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蘭
(哈爾濱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1.1 重視排水設計
屋面防水設計必須對排防綜合考慮,如果只重視結構層,而不重視排水或排水不暢,使屋面局部處于長期的水浸蝕,則會加速防水材料的老化,防水而久性很短?,F狀是設計不能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暴雨強度和積雪融化在屋面的泄流面積諸多因素,較準確地計算確定排水管徑,位置和數量。對屋面匯流分區,排水坡度及人溝和檐口的排水處理的表達和示意均概念不清。
1.2 細部節點的構造設計
凸出屋面的排氣道,女兒墻,人溝或檐溝,雨水口等處,細部構造節點受氣溫,凍融的影響較大,是防水的最薄弱部位,稍有疏忽,防水質量就難以確保和造成短期損壞等現象。
1.3 材料的選擇
設計人員不熟悉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更不能較實際地按當地氣溫,日照時間強度和多風,大風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新型防水建材,甚至會出現物理性能不相適應的聚合材料多層設防。未能按屋面防水級來確定防水標準,設防層數,材料各類,每層構造厚度和要求等,這是屋面防水設計的主要內容,很容易被設計者忽視。
1.4 防水基層的問題
為使防水設防材料能同基層牢固結合,消除因溫度和荷載變形對防水層的不利影響,基層必須平整,無裂縫,光潔,并有較高強度,找平后的基層宜設份格縫使之變形伸縮。
2.1 保護層問題
保護層是防水層上的最后一道工序,為保護防水層耐久性,減少外部環境的直接侵蝕破壞而設。保護層應均勻撒布綠豆砂,也有因上人則在防水屋上設置的各類板塊鋪砌,存在不設合格縫將整個面層做成一體,容易在環境中產生變形而開裂,應設置分格縫,在小面積范圍內自由變形伸縮,不使其開裂,保護防水層的耐久性。
2.2 防水材料厚度不足
因習慣于傳統做法對新的規范和防水層厚度的要求不能滿足,尤其是對采用涂膜的厚度,脂厚度均勻涂刷的措施不力,厚度差別大,毛孔和針眼較多,達不到厚度一致,凸出屋面部分的細部涂刷高度不到位,增刷遍數未做到,收頭做法不規范,使防水層效果差,短期損壞。
2.3 節點細部與找平層質量差
找平層和節點處作為防水層下的第一道工序,施工質量應確保平整密實與基層緊密粘結,使防水層的施工質量和耐久性有可靠的保證。但有的把屋面板的找平層作為防水層的找平層,厚度不夠,更不設分格縫,事實上屋面成為一整塊,面積大,環境溫差會形成多處開裂。尤其寒地冬期的凍融,凸出部分和洞口容易酥松,掉皮,空鼓,開裂,這種現象經過幾個冬期即可發生。
3.1 屋面天溝、檐口天溝,檐溝和檐口處不但容易變形,而且受雨水嚴重沖刷,溝中也經常因長期積水,干濕交替而對防水造成嚴重破壞。很多工程的防水層,首先是溝中溝沿防水層提早失效而發生滲漏,因此應在這些部位做增強層。由于 天溝平而多變,施工工作面小,采用卷材是很不利的,目前許多設計以涂臘防水予以配套,這是正確的。對天天溝,檐溝和水落口處一般都作涂膜增強,即在天溝交角處或整個天溝和檐口先涂涂料,再鋪增強胎體,然后涂涂料1-2毫米厚。在檐口處,構件斷面形狀復雜,可采取增強空鋪層處理,或先涂隔離劑或壓敏型抗裂膠后再作增強層。
3.2 防水層收頭,水落口,地漏,過水孔控制。這些部位位于兩種材料交接處,柔性防水層的末端卷材和涂膜收頭處,由于防水層的收縮,再經雨水和風力作用,常常提高翹邊、脫層。因此在卷材收頭處必須使用壓條釘固定,再用密封材料封口,在泛水處預留凹槽,收頭壓入槽中,再用水泥砂漿保護,混凝土泛水處理,收頭上部要用卷材或金屬覆蓋保護,涂膜的收頭,要求每遍涂膜層錯開,不可集中于一處。由于混凝土和砂漿干縮與兩種材料的脹縮不同,會使不落品,地漏,過水孔的周邊產生裂縮。另外,它也是雨水集中且容易積水的部位,而且所處位置工作面狹小,施工工序多,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根據節點設防原則,應進行多道設防和節點密封處理,所以在水落口,漏斗和套管的周邊預留10mm。
3.3 分格縫、壓頂。為避免剛性防水層或找平層干縮和溫差造成開裂而預先設置分格縫,分格縫有全分格,半分格誘導縫、埋置塑料模條分格等,作用是將塊體的變形集中于縫中。縫的大小隨時間經常變化,因此必須在縫中嵌填高性能彈性密封材料,表面再用涂料加胎體覆蓋。
壓頂處于屋面的最交處,直接暴露于自然環境中,受氣候影響大,受整個縱向墻體溫差,結構受力變形及墻體混凝土與砂漿干縮變形的影響也很大,因此即使是配筋混凝土壓頂,其橫向裂縫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在3-5年內裂縫均會明顯地開展,配筋混凝土壓頂,在5m-8m之內就會有一條裂縫開展,不配筋混凝土在1m左右就有1條裂縫。雨水順裂縫流到墻內,繞過防水層漏到室內,所以壓頂必須作柔性材料增強層。一般是作在壓頂下,如果選材不當,可能會造成壓頂與女兒墻分層,目前只有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漿可以用于此處防水。另一種是將防水層作在壓頂上面,采取卷材粘貼或用涂料涂刷。
[1]李巖峰.淺談屋面防水質量控制措施[J].林業科技情報,2010-03-15.
[2]劉朝輝.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