm×5mm(寬×深)的槽,并嵌填高彈性密封材料。
(3).散水坡:散水坡的基底應夯實或采用中砂、爐渣的材料,墊層應采用碎石混凝土,防止不均勻沉降造成散水坡開裂。散水坡應從墊層到找平層和面層與墻身勒腳斷開,防止建筑物沉降時破化散水結構的整體性。散水坡與主體結構之間出現縫隙的,可采用無齒鋸沿著裂縫鋸成深20mm,寬15mm的溝槽,清掃干凈,內嵌填密封材料堵嚴密。
(4).變形縫:縫內應保持干凈、貫通,按規范要求填油麻絲外加蓋鍍鋅鐵板。安裝蓋板必須整潔、平整、牢固,接頭處必須是順水方向壓接密實。外墻變形縫中應設置止水帶(層)。
(5).外墻框架結構梁柱與砌體圍護結構中間部位:框架梁底與砌體頂面接觸處應待墻體自然沉降穩定后用側磚或斜磚擠緊,砌體與框架柱間的縫隙要用砂漿填嵌密實,砂漿強度等級不低于M10,框架柱中伸出的拉結筋要砌入磚縫中。
(6).外墻抹灰:抹灰前對基層進行澆水濕潤。對于表面比較光滑混凝土墻面及其它構件,應將其表面清洗干凈,再用水泥基聚合物進行"毛化"處理以增強粘結力。抹灰厚度大于20mm的地方要分層施工,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表面的抹灰,應采用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當采用加強網,加強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00mm。為了增強抹灰層的抗裂能力,在砂漿中摻入一定量的聚丙烯纖維。
(7).外墻面磚:鑲貼面磚前,先檢查找平,修復空鼓、起殼、裂縫和不平處,面磚和墻面都要隔夜泡水和澆水濕潤,面磚陰干后表面不得有水漬。面磚采用水泥細砂漿鑲貼,并壓緊搓擠到位,漿縫飽滿,且不能多敲,確保面磚無空鼓。為提高外墻面磚縫防水能力,采用專用填縫劑進行勾縫處理,并做到接縫平直、光滑,填嵌連續密實。砂漿收水后嚴禁再糾偏挪動面磚,并及時噴水養護。
結語。滲漏水病害給人們的生活水平造成很大影響,也不符合國家低碳、環保發展的需要。文中通過對滲漏水病害的認識,分析滲漏水病害的原因,指出滲漏水病害的關鍵位置和工序,提出的相應的防治措施,在工程實踐中得到的有效的應用。只有廣大工程人員重視外滲漏水病害,各方協同合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滲漏水病害問題才能有效的控制和解決。
[1]《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10-2001).
[2]胡雄魁.建(構)筑物滲漏水淺析[J].銅業工程.2008,3:65-67.
[3]葉林標.我國建(構)筑物滲漏水的現狀、原因、危害及其防治[J].施工技術.2008,37(4):1-3.
[4]王云飛.建筑外墻滲漏的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