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偉 陳笛
(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42)
為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宏觀管理和指導,美國從2O世紀4O年代起,就開始設立扶持小企業發展的官方機構。美國政府對小企業的管理機構,主要由三個部門組成:一是參眾兩院設立的小企業委員會,主要聽取小企業管理局和總統小企業會議對有關小企業發展政策的建議和意見;二是聯邦政府小企業管理局,它是美國小企業的最高政府管理機構,負責向小企業提供資助和支持;三是白宮總統小企業會議,主要就小企業的法律制定、政策協調、資金融通、信息咨詢和社會服務等問題進行討論,以便總統決策。同時,充分各種發揮各類中介組織的積極作用。美國為小企業服務的各類中介組織十分健全,除了法律事務、評估、會計、審計、招標、人才市場等傳統中介機構外,還有一些專門為小企業服務的機構,如技術創新促進會、貿易促進會等,各個組織為中小企業出主意,提供信息和職業培訓使之獲得技術和專利,向其解釋新的法律、條例和規定。這些組織還代表小企業同官方對話,并對政府的小企業政策的議定產生重要影響。
在美國,關于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立法較為健全,使美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得到了較為完善的法律保障。美國于1953年制定了《小企業法》,該法是指導中小企業工作的主要依據,它確立了小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在此基礎上,又先后制定了《小企業投資法》)(1958)、《機會均等法》(1964)和《小企業經濟政策法》(1980)和《小企業發展創新法》(1982)。近些年來,聯邦政府又相繼頒布了《加強小企業研究與發展法》(1992)、《減稅法》(1992)、《新稅法》(1998),2000 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小企業再投資法案》。這些法律法規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與保護,推動了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
美國政府根據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不同需求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投資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例如,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資金和經營資金的“長期貸款擔保”、“簡化手續貸款擔保”、“CAP Lines貸款擔保”、“Fastrack貸款擔保”及“微型貸款擔保”,為中小企業提供國際貿易貸款擔保、出口風險貸款擔保及向購買美國產品的外國進口商提供多種貸款。鼓勵私營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投資,向從事小企業投資的私營投資公司提供貸款擔保。同時開始第二市場,允許向小企業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在該市場上自由買賣政府的擔保權,以提高資金的效益和流動性。小企業通過政府擔保不僅可以獲得貸款,還可以在貸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獲得優惠。
美國主要有兩類中小企業專財政項基金,一類用于鼓勵中小企業產品創新和吸納就業,如專項科研成果研究與開發基金、產品采購基金、中小企業創業基金、失業人口就業基金等;還有一類用于幫助中小企業降低市場風險,如財政專項基金、風險補償基金、特殊行業再保險基金等。例如,“中小企業創業研究基金”規定,國家科學基金會與國家研究發展經費的10%要用于支援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小企業技術創新法》規定,每年研究開發經費超過1億美元的政府部門,要將財政預算的1.3%用于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開發活動。
美國在1997年頒布納稅人稅收減免法。根據此法,小企業在此10年中將會得到數十億美元的稅收減免。美國對中小企業的R&D投資采取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以鼓勵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經濟復蘇稅法》規定,與中小企業密切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降低到25%,資本收益稅的稅率下調到20%;對中小企業實行特別的科技稅收優惠,企業可按科研經費增長額抵免稅收,地方政府對新興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減免一定比例的地方稅。
SBIR是美國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全國性、永久性的企業技術創新活動。該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小企業發展技術潛能,促進小企業技術創新;把聯邦機構的研究開發活動與小企業創建結合起來等。該計劃實施分為三個階段。每年由11個聯邦部門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一批研究方向和研究課題,小企業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科技創新能力提出研究開發其中相關項目的申請方案。聯邦部門根據小企業的資格、項目創新水平以及創新開發成果未來的市場潛力,對小企業進行資助,每年資助經費都在10億美元以上。硅谷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惠于這一計劃的實施。
政府采購是美國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的一項重要支持手段。1953年頒布的《中小企業法》中明確規定,政府在各種采購中應給予中小企業不少于23%的份額。同時,政府機構要確定中小企業采購分額的年度目標,并由小企業管理局審查該目標是否達到有關規定。《美國產品購買法》規定,在政府采購項目的國外報價中,只要本國供應商為中小企業,其報價不超過外國供應商報價的12%,則優先交由本國供應商采購。在政府采購合同中,凡是50萬元以上的貨物合同和100萬美元以上的工程合同,中標企業必須提交分包計劃,將合同價的40%分包給小企業。同時,小企業管理局為幫助小企業獲得更多的政府合同,常常將自己也作為一級單位事先參與合同招標,把適合小企業的一塊爭取過來,再向小企業招標,或者從專項合同中分離一般性合同,或將一個單一合同分成幾個合同,以使小企業獲得更多的分包機會。
美國不僅有完備的中小企業法規體系,而且對影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做了專門的規定,保障了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需要。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完善法律法規,這就難以規范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無法充分激勵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因此,我們應充分借鑒美國經驗,結合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特點,逐步建立起一套包括產業發展政策、財政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人才引進培養政策、政府采購政策等在內的比較完善的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法規體系,在這一政策法規體系中,既要包括比較宏觀的政策法規,又要包括比較微觀、可操作性強、系統配套的實施細則,以此營造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良好政策體系和環境。
為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管理和服務,美國不但成立了健全的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管理機構,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我國雖然專門構建了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管理體系,并在各地設立了中小企業局,但由于多頭分管、部門業務交叉,管理分散,銳化了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的職能。為此,我們應充分借鑒美國的經驗,遵循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謹、制約有效的原則,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管理機構,建立統一的中小企業管理體制和協調機制,明確各管理部門分工與職責,杜絕多頭管理、政出無門的現象。同時,努力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建立以政府部門為龍頭,半官方服務機構為骨架,各類民間商會、協會為橋梁,社會服務中介為依托的多方參與的遍及融資擔保、技術創新、產權交易、展覽展銷、人員培訓、管理咨詢、鑒定檢驗、法律咨詢、知識產權保護等的全方位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務。
給予必要的財政資助,是美國促進中小企業創新所采取的一種有力措施。然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財政資助規定。為此,我們應完善財政政策,加大中小企業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力度,逐年增加專項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專項資金覆蓋面,使創新優惠政策惠及更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導功能,促進企業對自主創新的多渠道投入。鼓勵提高企業科技經費提取比例,用于企業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等科技活動;鼓勵積極吸收直接投資和風險投資,并充分利用其他方式,包括合作、聯營、并購、技術入股等各種靈活方式直接獲取技術,減輕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所需資金的壓力。
美國經驗表明,實行靈活多樣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創新能夠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然而我們現行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不論是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還是高新技術企業和傳統企業,對計稅工資列支、無形資產攤銷、生產設備折舊等,都實行統一列支方法,不利于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政策。一是加大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所得稅稅前的抵扣力度,通過投資抵免、加速折舊、提取準備金和費用扣除等工具,加大對企業自主創全過程的扶持。二是擴大生產設備加速折舊范圍,除現行的軟件、集成電路等研究生產企業實行加速折舊外,還應對創新型的、風險大的、國際上比較前沿的研究與開發,都給予加速折舊優惠政策;三是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基礎科技研究給予高于一般企業的特別稅收優惠,科技型中小企業應同樣適用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美國通過建立針對中小科技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扶持機制和完善的科技風險投資服務體系來促進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我國目前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及由城市信用社聯合組建的城市商業銀行,顯然融資渠道比較窄、融資規模比較小。為了健全中小企業技術金融支撐體系,需要金融機構、中小企業和政府聯手打造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一是銀行要為中小企業發展高新技術和技術創新融資開辟“融資窗口”,政府要為銀行進行必要的“中小企業信用補貼”,降低銀行為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二是建立政府中小企業促進自主創新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引導社會加大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體制。三是健全風險投資機制,拓寬風險資本渠道,疏通融資“入口”,鼓勵風險投資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高新技術和科技創新投入的支持。四是建立政府和民間相結合、上市與非上市產權交易相結合的風險投資機制,采取多種形式擴大風險投資的資金渠道,促進中小企業進行自主創新。
實施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是美國等創新型國家由增加直接投入向激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嬗變的經驗總結,是國際通行的慣例。中小企業發展之初,其新產品市場容量有限,開拓不易,政策優惠效應弱。而政府采購可為中小企業新產品創造市場需求,降低創新的市場風險,這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加大中小企業產品政府采購力度。要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納入政府采購優先目錄,并規定一定比例的采購份額。在滿足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要優先采購自主創新產品。通過政府機構的示范作用,影響市場行為,引導群眾的消費心理和習慣,使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取得市民和市場的信任和肯定,進而提高中小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活動。
[1]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南開大學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中國中小企業藍皮書--現狀與政策(2007-2008)[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2]郭上沂.發達國家支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比較及啟示[J].經濟論壇,2007,(5).
[3]藍壽榮,陳源.國外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制度述要[J].科技創業,2008,(11).
[4]唐禮萍,劉東溟,高曉兵.完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政策體系[J].浙江經濟,2007,(12).
[5]王淑賢.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的國際比較[J].經濟論壇,2004,(21).
[6]傅強,鄒曉峰.發達國家中小企業創新成長機制的宏觀政策體系及借鑒 [J].科技管理研究,2006,(9).
[7]沈木珠,陸婷婷.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完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扶持制度的立法思考--以江蘇為例的研究[J].科學發展,2010,(1).
[8]韓峰.提高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J].商業經濟,2009,(11).